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里的学堂
2023-10-18
文化直通车
情景小剧场
周末然然在家做手工,这时窗外有人在拉小提琴。然然放下手中的工具,认真听。
她回头问妈妈:“妈妈,这首曲子是《梁祝》的主题曲,对不对?”
妈妈笑了笑:“对呀。你怎么知道?”
“我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听过。”然然骄傲地说。
“那你知道《梁祝》讲的是什么吗?”妈妈问道。
“知道,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书院求学的故事。”然然更加得意了。
“是的,那她在哪个书院读书呢?”妈妈的问题越来越难。
“啊?这个……我不知道。”然然挠挠头。
“没关系,今天我来给你讲讲吧。”妈妈笑着说。
杭州有个“梁祝书院”
在杭州,有这样一个书院,被称为“梁祝书院”。它就是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的万松书院。
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相传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
万松书院是明清两代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书院,曾是浙江文人汇集之地。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清代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时任浙江巡抚的范承谟将其重建,改为“太和书院”。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康熙帝为万松书院题“浙水敷文”匾额,后更名为“敷文书院”。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万松书院被敕为“省城书院”。清末,万松书院逐渐由盛转衰直至荒废。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万松书院被毁。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万松书院迁至葵巷后重建,改称“敷文讲学之庐”。
“原来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在万松书院读书的呀!”然然兴致勃勃地说。
“在古代,著名的书院不只有万松书院,还有很多。咱们往下看。”媽妈一脸神秘地说。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书院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全国众多的书院中,比较著名的有四个,分别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湖畔,始建于五代后晋时期。居四大书院之首。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逐渐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相传创始人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现书院为明、清各代重修增建。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妈,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书院的知识,那什么时候有的第一家书院呢?”然然仰着头问。
“这个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妈妈微笑着说。
书院的千年变迁史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贞观九年,书院是官方修书、藏书、校书之所。
书院至宋代大盛,有700余所。覆盖面广,但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所建书院,仅占全国书院总数的2.7%,文化重心明显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据统计,到了明朝,书院总数达到近2000所,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区。
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学式书院。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新式学校及其制度的引入,光绪皇帝于1901年诏令全国书院一律改为学堂,中国书院及其制度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