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
2023-10-18钟惠琼
钟惠琼
续西迁,舍小我,耀中华
张 珂
60多年前,一列列绿皮火车从上海开往西安,上面载着数千名上海交大的师生,也承载着一颗颗怀揣家国的心、一份份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他们在平地上建起高楼,在空白领域开展研究,用奋斗定义“西迁人”,用家国情怀书写“西迁精神”。(开门见山,富有激情的导入,慷慨激昂,颇有感染力,引用材料关键词并及时亮出核心论点。)
何为“西迁精神”?是甘愿为祖国的建设奉献青春的家国情怀,是勇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创事业的勇往直前。(使用道理论证,论述“西迁精神”的内涵。)何为“西迁人”?是即使花甲,也要为建设西北奋力燃烧的钟北琳,是宁可抛弃上海的优渥生活、捐献房产也要奔赴西安的陈学俊夫妇,是正值青春、不懈学习奋斗的青年学子。(使用举例论证,论证“西迁人”的内涵,事例典型,有针对性。)西安交大的历史,是一部胸怀家国、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更是一声激励我们承接历史、乘风破浪的号角。(回应交大的“西迁精神”值得弘扬。文段分析恰到好处,论证有力,内容丰富。)
“西迁人”缔造了上一辈的辉煌,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要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赓续“西迁精神”,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心怀家国,脚下才有力量。只有将国家和民族置于最高位置,方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魄力。黄旭华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作为毕生所求,方能忍受数十年对家人的怀念;屠呦呦将国家的健康事业铭记在心,方能坚持一天天的科研实验。(连用两个事例点明“西迁精神”的内涵之一,即心怀国家,示例典型。)“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新时期的我们,唯有向前人学习,心怀家国,方能有不断向前的动力,方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方能不畏艰险、乘风破浪,书写人生辉煌。(接着引用论证,由名人到“我们”,号召青年赓续西迁精神。)
心怀家国,国家才有力量。我们生活在蒸蒸日上的新时代,固然不需要白手起家,不需要平地起高楼,但仍要在前辈的基石上继续创造新天地,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力量。新时代,我们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的建设事业需要我们;新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看重科技实力,科技创新的前沿需要我们;新时代,“一带一路”蓬勃发展,“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外交的发展需要我们;新时代,身为青年的我们,有了更多的机遇,也有了更多的责任,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心怀家国,奔赴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以热血青春,筑国家辉煌。(运用排比论证,论述赓续“西迁精神”任重而道远。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百年前留法青年大喊的“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声音仍在耳畔,半个世纪前西迁学子建设西北的身影犹在脑海,而新时代青年已启航——“90后”“火箭专家”于新辰,苦守大凉山八年,顺利完成了多项航天项目;“90后”护士余沙,亲身经历了汶川地震,毅然决然奔赴救灾第一线。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对比论证,表明青年应有“强国有我”的担当,展现了青年如何受“西迁精神”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新时代的中国,仍需我们去建设,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心怀家国,扬起时代的风帆乘风破浪,以青春筑家国,以热血就人生!(照应主题,直抒胸臆,情感饱满,展望未来,具有诗意。)
【广东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技法提纯
这篇作文所用论据十分丰富。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方面。事实论据能使内容充实,说理形象;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诗句等,能加大文章深度,让论证更为严谨。
对于一篇议论文而言,论点是灵魂,结构是框架,论据则犹如血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论据丰富呢?
1.学会围绕论点选用恰当的论据
能为中心服务的论据,才是有用的论据。论据除了丰富,还要典型、新颖。同学们要多选取具有文化色彩和时代色彩的论据围绕论点进行论证。
2.“深加工”论据,选材要有针对性
我们要学会对论据进行“深加工”,即选取论据中有利于表现论点的部分,有针对性地选材,才可能写出出色又有深度的文章。
3.变换选材角度,加强组合搭配
内容充实并不等于堆砌论据,要注意合理地组合搭配论据,要注意古今相通、中外搭配、正反對比、事理结合、详略交错。例如时间上从古到今;地域上从中到外;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有哪些等。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某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也有人说,莫非是我对“过好”有什么误会?
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会与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的这句话来自韩寒的《后会无期》。这句话本身亦是一个“道理”,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对“我”个人而言是无用的,有“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意思。材料第二段是网友对韩寒这一观点的评论。网友一认为因为个人对道理理解不到位,所以道理于他无用;网友二认为道理只是纸上谈兵,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在于行动难;网友三认为道理太多导致无用;网友四则认为“过好”因人而异,韩寒的一生在他看来已经“过好”了。最后一段明确写作要求:“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写作有明确的话题限定“道理与人生”。综上,本次作文的写作任务可以概括为“怎么看待韩寒所认为的‘道理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上述网友的评论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提示,也可以在上述观点的启发下思考出新的认识。
要论述清楚二者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白两个问题:何谓“道理”?何谓“过一生”?“道理”即事物的规律,它来源于三大方面:一是书本记录的真理,二是长辈传授的经验,三是自己的实践总结。这三个来源都是实践的结果,经过实践检验后得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所以“道理”对于新的实践无疑是有指导作用的。但韩寒为什么说“道理”无用呢?“过一生”,即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这是一场个人的实践,具有个体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思考韩寒为什么提出“道理无用论”:网友一所认为的,有些道理是别人的经验总结,而我们过的终究是自己的一生,如果不能领会别人的道理,自然也不能指导自己的人生,所以是无用的;网友二所认为的,道理是经验的总结,而人生是一场实践,道理指导人生需要实践这一环节才能发挥作用,不然只是空想,所以发挥道理的作用还需在人生过程中实践;网友三认为的道理太多扰乱了人生,一个人如果成为了思想上的巨人,难免容易变成行动中的矮子,沉溺于太多道理之中必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发挥道理的指导作用需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之路选择合适的道理;网友四认为人生是否过得好各人标准不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过不好这一生”不能埋怨“道理”,相反,要过好这一生,道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韩寒所说的“道理无用论”凸显了认识的片面性,把“道理”主观化、狭隘化和笼统化了。
【张丽洁/供稿】
(同学们,请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邮箱:gzbl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