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建筑企业“走出去”探讨

2023-10-18杨亚斌

发展 2023年1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企业

杨亚斌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众多建筑企业积极“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沿线国家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沿线国家社会发展注入蓬勃生机。面对机遇与挑战,建筑企业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的更有质量,本文重点围绕新时代建筑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质量地“走出去”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走出去”的路径和主要举措。

建筑企业的海外事业发展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以实际行动推动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一带一路”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和非洲部分区域,将优先带动大批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跨境项目的建设。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动能,尤其是为建筑企业率先拓展了海外市场空间,不仅可以在国际市场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工程建设业务,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材料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面对这样的新机遇,建筑企业如何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行稳致远,本文认为,要把握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回来”这四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定位,清醒“走出去”

(一)目标清晰

建筑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走出去”,明确“走出去”的目的和目标市场,评估自身能力,避免“走出去”的盲目性。对于市场要进行精准识别和匹配,未成熟市场具有发展潜力且准入成本不高,成熟市场进入标准严格但法治有保障,需要每个建筑企业进行认真思考和审慎选择,尤其是要在进入目标国家前做好科学详尽的市场调研,对目标市场、融入当地的途径和方法等制定清晰可行的方案。

(二)路径切实

每个建筑企业都各具专业优势和弱项短板,在细分市场和专业领域优势各不相同,建筑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各不相同,例如,一些企业依托其他企业“借船出海”,一些企业联合企业“抱团出海”,利用彼此優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或者依靠国内外的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走出去”。因而,建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因素“量体裁衣”,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经营团队、项目管理、海外法律法规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对自身的资金、技术、市场竞争能力制定科学的评价和应对预案,从而选择适己的路径。

(三)模式创新

传统建筑企业专注于建筑施工,主要包括在劳务分包、工程分包、施工总承包。然而,目前国际建筑市场变化显著,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越来越多。建筑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保证企业“走得稳”“走得远”,需要充分发挥区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运用资本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国际业务发展的决策、管理、激励、考核的机制和制度,培养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构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发扬契约精神,真诚“走进去”

(一)秉承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核心是诚实、守约,有信誉。契约需要基于规范、透明、合法,才能互相信任和融为一体。建筑行业不是垄断性行业.国际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业主对承包商的要求条件和约束非常苛刻,而往往最看重、最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从实践实例来看,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信誉是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技术、资金、资源等都无法替代信誉,良好的信誉对于建筑企业是“二次经营”“三次经营”的坚实基础,充分凸显了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将契约精神作为第一遵守的准则,塑造国际品牌,从而获得“全球通行证”。

(二)塑造契约文化

以契约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走进去”不能“我行我素”和盲目自大,不能只注重项目本身和经济利益,建筑企业需要有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尤其是要打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环境,形成独特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契约文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应该敢于面对,并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严格以契约精神约束自身,对于合作客户,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按照承诺和合同执行,对于产品,要本着出好产品、优质产品的原则,给客户展现出质量工程优质、产品性能卓越、服务效率高效的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最大化发挥文化黏合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真诚共享合作

以属地化推动互利共赢发展。认真守约体现的是法治意识,自觉履约体现的是服务质量.积极诺约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对于当地国家而言,需要国外企业的投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更拉动了当地就业,创造了税收,全方位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要转变思维理念,站在长远发展角度考虑问题,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出发,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当地经营,大力推行“思想属地化、人员属地化、管理属地化、资本属地化”模式,真正将思想、人员、管理、资本“四个属地化”落到实处,深度融入当地社会发展的体系中,不断拓展属地化的真正内涵,通过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创造力,把企业的发展全面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更高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杜绝“打一枪换一地”的心态和观念。

(四)加强品牌建设

获得海外舆论支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海外品牌建设工作作为企业海外战略之一,把树立企业形象与展示国家形象结合起来。海外品牌建设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消耗资源,是一项投入小产出大、四两拨千斤的工作。要体现海外精神,凝练提升企业文化,放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健全保障机制,有步骤、分层次的传播,为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做好海外项目团队、海外项目典型人物宣传,全方位展示海外项目重大成果和典型经验,唱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海外故事,提炼总结海外特色企业文化精神,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三、精准对接产业,务实“走上去”

