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20李德虎
李德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班级管理的效果不仅影响了班风、班纪,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影响较大。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初中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告别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有其单纯、稚嫩的一面;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其身心快速成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好奇心较强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也就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精心、细心和耐心,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全面、健康和稳步的发展做好保障,对此笔者亲谈几点拙见。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说明要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从细节着手,因为细节往往会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原本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多,它强调的是工作中一种精细的观念、一种追求精品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后来这一理念也被教育教学工作所借鉴,且契合班级管理的需求。
具体来说,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它虽然处于学校教育的末端但却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来看,既有日常的教育工作、教学工作,还涉及学生安全、身心健康、课后托管等内容;而从其所涉及的关系来看,既有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关系、年级关系,还包括家校关系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关注,班主任稍有疏漏就可能出现问题,因此班级管理工作重视细节、重视步骤、重视规划、重视落实,这也契合精细化管理的特征。而且精细化管理强调细化、落实和与时俱进,这契合新时期育人的要求。
二、在初中班级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而德育为先。初中阶段是学生“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生大部分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状况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这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了解,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并且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学生“走弯路”的概率,班主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习、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和发展学生,因此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且明确了当前教育的中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的六大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项内容,也就包括了学生全面成长的各个方面。要想完成这一目标,需要班主任改变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从班级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着手,抓住每一个育人时机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发展学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有利于改变当前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为了提升班级管理实效,各个学校几乎都在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观念上与时俱进,要优化管理效果。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有:管理主体单一,即很多班主任依然完全依靠自己在“孤军奋战”,班主任是唯一的管理者,忽略了发挥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这不仅导致班主任感觉身心俱疲,也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管理手段单一,即一些班主任动辄以考试升学为理由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在班级管理中“严”字当头,班级缺乏针对性的制度和班干部队伍的有效支撑,班级管理方法上过于依赖经验,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管理目标单一,即班主任还是以功利化的考试成绩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目标,但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引导,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关注不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班主任全面、深入、细致地思考并且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有利于班主任逐渐转变班级管理理念,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契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三、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结合班级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班主任开展班级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计划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力争要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而班级目标对于班集体建设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能够减少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盲目性,班级目标也要注意分层,既要有三年的长期规划,也要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个月做好短期的计划,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
班主任要想制定精细化的班级管理目标,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情况,这也是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基础。结合班级管理的需求,班主任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来了解学生:第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经历,从而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道德品质等有初步的印象;第二,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这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内容,也能够为班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第三,了解学生的理想和目标,这是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把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整体结合起来,才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班主任要重视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做到“依规治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为薄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这时就要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依据初中班级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结合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重视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民主、集思广益,使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执行起来会更加顺畅。同时,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规章制度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最后,班主任要重视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即要和学生一起制订班训、设计班徽和班歌,这样能够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班级文化认同,也是对学生无形的规范和教育。
2.充分调动学生,开展精细化自主管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只有足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班主任是难以完成的,班主任必须要调动学生参与其中,这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还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班级氛围,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调动学生,开展精细化的自主管理。首先,班主任要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发挥其核心、骨干作用。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考察学生的基础上,选拔品格良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和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同时也要把班级工作岗位与学生性格特点和能力结合起来,如班级的卫生委员一定要选择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学生来担任。班主任还要定期开展班干部培训与交流工作,结合其工作效果在工作方法上进行指导,同时也了解班干部的需求以及班级情况,便于班主任及时调整班级工作重点。为了保证班干部队伍的“战斗力”,班主任也要秉承“能上能下”的原则来不断优化班干部队伍,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次,班主任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班主任要重视启发学生自省,如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要帮助学生自知,即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知晓自己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控,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尝试做到自我监督与督促,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总结与表彰活动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努力给学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级氛围。
3.精心准备设计,推进精细化实践活动。活动育人是新时期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叶澜老师所说:“没有活动的开展,就不可能产生教育的影响,也无所谓教育的效果。”我们常说一切经历对学生来说都是成长的过程,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契机,班主任不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和学生一起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种活动的育人功能。
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班主任首先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要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活动主题,主题的内容不要仅限于学习方面,要本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来选择既能够教育学生,还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内容;其次,活动实施过程要重视精细化,在开展班级活动时班主任也要提前备好课,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还要做到有始有终,活动后要有总结。
在参加学校活动时,班主任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摒弃应付或者随意的想法,因为这是展示班级和塑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敢于“放权”,鼓励学生群策群力,敢于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班主任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
4.提升班主任素质,实现精细化解决问题。班主任是开展班级管理的中心力量,班主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既需要班主任“管”也需要班主任“理”,这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力争做到与时俱进,强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力争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帮助学生彻底解决问题。
首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学校常规要求来落实管理责任,要勤转班、多观察、多与任课教师或者学生干部交流,全面了解班级动态,对于行为异常的学生有必要的话可以与其家长进行沟通,本着“防患于未然”原则预见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力争把潜在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其次,要学会妥善解决突发问题,初中生精力旺盛,但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有时候也缺乏是非意识,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工作,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以帮助学生彻底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工作,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避免存在工作隐患。最后,班主任要有后期跟进机制,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立足学生发展,构建精细化评价机制。为了使班主任了解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也要在立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化的班级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以便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三年成长档案”,在评价的内容上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语言上要注意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在评价的方式上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师生共同努力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四、开展精细化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在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管理的“度”,即要结合初中生特点来有序推进,不能过于严格,否则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其次,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其中心任务还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正确的价值追求,这需要班主任长期的投入;最后,要有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初中生来说养成教育一定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这需要班主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总之,做好新时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有情怀、讲方法,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要特别重视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学生的心灵绝不是一块儿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我们班主任的使命就是耐心地帮助学生扶正并浇灌“这些幼苗”,助力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