APP下载

灵活机变,一个材料多角度运用

2023-10-20张若茵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江南角度作文

张若茵

从运用作文材料的角度看,我们写作文要因机制变,因变制胜,善于一材多用或旧材新用。如果能灵活机变地运用作文材料,提高作文材料的利用率,也就等于丰富了作文材料的积累。

作文材料因变制变、因变制胜的基本方法,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作文材料,使作文材料一材多用,进而旧材新用。

因变制变,不仅能使作文材料一材多用,还能使旧材料翻新,做到旧材新用。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从旧材料中挖掘出新意,使它变成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材料。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审视作文材料,多角度思考,让旧材料翻新,为我所用。懂得这样运用作文材料,在考场上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不用发愁找不到可以运用的作文材料了。

成功佳作

题目:告别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3.文体自定;

4.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告别——一种胆魄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它会没命?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它会饿死?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它会孤独?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亮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即使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投身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恶官场的黑暗、追名逐利,因此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只有病痛,更有心灵与思想的病魔。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兴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有一个信念——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征程……

【成功奥秘】

刘备三顾茅庐,陶渊明回归自然,鲁迅弃医从文,这三则作文材料,可以说都是老掉牙的旧材料了。可是作者运用它们作论据,竟然能够写出满分的中考作文,确实值得大家学习、探讨。

本文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就在于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旧材料,转换一个角度,旧材料就充满新意了。

为了证实告别是一种胆魄,小作者把第一则材料运用的角度放在诸葛亮告别茅庐,去干一番大事业,是一种胆魄。从这个角度看,这则旧材料焕然一新了。材料虽旧,运用角度却新,并不会使人望而生厌,反而感到清新可喜。

第二则材料把运用的角度放在陶渊明告别官场,回归田园,过自己喜欢的自由生活,也是一种胆魄。由于强调他的告别是一种胆魄,这则材料有了一定的新意,让人有了新的感受。

第三则材料把材料运用的角度换成鲁迅告别自己的医学专业,去从事唤醒民众的文学事业,是一种胆魄。鲁迅弃医从文,确实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从老材料中挖掘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意义,使旧材料焕发出新的光彩,使旧材料洋溢着时代气息,这就是本文获得成功的奥秘之一。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回味

三月连绵不绝的细雨又开始营造迷茫的氛围,对江南历史的感悟或许只能在那最凄怆的回味中。在南方长大的人,呼吸中必有荆楚风的节奏,胸怀里必有吴越水的柔情。昔日项羽平定天下却不在秦地称王,可见八年的战火驱不走霸王心头对江南的眷恋。“楚人富贵还乡,如沐猴而冠,又怎成得了帝业?”故萧何如是说。北方的秋风永远都是寒远的,而江南的温暖却一直让人回味,不忍忘怀。

鲜卑人骑着高头大马,轻易攻破了洛阳的城门,彼时没有盛世繁华的牡丹,只有青灰色的城楼在夕阳下茕茕孑立,弥漫出苍凉的气息。没有人再去回味当年西晋士族南下时天空中迁徙的鸟群,以及铁骑踏破江川时漫山遍野飞扬的旌旗。东晋王朝蜷缩在长江以南,并被江南的温软一点一点磨掉了回到北方的锐气。江南历史的感悟中永远都只有最悲怆的回味,舞女的长袖卷过荧荧的烛火,华丽的轻纱摇曳生姿,连空气都随着那杨柳般的腰肢柔软下来。南下的士族们终日以雨声为节拍,吟唱着流光溢彩的乐章。对江南的回味,恍如《玉树后庭花》在奏响。历史无情翻过,但谁又会忘记那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南宋王朝?剽悍的蒙古骑兵踏破江南烟花细雨中的沉梦时,那份回味中又多了一丝苦涩。南宋终究没能收复山河,在江南的朦胧雨雾中走完了最后一程,亦如多年以前的东晋。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然而这座都城仅仅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夙愿就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这颗长江岸边的宝石,正是苏浙纵横交错的河流给予它最灵动的光彩。宝地江南,潺潺的流水勾勒出石头城中金陵十二钗的红巾翠袖,孕育成北固亭外稼轩词的龙腾虎跃,《玉树后庭花》在秦淮河朦胧的雨夜中停歇,“王谢堂前燕”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飞过。抬望眼,“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谈笑间,“六朝旧事如流水”;微风过,“夜船吹笛雨瀟潇”……然而,看那六朝六代繁华似云烟,对这一切的回味却只能是惋惜和悲怆。

或许,这份属于江南的回味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所有的沉默与想象只是为了某一个高远的梦想。而我们在不断地回味中所执念的,不过是一场梦想与结果的较量,坚持与放弃的争夺。南方人,忘记对江南的回味吧!用你的脚踏住秦岭的雪,用你的背挡住楚地的歌,相信时间会给予一切以公正的评判。

江南的回味,是一个梦。

【辅导点评】

西楚霸王富贵还乡,南朝隔江犹唱后庭花,南宋偏安江南醉生梦死,朱元璋定都南京只历两帝,这四则作文材料,都是老掉牙的旧材料。可是,作者运用它们夹叙夹议,竟然获得满分。其制胜的奥秘是什么?是灵活机动地转换角度,让旧材料充满新意。

回味江南,其实是以放眼全国的目光来审视江南,认为江南虽然富庶,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但是地处东南,民风柔软,无法掌控泱泱大国。作者把西楚霸王材料的运用角度放在他眷恋江南故乡,放弃在关中建都一事上。项羽的故事虽然多,但是被人不断引用的是破釜沉舟,是鸿门宴,是霸王别姬,而回味江南,引用他的富贵还乡,可以说新颖别致了。

第二则材料把运用的角度放在南朝朝代更迭仍却全都偏安江南,不思北伐。由于强调的是隔江吟唱亡国之音,也就使材料有了一定的新意,让人有了新的感受。第三则材料把运用的角度放在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忘记靖康之耻。第四则材料把运用的角度放在明朝以金陵为都,国势强盛,却也只能经历两帝而迁都,也算是因变制胜了。

本文获得成功的奥秘之一,是作者善于从老材料中挖掘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意义,使旧材料焕发出新的光彩,使旧材料洋溢着时代气息。

猜你喜欢

江南角度作文
神奇的角度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