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煤炭企业科研现状和主题分析

2023-10-19高小青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煤炭学报期刊

任 伟 张 彤 高小青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文献是煤炭企业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科研实力。用文献的外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刊发文献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掌握煤炭科研领域的变化趋势。中国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文献总量多,覆盖面大,类型多样,本文尝试从中国知网公开数据的角度,观察大型煤炭企业冀中能源集团文献发表情况,统计分析了2011—2021 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此次以文献计量学方法为基础,在完成数据采集、筛选、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发文量、单位分布、主题分布、核心分布、下载量分布等进行分析,发掘其主要特征,梳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科技成果,找到科技发展规律,以期为集团科研计划提供参照。

1 文献基本情况

以冀中能源集团所属5 个二级子公司,共计51个三级公司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相关主题的文献时,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多样性以及煤炭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的广泛性,为了使研究更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从中国知网上选取了冀中能源集团各煤炭子公司2011—2021 年在期刊(包含核心期刊)发表的与煤炭工程技术与理论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筛选和处理,共获取2593 篇相关研究的文献。

整理后,找到文献在各个年度的数量趋势:2011 年发表文献231 篇,2012 年发表文献319 篇,2013 年发表文献307 篇,2014 年发表文献310 篇,2015 年发表文献224 篇,2016 年发表文献178 篇,2017 年发表文献162 篇,2018 年发表文献220 篇,2019 年发表文献236 篇,2020 年发表文献217 篇,2021 年发表文献189 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1—2021 年的论文成果的区间分布呈现不规则变化。自2012 年开始,煤炭工程技术及理论的相关研究逐渐展开,并在2013 年进入了快车道,一直持续到2014 年,三年间文献占到文献总数的36.1%,高峰值达到319 篇,占到总文献数量的12.3%,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自2015 年明显下降,低谷值为2017年的162篇,约为2012年的一半左右,占到总文献数量的6%,并于2018 年有所反弹,回升至220 篇。

2 大数据背景下的文献分析统计

一般而言,文献的产出量及年份分布、主题分布、层次分布基本可以反映出学者研究的水平、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基本趋势。在获取样本后,对文献所属期刊、下载次数、研究主题分布、应用层面等角度进行了整理,得到如下的统计结果。

2.1 文献来源期刊

大数据下,煤炭类理论或技术工程的研究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主要来源包括《煤炭科学技术》61 篇,《煤矿安全》50 篇,《中国煤炭》32 篇,《煤炭技术》31 篇,《煤炭工程》27 篇,《煤矿机械》23 篇,《煤矿开采》15 篇,《工矿自动化》12 篇,《矿山机械》8 篇,《煤炭学报》7 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7 篇,《中国矿业》6 篇,《金属矿山》4 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3 篇,《产业与科技论坛》2 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篇,《工业安全与环保》2 篇,《矿业研究与开发》《矿业安全与环保》《洁净煤技术》《化工矿物与加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爆炸与冲击》《矿山机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施工技术》《工程地质学报》《电力电子技术》《地质论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各发表1 篇。

表1 不同年度的文献主题变化趋势 篇

普通期刊文献分布如下:《煤炭与化工》568 篇,《河北煤炭》154 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21篇,《内蒙古煤炭经济》141 篇,《科技风》87 篇,《科技创新导报》61 篇,《河北企业》55 篇,《科技创新与应用》53 篇,《价值工程》47 篇,《科技信息》42 篇,《科技与企业》《科技资讯》33 篇,《山东煤炭科技》28 篇,《选煤技术》《中国煤炭工业》《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3 篇,《科技创业家》20 篇,《山东工业技术》19 篇,《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15 篇,《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4 篇,《黑龙江科技信息》《华北科技学院学报》13 篇,《科技传播》11 篇,《中州煤炭》《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技术与管理》《企业导报》《煤质技术》10 篇,发表篇数少于10 篇的期刊,发表总篇数为609 篇。

2.2 文献研究方法分布

将此批文献作为对象进行统计,将研究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分为试验研究(包括综述)、实用性技术成果、技术管理三种,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文章数量进行统计。其中,试验研究(包含综述)类文献数量为153 篇,工程实践类文献篇数为2335 篇,技术管理类文献篇数为105 篇。可以看出,研究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多采用工程实践类,理论性研究(包含综述)、技术管理类文献较少。

2.3 文献的主题分布

文献的研究主题也可以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学科的研究重点。获取的1951 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各有千秋,它揭示了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以及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在进行了泛读和精读后,将不同研究主题按年份变化做一个趋势研究,见表1。

除采矿与井巷工程这一主题外,各主题不同年份的文献产出率变化较小。采矿与井巷工程类文献、煤矿机电类文献在2012—2014 年文献较多,达到峰值区间;煤炭加工利用与环保类文献在2012 年达到峰值;地测与水害防治类文献在2020 年达到峰值;自动化控制系统于2011—2012 年处于峰值区间;煤矿安全类文献在2014 年、2016 年、2018年处于峰值。

同时也可以看出,研究热点呈现出非均衡性分布特征,热门方向是采矿与井巷工程、煤矿机电,占比分别达到37.4%、24.4%;自动化控制系统、地测与水害防治、煤炭加工利用与环保领域的研究处于冷门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2.4 文献贡献率的研究

文献被下载次数与学术影响力是成正比的。被下载次数多,即说明该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大,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动态。

对2593 篇文献样本进行分析。下载率在0~100的文献为2352 篇,其中,下载率在0~50 的文献为1421 篇,下载率在51~100 的文献为359 篇;下载率在101 ~200 的文献为136 篇;下载率在201~300 的文献为33 篇;下载率在301 以上的文献为45 篇。

1)从研究内容上分析

通过对被下载次数在300 以上论文的研究内容简要分析,可知论文主题主要集中在采矿与井巷工程方面,文献数量为29 篇,占总量的73.2%。这其中以充填采煤作为主题的文献15 篇,占开采类文献的53%;煤矿机电类的文献5 篇,煤矿自动化的文献4 篇,煤炭洗选加工类文献3 篇,安全通风类文献2 篇。

2)根据发表时间分类

从发表时间看,高下载次数的文献主要出现在2011—2013 年的时间区段中。从发表期刊看,《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较多;从核心论文看,45 篇高下载量文献中有36篇是核心论文,占到80.6%,非核心期刊9 篇。

3 研究结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煤炭工程技术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在对2593 篇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基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煤炭类工程技术与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尚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

1)研究呈现出表象的、离散的状态,缺乏溯源性理论分析框架。总体来看,呈现出典型的“重实际操作,轻理论分析”的特征,缺乏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因此,对煤炭工程技术的研究呈现出表象的、离散的状态,不同研究主题之间关联性不足,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很难形成学术共同体。

2)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有待拓展。文献多以工程技术类研究为主,主要论述技术方法、工程措施,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较少。研究方法的单一导致内容缺乏理论支撑,使研究缺乏创新性。

3)缺乏延续性的主题研究。对研究主题未持续展开,使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研究人才有待增加。当前的发表文献较多、文献质量较高的研究者人数较少,且相对集中。同时,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中研究者较少,反映出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推广。

5)发表的煤炭工程技术与理论中文文献期刊来源前10 名(按文献篇数排名),只有2 个属于核心期刊。可以看出,文献主要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专业情报信息量、质量等不够高。

猜你喜欢

煤炭学报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的“未来”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