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河文化精神 奠基有根有梦人生
2023-10-19栾国锋
■ 栾国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仲村小学持续探索在学校教育中继承并弘扬黄河文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黄河生态。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创新研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展“博物馆式”特色活动,自上而下“双向”推进,逐渐形成了理念文化与课程构建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整体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悦读立人”读书实践活动
一、办学理念先行,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隐性力量,既对学校当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学校从改建之初,便将办学理念的确立作为首要任务,进而明确了“中和位育”的育人理念和“生命有根、学养有素、人生有梦”的育人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将黄河文化有机融入,丰富了学校的育人文化内涵,既完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化探索,又凝成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指南。
(一)立足地域历史,明确理念
学校由仲村社区投资而建,立足仲村六百余年的文化历史,秉承“中和”文化,明确了“中和位育”的育人理念。“中和”是教育目标,要求师生要做到不偏不倚、协调适度;“位育”是教学方式,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帮助学生成长为最精彩的自己。
(二)结合实际学情,确立目标
除部分来自仲村社区的学生,其余在校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学习基础、家庭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他们的文化信仰与奋斗目标不够科学、明确。为此,学校从民族文化、道德传统、品德形成、生活实际、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立足“中和位育”理念,进一步形成了“生命有根、学养有素、人生有梦”的育人目标,使学生更有学识、更有教养、更有竞争力,全面践行素质教育。
(三)融合黄河文化,丰富内涵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助力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有效方法,能够科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更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学校汲取黄河文化养分,深挖黄河文化精髓,将黄河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力求通过黄河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创建特色课程,实践引领铸魂塑梦
为达成“生命有根会做人、学养有素会求知、人生有梦会创造”的教学目标,学校围绕育人文化,系统构建三大课程体系,即修身课程、启智课程、梦想课程,推动“中和位育”理念落细、落实,将黄河文化与耕读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滋养学生生命,让黄河文化精髓在少年一代中赓续传承。
在课程规划上,学校科学搭建课程纲要、组织课程研发、推动课程实施。以“社区文化”课程为例,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探究能力设置课程标准:低年级课程重视感知与体验,中年级课程重视描述与应用,高年级课程重视分析与评价。如在组织开展搜集社区历史资料的活动中,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的历史与传统,学会选择、归纳与表达;中年级学生需整理并记录周边资源,如社区历史、名人名家、风俗故事、家居摆件等,学会筛选、辨别与分类;高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村风”与社区传统,绘制家族族谱、社区变迁图谱,学会总结、设计与编写。“社区文化”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了解个体、局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变革,厚植家国情怀。
在课程内容上,学校围绕耕读文化,开设“古韵”“菊香”“好家风”“社区文化”等系列课程,并编写了课程指导手册。“古韵”课程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国学的博大精深;“菊香”课程引导学生在插菊、赏菊、画菊、写菊等实践活动中感受“采菊东篱下”的耕读雅趣;“好家风”课程鼓励学生制定家风家训、记录家风故事、宣讲名家家训、绘制家族族谱,从而塑造优秀品格。以“二十四节气里的黄河文明”跨学科融合课程为例,学校立足节气文化,引导学生探究黄河流域的生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诗词歌赋。课程内容既有课内的学习探究,又有校外的实践体验,如“二十四节气诗词配画创意制作”“跟着节气学诗词”“说唱节气”等,帮助学生了解历法节令、气候物候、农事谚语。在清明节,学校开展了“最美的诗词在清明里”“我家的清明节习俗探究”“清明农耕种植”等活动,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既学会遵循自然规律、践行生态文明,又能够自觉做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程成效上,各类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们寻找社区内有历史典故的地方、采访有文化的老人、记录社区名人故事。这些体现着民族精神的社区文化不断滋养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文化信仰和情感态度。形式新颖的探究活动也引发了家长和社区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如“泽蒲文苑国学馆”中的很多物件都是由社区居民和纪泽蒲后人搜集捐赠。
三、黄河文化浸润,打造“博物馆式学校”
校园文化关乎整体精神与方向,提领全部行为与尺度。为了充分发挥黄河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让“中和位育”理念真正落实,使学校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学校精心打造了八个文化育人馆,并围绕育人馆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学校建设为小而精、博而美的“博物馆式学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一)耕读文化——“华夏文明耕读馆”
