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花绽放 馥郁芳香

2023-10-19江渚

中国报道 2023年10期
关键词:莫高窟兰花文明

文 | 江渚

9 月8 日,首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 位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国际友人获奖,其中1 人获得兰花奖终身荣誉奖,3 人获得兰花奖杰出成就奖,6 人获得兰花奖友好使者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

兰花奖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是面向全球的民间国际文化大奖,旨在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表彰奖励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来自美国的约瑟夫·波利希、埃及的伊萨姆·沙拉夫、墨西哥的白佩兰、英国的大卫·弗格森等10 位国际友人获此殊荣。

获奖嘉宾认为,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世界和平、人类进步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化人文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迫切需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文化使者推动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被誉为“君子之花”,象征着高雅、高洁、高尚的人格精神。

首届兰花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基于不同历史、国情、习俗等因素孕育出不同文明,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只有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人类文明的色彩才会更加丰富,人类发展的前景才会开阔光明。

首届兰花奖国际评委、埃及本哈大学教授萨维·萨维·艾哈迈德表示:“希望全球文明倡议能够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同,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我坚信,中国会积极促成更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化解误解和冲突,最好的方式就是促进文明交流,开展互学互鉴。兰花奖对于呼应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差异被广泛夸大,‘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瑰宝,是对打破民族主义、文化隔阂的精神基石,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源泉。”

首届兰花奖授予来自全球五大洲不同国家的10 位外籍人士。他们所涉领域与行业从音乐、汉学到翻译、导演不一而足,但共通的是,他们对中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热爱,对中外文化交流事业有着长期而突出的贡献。

首届兰花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约瑟夫·波利希,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茱莉亚学院荣休院长、首席中国事务执行官,他曾60 多次到访中国,对于深化美中人文交流、促进美中音乐教育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认为,人文交流和艺术合作促进了文化交流、互学互鉴,培育了一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感和共同目标意识。艺术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彼此,并营造一种超越政治现实的相互尊重的氛围。同样地,通过多种层次的文化交流,也能开创人类之间相互理解的新天地,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富有同理心的国际社会。

兰花奖国际文化论坛现场。

兰花奖嘉宾参访敦煌莫高窟。 摄影/段葳

讲解员为兰花奖嘉宾讲解敦煌文化。 摄影/段葳

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埃及前总理,沙拉夫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伊萨姆·沙拉夫指出,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在铺设一条让整个世界迎来繁荣发展的道路。他号召世界各国都应以交流与合作的态度共同面对当前的挑战,在文明交流中共创未来。

“让海外民众理解中国文化”

来自墨西哥的资深汉学家、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Flora Botton Beja给自己起了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白佩兰。90 岁的她获得了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

白佩兰出生于希腊,在她看来,文明的延续性是中国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之一。因为如今的希腊已经几乎抹去了历史记忆,中东地区曾有古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现在也不复存在。但在中国,穿越几千年,还能看到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民族,甚至是延续下来的传统。“这里,既是传统中国,也是现代中国,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和想要研究中国的原因。”

“研究中国文化使我获得了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在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中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传播史研究中厘清当前中西文明对话的壁垒。我认为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需要尊重多元文明的价值,希望继续通过中国研究帮助海外民众理解中国文化,促进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白佩兰说。

获得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的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早在15 年前就开始在巴西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并在圣保罗州立大学设立了巴西首家孔子学院。

“这些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巴西人民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我们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路易斯介绍,孔子学院已经为25000 多名圣保罗州立大学学生及附近片区居民提供汉语课程,如今已累计有超过500名学生来中国交流学习或者参加汉语培训课程。路易斯对这些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寄予厚望,“他们回到巴西后就成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认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本就应该担负起进一步推进中国、巴西之间友谊的责任。”

“因为我住在中国,我知道真实的中国是怎样的。我喜欢中国,当中国被不懂的外国人骂,我不开心,不服气,所以想把真实的中国传达给大家。”获得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的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说。

兰花奖嘉宾在广州街头感受岭南文化。 摄影/万全

兰花奖嘉宾参观星海音乐厅。 摄影/万全

竹内亮介绍,其执导的《再会,长江》展现了长江6300 公里纪录片风土人情,并在日本获得热度。在日华人观众的思乡之情、日本观众对中国历史及文化的热爱、日本媒体的宣传是《再会,长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希望未来继续通过好的作品让世界人民读懂中国”。

让世界“读懂中国”尤为重要

在兰花奖颁奖典礼举办前,兰花奖嘉宾参加了“走读中国·走进广州”和“走读中国·走进甘肃”参访活动。

在敦煌莫高窟,兰花奖嘉宾兴奋不已。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莫高窟共有735 座洞窟、2000 多尊造像、4.5 万平方米壁画,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沙漠中的美术馆”。

获得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的俄罗斯汉学家、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语言学院东方学系主任易福成说:“我第一次来敦煌时就想看莫高窟佛像,可惜由于修缮不对外开放,我回国后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壁画照片,已经觉得非常漂亮,但亲眼看见实物的感觉完全不同,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古时人们在此修行生活的样子。”

“挑高的洞窟藻井壁画令我感到震撼,其中一幅历经千年还保留着鲜亮的蓝色颜料。”西班牙汉学家、格拉纳达大学哲学语言系教授雷林科对洞窟中的壁画表示赞叹,她获得了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雷林科说,自己23 年前到访过莫高窟,但未能仔细欣赏,而现在莫高窟文物得到更有效保护,有讲解员提供专业的中英文讲解,还能够目睹此前未开放的洞窟,让自己对莫高窟和敦煌文化有了更深认识。

在走进广州的参访活动中,穿过街道,嘉宾们驻足永庆坊非遗街区,醒狮、广绣、广彩等传统手工艺术品次第呈现。暮色渐浓,嘉宾们乘坐的珠江游轮划开涟漪,在灯影绚烂中缓缓向前驶去。广州塔、海心沙、广州大桥、花城广场等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尽收眼底。游轮二层,巴基斯坦总理特别助理、“读懂中国”社会组织主席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娓娓道来他与中国的故事。

马赫默德在中国工作多年,其双胞胎儿子就出生在广州。“我1977 年来到广州,那个时候的广州跟今天完全不一样。”他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非常明显。西方国家总用一些手段对中国进行负面宣传,因此,让世界读懂中国,更准确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莫高窟兰花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兰花
兰花鉴赏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我爱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