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性散文教学研究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2023-10-20侯雅琦
侯雅琦
历史不可“穿越”,但作者可通过散文对旧人、往事进行追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便是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与魅力所在。《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包含了《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两篇回忆性散文与《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两篇人物传记。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到别样人生,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还能够掌握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从而在品味风格迥异的语言时,实现文学鉴赏水平的提升。鉴于此,下面便以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为例,对初中语文回忆性散文的教学路径展开探索。
一、提要钩玄——以读促悟,整体感知
“提要钩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提出的阅读方法,与现代的“勾画批注”阅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是通过勾画文章关键句、提要句的方式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1]但不同的是,“提要钩玄”法是通过勾画每段开头或末尾提要句的方式实现对每段内容的整合概括。因此“提要钩玄”阅读法更有利于初中生整体感知回忆性散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信息提取整合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渗透“提要钩玄”法,让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梳理文章段落的基础上,勾画每段的提要句、关键词与中心句,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朱德在文中所记叙的主要事件。
【第一部分】(第一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引出对母亲的追忆。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十三段):记叙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母亲的美好品德。
第一层(第二至第八段):母亲整日忙碌,用自己的聪明才干维持家庭,养育子女,任劳任怨,宽容和善。母亲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对为富不仁者的痛恶,间接启发了“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
第二层(第九至第十三段):母亲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培养“我”读书,并鼓励“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第三部分】(第十四至第十七段):记叙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表达作者坚持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第十四至第十五段):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
第二层(第十六至第十七段):对母亲的缅怀与悼念,以及作者坚持革命的决心。
利用“提要钩玄”法对《回忆我的母亲》这一回忆性散文进行梳理,学生实现了对文章主要内容、事件的整体把握,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夯实了基础,同时其阅读思维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锻炼,提高了条理性与逻辑性。
二、咬文嚼字——分析形象,体味真情
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朱德用简明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伟大母亲形象。[2]但由于初中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在实际阅读这篇回忆性散文时难以真切感受这位母亲的伟大,无法深刻感悟和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对此,教师便可在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咬文嚼字”阅读法,让学生抓住文中不起眼的字词细致体味与感受文中的母亲形象,以此深化学生阅读体验。如,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副词“还”进行咬文嚼字的深度阅读:①还要种田,种菜,喂猪……②还能挑水挑粪。③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④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⑤还给我许多慰勉。
接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还”这一使用频率极高、语义极丰富的副词展开分析,让学生感受朱德母亲任劳任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深明大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领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并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语文学习经验出发,用“却”“虽”“但”等字词将“还”字进行替换,或将“还”字去掉,进而感受其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以此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
三、问题引导——增强关联,情感共鸣
《回忆我的母亲》是我国革命家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辞世消息后所创作的回忆性散文,尽管时代不同,“母亲”这一深沉且伟大的词语一经脱口便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3]所以,在引领学生阅读本文时,教师便可通过设置引导、启发问题的方式,将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连接起来,以促使学生更为真切、细致地感悟作者朱德的情真意切。
教师可先以“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母亲对你的影响有哪些?你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母亲?”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热烈探讨与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朱德同志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朱德同志是如何怀念自己的母亲的?”等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这篇散文展开更为深入与细致的剖析、解读。
四、作品互证——发散思维,加深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抒发情感思想的重要工具。在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多通过怀念旧人,追忆往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特征,领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可通过作品互证法增强文本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勾连与碰撞,在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的同时,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如,在引领学生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第三部分“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置探究性阅读问题“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并为学生提供有关朱德同志的资料与文章,例如,《长征》《伟大的道路》《红星照耀中国》等,让学生从侧面感受朱德母亲对朱德同志的影响之深远。
总而言之,回忆性散文有着魅力独特、风格多样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潜心阅读、耐心咂摸、细心品味、用心领会、静心感悟回忆性散文,便可让学生读出散文的感人之处,领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得到文学底蕴的沉淀与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