“华夏文明耕读馆”展现耕读文化。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出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耕读文化。馆内设置有四大板块:“耕读名人”板块,展示了“治家平天下”的榜样模范,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和家国一体的群体本位精神;“晴耕雨读”板块,讲述古人耕读结合的生活方式,体现持家做人的道理,彰显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黄河精神;“渔樵耕读”板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生产方式,唤醒优秀传统文化记忆;“耕读人家”板块,展示古代优秀家风家训节选,展现“耕读传家久,诗礼继世长”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发挥家风文化为社会培育合格公民的积极作用。“耕读文化馆”旨在培育师生良好品质,使师生成长为具有中华民族基因的“生命有根”的人。
(二)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非遗馆”
“二十四节气非遗馆”彰显劳动智慧。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奥妙。馆内设有二十四节气与物候、农事、诗词、生态、生活、习俗等板块。天人合一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探求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在二十四节气馆中得以集中体现,使师生更有底气、有自信,也传递了“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的美好意蕴。
(三)国学文化——“儒学经典育人馆”
“儒学经典育人馆”展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馆内设有“至圣先师孔子圣迹”“儒家五圣经典成就”“论语励志育人名言”等板块,引导学生学习并弘扬“仁义礼智信”、实践“礼乐射御书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生命有根”的新时代好少年。
(四)诗词文化——“诗润童心诗词馆”
“诗润童心诗词馆”展现诗词文化。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再到毛泽东诗词,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积极开展制作诗词书签、创意诗词配画、古诗达级、“飞花令”比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助“学养有素”。
(五)名人文化——“泽蒲文苑国学馆”
“泽蒲文苑国学馆”展现名人事迹。学校深入挖掘纪泽蒲耕读立家、耕读传家、清廉为官、维公维民的优秀事迹,以影响、感染师生。在“泽蒲文苑”中,教师为学生解读耕读、修身、立家的“密码”。在“私塾学堂”“书香门第”等传统元素的渲染下,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国学氛围中,在“读诵唱演”“舞弹书画”中提升文学素养。
(六)书法文化——“翰墨飘香书法馆”
“翰墨飘香书法馆”展现书法文化。馆内张贴、悬挂着各式书法,其中不乏名家大作。学生临摹创作、挥洒热情、书写理想,感悟“端正写字,方正做人”的人生道理。学校获评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翰墨飘香”书法课程获评青岛市精品课程。
(七)道德文化——“立德树人榜样馆”
“立德树人榜样馆”彰显榜样力量。馆内展示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道德模范事例,张贴着优秀家风家训故事,时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以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激励学生立德立志、成人成才。
(八)红色文化——“红色记忆研学馆”
“红色记忆研学馆”展现革命意志与民族精神。馆内设有党团队史、青岛解放战争、英雄人物、长征路线、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板块,展示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在“红色记忆”研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赓续红色基因。
四、总览育人成效,教育教学稳中向好
经过积极探索与有效实践,学校围绕“中和位育”的育人理念,创新建设校本课程,打造了八个传统文化育人馆,开展了多样化育人活动,促进了课程与活动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有效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水平与教学质量。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在黄河文化的浸润下开展实践,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内化于人格、气质中。同时,他们还汲取了奋进的力量,提升了道德修养,树立了文化自信,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感,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
(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提高了办学质量,使学校从一所位于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快速成长为市、区级优秀学校。同时,学校的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德育等多个课程,均在市、区的各项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形成广泛影响。
(三)提升学校社会声誉
学校借助黄河文化助力课程建设,推动了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发展,形成了黄河文化育人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受邀向全区中小学进行耕读文化宣讲、开展以《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融合发展》为题的经验交流、承办黄河文化主题校本课程交流会等。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博物而致远,儒雅育君子。未来,学校将在“用优秀黄河文化铸魂育人”的征程上持续奋进,不断丰富学校的育人文化内涵,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帮助学生成长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