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10-19麦婉华
麦婉华
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再限于简单的“引进来 走出去”,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今年政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更将“五外联动”作为分会场议题之一,为广东实现更大的开放唱响号角、鼓足信心。
近5年来,广东外贸规模从2017年的6.8万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8.3万亿元,年均增长4%,总量占全国1/5,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从1384亿元扩大至1819亿元,年均增长5.6%,占全国1/7;社消零迈上4万亿元台阶,从3.7万亿元扩大至4.5万亿元,年均增长4.2%,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广东的对外经济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引进来 走出去”,而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从原始的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更高台阶迈进。实行“五外联动”,通过五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有力支撑。
在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劲松表示,“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商务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围绕支持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将竞标争先、比学赶超、攻坚克难,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支持开拓全球化市场
推动外贸稳规模调结构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风雨为惧。阔别三年,万商云集的景象再度在千年商都广州上演。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盛大举行。记者了解到,创办60余载,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數均创历史新高。第133届广交会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相当于210个足球场。线下参展企业约3.5万家,新参展企业超9000家。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第133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高效、安全、数字、绿色”的目标,为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广交会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全球工商界高度关注。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129,006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本届广交会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4月15日至5月4日,线上出口成交34.2亿美元。采购商表示,广交会为他们搭建了与全球企业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不去不行的地方,他们总能在广交会上找到新产品和优质供应商,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徐兵说。
广交会的顺利举行、硕果累累正是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体现。当前,我国外贸处于平稳态势,广东在全国稳外贸大局中发挥出“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今年1-8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5.29万亿元,同比增长0.2%,增幅转正。其中,出口3.49万亿元,增长4.3%;进口1.8万亿元,下降7%,与上半年数据相比,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进口降幅缩窄。
但从2023年8月的数据来看,广东外贸增长势头明显,广东外贸进出口7446.9亿元,增长10.2%,其中,出口4996.6亿元,增长14.6%;进口2450.3亿元,增长2.2%,进口、出口全部实现正增长,体现广东外贸在经济复苏乏力、海外需求不振等多重挑战下的韧性。
面对近年来外贸发展的重重挑战,广东并没有避之若浼,而是迎难而上。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何军表示,要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广东出台实施稳外贸新8条、促进汽车出口5条、建设进口基地实施方案。在严峻复杂形势下,广东外贸大盘总体稳定。广东全力支持开拓全球化市场,东盟成为广东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年进出口规模超1万亿。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年进出口突破3万亿元、占全省近40%,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风口产品2023年1-4月出口增长61%。补齐进口短板,建设六大进口基地,打造全球重要商品集散枢纽。大力发展新业态,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全覆盖,成功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新业态规模五年翻一番,总量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
助力外包提质增效
3月20日,《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发布,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统筹协调、围绕产业发展提升内外资招引质量、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资活动平台、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0项措施。
记者了解到,《政策措施》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广东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政策措施》延续外资奖励支持。2018年的“外资十条”规定,对外商投资按实际外资金额一定比例给予专项奖励,鼓励外资优质大项目和总部落户广东,但政策执行期限到2022年底已截止。这一次,广东聚焦回应广大外商投资者的迫切愿望,明确了省财政将继续统筹安排外资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开展外资招引工作、建设招引外资平台载体、奖励外资重大项目、引进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及功能性机构等。
《政策措施》还重点提出常态化办好标志性招商活动。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突出国际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形成汇集全球优质产业和创新资源的“金字招牌”
2022年12月21日至22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召开的全球性招商大会。据悉,本次大会共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其中,大会遴选出48个重大项目举行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801亿元。
除此以外,广东还成功举办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等品牌招商活动,赴中东、日韩等地开展定向招商,累计达成意向项目1370个。
2023年1-7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92.2亿元,同比增长2.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824个,同比增长59.2%。标志性外资大项目接连落地,5年多来,广东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大项目超250个、实际外资超800亿美元,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百亿美元项目进展顺利。
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也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外包产业是指企业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外部委托给专业化服务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执行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将企业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外贸和外向型经济大省,具备了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成为外包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数据显示,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从2017年的186亿美元扩大至2022年的322亿美元,年均增长11.7%,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占比突破40%。2023年上半年,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实现206.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占全国18.88%。
目前,广东正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平台,加快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广州、深圳、佛山等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能级,累计培育数字服务出口基地8个。据悉,2022年,广州、深圳市服务贸易总额分别达到520亿美元、951亿美元,位列全国28个试点城市(地区)前列。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进出口占广东服务进出口比重超过80%,成为推动全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推动外经优化布局
吸引外智全球招才
早前,广东省商务厅发布了2023年广东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结果。据了解,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有效载体,为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东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共7家,具体是:广垦泰华天然橡胶加工产业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一带一路产业园(尼日利亚)、乌干达-中国(广东)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华坚埃塞俄比亚轻工业城、TCL波兰经贸合作区。2022年,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产值38.7亿美元,带动货物出口8.5亿美元。
为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作用,广东还发布了《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扶持政策》、《支持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金融服务措施》等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精细化建设,加强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正是广东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中“外经”的重要体现。记者获悉,广东推动外经优化布局。该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5年年均增长8.4%,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7.1%。实施高质量落实RCEP行动计划,对成员国进出口五年年均增长5.3%。中欧班列全省设立8个运营站点、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发运班列和货值分别增长1.2倍和63%。
要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外智全球引才必不可少。记者了解到,广东坚持引资引技引才相结合,大力招引外资研发机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享受进口设备免税、团队入境便利等一揽子服务,带动海外优秀科技人才落户广东。
同时,广东完善粤港澳招才引智生態,打造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琴澳跨境人才工程、澳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香港青年余广滔正是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的青年代表,也是广东完善粤港澳招才的案例之一。他利用黑水虻开启创业之路。这种小虫子既能处理垃圾,极大减少填埋;同时,又能做成含优质蛋白食品。余广滔说:“我们的总部在深圳,东莞把‘硬件制造好,而技术团队等‘软实力又在广州。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一条沿江高速就把我们项目的重要部分都串联在一起了,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让我可以享受不同城市的资源优势,从而让创业更加顺利。”
除了招才引才,广东还要积极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粤港澳合作等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性、系统性改革创新。截至目前,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7个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成功获批FT账户、广州期货交易所、启运港退税等一批关键性政策。设立13个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62项改革创新经验。
接下来,广东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建设贸易强省,牵引带动新时代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