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2023-10-19王朝霞

新农民 2023年25期
关键词:战略人才农业

王朝霞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山东 烟台 264006)

农村经济受到市场化和小农经济矛盾的影响,本就转型发展受制,而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为迟缓,同城市经济发展拉开巨大差距,再加上农村地区各类基础建设颇为落后,人才也极其缺乏,农村经济处于发展困难期。我国属于传统农业大国,不论如何,始终要重视农业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农村经济发展困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完善我国经济发展体系,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和美丽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发展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生产思维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分化以及调节农村产业结构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计划,其既关注到了城乡关系的重塑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又关注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对农耕文明、乡村治理体系创新、脱贫攻坚等作了强调,是我国改革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助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持续推进该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技术工艺,塑造农产品品牌,最终缩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双方协调发展,在把握住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快农村建设现代化,达到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1.1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通过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从政策上给予农业产业发展以扶持,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整体生产效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化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农业发展呈现出机械化特征,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来看,我国农业正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可以在保证农业生产目标达成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并优化农村土地环境,构建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1.2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以单一农作物为主,因此市场经济循环率不高,市场附加值低下,这也正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了深化,农业生产结构也因此得到了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受限于单一农业生产作物的农业生产模式融入了加工产业,构建了一套高质量、高效率、高回报的农业生产机制,农业生产和农业加工逐渐有机结合在一起,农业生产整体市场经济价值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家庭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展前景良好,发展势头迅猛,为农村经济提升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农民整体收入,也增强了农民生活与劳作的幸福感、满足感。

1.3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改善农业技术工艺

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可知,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业领域引入新兴技术与人才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的发展,有效改善了农业技术工艺,我国农业经济也因而得到优化。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工艺正处于持续更新状态,各类农业技术通过试验、指导、示范等途径传播了出去,越来越多的新型工艺技术被融入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因此表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特性。

1.4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塑造农产品品牌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广受青睐,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倘若此类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必然可以打造出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从而提升相关农业生产品在市场中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品牌的塑造有利于规范农业生产流程,同时还可助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发展,这对改善农业产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的来说,不论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还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抑或是改善农业技术工艺和塑造农产品品牌,其目的最终都是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这意味着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当重点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利用好相关政策和科学技术手段,以发展农业经济为首要前提,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之策

由前文分析可以发现,要想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足够的优秀人才,还需要庞大的资金以及用地等,而这些要素不仅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对城市建设也极为关键,所以,为了缩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实现双方协调发展,我国正积极推动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双向流动和动态交流,以便在把握住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加快农村建设现代化。据此,要想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在夯实农村优秀人才基础的同时,持续投入发展资本,并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逐步实现农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以及生态振兴等,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最终达到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村整体获益。

2.1 利用政策做好引导工作

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受益于我国持续推进的人才下乡、资金下乡等相关惠民政策,农村出现了不少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农业现代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然而,由于城乡劳动力工作待遇之间差距较大,且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远比不上城市,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劳动力还是呈现出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特征,这意味着农村现有的庞大劳动力或将难以有效用于当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村建设,所以,要想提升农村劳动力利用率,促进农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基础设施与服务差距,引导高素质劳动力流入农村,在夯实农村劳动力基础的同时,为农村的产业改革、技术更新、引资吸商等工作保驾护航。

首先,应当加强正确观念的宣传,破除农村“破”“旧”“穷”的传统旧观念,由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成城乡共赢、工、农并进的发展模式,优化整体社会资源分配,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主动流入农村,并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可以通过播放政策宣传广告、举办政策讲解讲座、开展体现农村风貌的歌舞活动等来增强大众对农村的关注度,逐步扭转对农村的旧观念和旧认知,为发展农村奠定有力的舆论基石。

其次,应当制定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制度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打下基础,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能够有法可依,规范践行,此后,应当进一步细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规定,明确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的法制要求,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活动的监测,扩大政府对此的整体掌控力,优化各个要素的有效利用率,加快发展新农村。

2.2 构建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要想发展农村,人才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人才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只有确保农村建设具备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才可以保证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首先,应当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工作,利用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原有劳动力返乡工作的同时,加快人才下乡策略的实施,缓解日益加剧的人才与劳动力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从而缩小城乡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推动农村发展。而要想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辅以完善的人才引育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构建人才分层管理体系,并针对各层人才施以不同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确保高校学生、农民工、企业家等各有所获,引导各层人才为农村发展建设积极做出贡献。

其次,应当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强化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增进农村人才对农村建设的助力,推动农村经济稳步、长期地发展下去。就目前而言,各地农村人才引进待遇都颇为丰厚,但在培养人才、推动人才提升方面,则尚有待加强。应当建设多元化培训教育体系,让技术型人才、劳动力等各类人才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打造短期培训、职业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类培训模式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成专为农村经济发展所服务的专业人才团队,从而促进各类新兴科学技术、新型机械设备、先进金融理论等同农业领域的有机结合,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2.3 多渠道引进可用资金流

不论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均离不开雄厚资本的支持,这意味着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便是资金流的引进,只有不断引进资金流,打通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渠道,协调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加快农村引资招商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应当关注政府对引进资金流的影响,加大财政投入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投入,并利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扩大政府对此的整体影响力,完善政府投入保障制度,持续推进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从农村公益领域入手,补齐短板,为吸引社会投资奠定牢固基础。

其次,应当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引进力度,通过公共财政资金引导市场,促使社会资本关注农村、助力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必须重视信贷、贴息等手段对农村引进资金流的重要作用,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力量在相关优惠政策下给予农村经济发展以助力,加快乡村振兴下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模式的建设,为农村发展吸引资金流,在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过多渠道引进可用资金流以后,农民这一农村发展主体的工作积极性或将大幅提升,这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政府要利用好这个良机,激发农民的主动参与意愿,增强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2.4 建设农业科技发展机制

不论是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还是农村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可以说,科技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引入新兴科学技术,并加强其同农业领域的有机结合,就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之一。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前景良好,应用成效显著,但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尚有明显不足,且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逐步显露,极大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整体建设。所以,应当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发展机制,规避“数字鸿沟”的扩大,引导农村科技朝着“信息红利”的方向发展,让农村居民逐步成为“信息富人”,缩短城乡差异,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首先,应当从农产品生产入手,将各类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大米、水稻等重要粮食的生产活动中,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率。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惠民政策,助推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农业基础科研水平,引导农业企业重视研发工作并加大投资,在绿色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当前农业关键技术的支持下,兼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奠定建设农业科技发展机制之基。

其次,应当加快现代农村建设行动,鼓励科技下乡、人才下乡,预防“数字鸿沟”的产生及扩大,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优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助力农村生产加工、公共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改善农村整体治理水平,为农业科技发展机制的构建提供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农村人民居住环境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大幅改进,此后当继续致力于此,通过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保障能力来提升农业企业、农村居住者等对农村科技发展的信心和满意度,促使数字农村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应当关注到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不断挖掘其价值,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生产思维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分化以及调节农村产业结构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地、钱等各个发展要素的支持,如何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发展要素分配,缩短城乡整体差距,助推农村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经济,这是当前我国必须持续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战略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