(一)关系亲密

“走出去”相对容易,但“走上去”需要实力和智慧。“属地化”是经营手段,真正内涵是要通过属地化建立关系网,良好的关系是实现真正“走上去”的润滑剂,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当地政府以及民众将排斥企业、很难得到认同。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赢得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进而真正了解当地的需要,理清“走上去”的方向。因此,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对接,积极主动与政府各部门、大使馆进行交流洽谈,积极参与商会以及民间组织的交流活动,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进合作友谊,深入了解彼此,营造融洽、互信、互助的发展环境,进而精准把握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场精准

建筑企业要达到“走上去”,不能脱离市场支撑和产业实际,要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优势、合理布局,聚焦优势市场、深耕重点市场、审慎开发未知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一些国外市场,尤其是非洲国家市场,基础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需求较大,原材料、人力等要素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和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估值,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建筑企业要认真研究和对接国别政策和战略发展需求,围绕市场需求导向,以需量产、精准对接,紧紧围绕产业链开展业务,精准占据目标市场。

(三)产业多元

建筑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要积极向与主业相关的领域延伸。例如,根据国际市场变化,主动作为、创新商业模式,在做大做强建安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主业链的广度和宽度,在建安施工、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及建材、装备制造、酒店管理、国际劳务服务、医药制造、旅游开发等其他多元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联动机制,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实现主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链的拓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规避国际经营风险。

(四)技术先进

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保持施工组织生产优势的同时,要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方向延伸,在技术创新层面掌握主动权,积极研发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掌握市场话语权,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同时,在海外工程承包过程中,要积极带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降低海外经营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品和技术出口,带动更多国内大中小企业联合“走出去”。

四、聚焦效益品质,善于“走回来”

(一)坚持追求有收益

建筑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走回来”,但不能无功而返,要确保“挣回来”,即实现预期的收获目标,不仅仅指经济利润,还包括国际团队的培养、海外经营经验的积累、国际市场规则的掌握以及先进技术的学习借鉴等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资源和资本,只有实现收益才能为更好地、更大范围的“走出去”筑牢基础,为企业下一步走出去实现升级,逐步“从欠发达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积累资源。

(二)项目要有取有舍

建筑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扩张,但并不一定能带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些建筑企业“走出去”,长期在小型、低端项目中参与恶性竞争,企业收效甚徼、利润微薄甚至接连亏损、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没有得到提升,更多的是在“守摊子、熬日子”,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建筑企业在面对国际项目时,要聚焦效益和利润中心,有取有舍,不能饥不择食,盲目承揽项目,要把承接优质项目作为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设定差异化的项目承接标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尽力获取优质项目、标志性工程、民生工程,通过优质项目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区域市场。

(三)探索中高端市场

中高端市场意味着存在可观的收益,建筑企业的“走出去”不能一味地在低端收益链上艰难生存,低端市场价值性不强,不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要在“走出去”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国际化视野,增强对中高端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能力,利用模式创新和领先技术抢占优质项目,尤其是与所在国政府加强长期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谋划项目,通过对每个优质项目的精心谋划和实施,努力在“走出去”中获得良好的效益。同时,要善于借助我国政府“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和“优买优贷”政策,借助政策的兜底和保障作用,開展国际市场的经营。

(四)全面控制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和法律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国际市场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海外经营风险逐年攀升,建筑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执行“一国一策”要求,把风险防控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健全和改进风险管控体系,及时掌握所在国家在投资、劳工、税务及外汇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变化,最大限度保障海外业务监管和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办事,坚守安全底线,妥善应对挑战、努力做好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化解。例如,建筑企业施工项目周期较长,部分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波动较大,国际汇率变动频繁,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随时都会出现。由此导致,原来投标时计算利润率较好的项目,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很可能出现亏损,因此,必须时刻关注风险,项目盈利需要从源头抓起,同时,要提前研究掌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文化风俗和人文习性,及时规避项目实际运营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为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走出去”已发展成了建筑企业转型与创新的强劲引擎,成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支撑,孕育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都积累了一定的产业资源、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从国内建筑同类型企业这几年“走出去”积累的经验来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对“产能走出去、市场走进去、产业走上去、效益走回来”的准确把握,得益于对“诚、善、利、实”的海外经营理念的深入贯彻。因此,把握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回来”的四步战略,国内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走出去”就一定能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建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