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省: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
2023-10-19方怡晖
方怡晖
广东推出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打造出培养人才的土壤,自主培养出大量高端人才。针对国外“卡脖子”问题,广东实施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以人才力量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广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扎实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吸引来自四方的人才,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021年11月,广东省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最近,针对越发严峻的“卡脖子”问题,广东实施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组建产业创新人才联盟,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助力广东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定自主培养 高端英才辈出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有着全面要求。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领军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如此庞大而丰富的人才需求首先要依靠自主培养。广东实施战略人才锻造工程,壮大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在新的高度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脊梁;实施人才培养强基工程,全面提升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破土、茁壮成长。
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绩斐然。广东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65.2万人,约占全国的1/7;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建设23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50个特色专业。至2023年初,三项工程累计培训906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304万人次。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34.13%,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加快培养与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新工匠”队伍,广东提出了两项人才培训计划,分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以及技能根基行动计划,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通过畅通评选认定机制,给予倾斜政策,带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在各行业评选认定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纳入省高层次人才范畴。技能根基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组织,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企业招生培训、评价、就业一体技能人才供应链。
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方面,广东近年来积极推进各地区高校建设,推进高校提质,培养出更多高端人才。目前,广东普通高校达161所,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全省21个地级市实现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8所高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校5所,占全国一半。理工类高校、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
面对新时代需求,广东正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定战略性产业集群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和“卡脖子”问题清单,组织开展“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为此,广东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如广东近期出台意见提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产业人才合作,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短期合作、项目入股等柔性引才;集聚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做好海外的引才工作。广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助力广东人才工作迎来发展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扎实推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扎根广东,全职在广东工作的两院院士达135人,全省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表示,广东将布局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破解“卡脖子”关键和前沿领域技术难题;优化基础学科专业布局,增强高校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以有组织科研战略行动为引领,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为此,广东将实施制造业当家“十百千万”人才行动,培育十个左右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培养三百名左右制造业优秀企业家、一千名制造业卓越工程师,以及一万名制造业新工匠,用引才代表增强市场人才的信心,广纳贤才。
广东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积极推进一系列高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下放科研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让广东科研人员拥有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同时积极构建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承载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如今,已初步建立了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10家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让科研人才有留下来的“生态土壤”。
想真正留住人才,关键要靠硬实力和好服务。广东实施人才生态优化工程,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广东积极推进做实做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人才安居保障、税收优惠、教育医疗服务等个人待遇和生活待遇方面,广东都拿出了满满的诚意。例如,深圳投入1000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负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社保通”工程,完善港澳居民在粵参保政策,实现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跨境使用,截至2023年达30.62万人次,享受社保待遇3.55万人。这些举措让人才获得清晰可见、实实在在的宜业宜居感。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