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收入改善支撑券商业绩增长

2023-10-18文颐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券商规模资本

文颐

2023年三季度证券市场各项指标已经出炉,华西证券从沪深两市成交、北向成交净值、两融、股票质押、核心指数区间表现、偏股基金的保有和新发、券商资管规模、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等角度,量化预测证券公司的经纪、资本中介、自营、金融产品代销、资管、投行的第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

2023年三季度成交收缩近14%,北上净流出约800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9月日均成交额为7190亿元,成为2020年6月以来日均成交额最低的月份;2023年第三季度日均成交额为7984亿元,季度成交额为510,967亿元,同比下降13.76%,环比2023年二季度下降13.9%。1-9月,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62.16万亿元,日均成交额约为8910亿元,同比下降6.13%。

在沪深港通方面,2023年8月,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897亿元,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最大净流出(9月继续净流出375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801亿元,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196亿元净流出和2023年第二季度的27亿元净流出均有所放大。2023年前三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032亿元,较2022年前三季度的522亿元净流入增加97.64%。与此相对应,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3517亿元、2089亿元、4322亿元、900亿元。

2023年第三季度的权益市场表现大致接近二季度,好于2022年第三季度,弱于2022年第四季度。在核心指數中,环比表现较好的是上证50、沪深300,环比表现较弱的是上证指数、创业板指、万得全A,环比显著走弱的是科创50。2023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表现弱于2022年同期,中证全债季度涨幅为0.03%,但前三季度的债市累计收益显著。基于当前市场表现分析,自营业务仍是最大变数,或将成为各家券商季报胜负手。

由于2023年三季度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以及轮动较快的市场特征,投资管理的难度较大,偏股基金的发行和保有规模均有减少。2023年三季度,偏股基金月均保有规模为69263亿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第三季度新发偏股类基金份额为508亿份,同比大幅下降63%,环比大幅下降30%,是2019年以来季度新发偏股基金份额的最低值。总体来看,偏股基金新发触底,期待增量资金入市。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股权融资收缩,债券融资规模扩容。2023年三季度,IPO、增发、配股、合计股权融资规模分别为1140亿元、1365亿元、110亿元、3163亿元,同比分别变动-34%、-55%、9%、-40%,IPO、增发、合计股权融资规模环比分别变动-21%、32%、4%(配股不可比)。2023年前三个季度,IPO、增发、配股、合计股权融资规模分别为3236亿元、4873亿元、132亿元、983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2%、77%、23%。

2023年第三季度,企业债、公司债、ABS、可转债、可交换债合计融资规模分别为512亿元、10835亿元、4675亿元、489亿元、47亿元、184146亿元,同比分别变动-48%、24%、-10%、0.1%、-57%、20%,环比分别变动-19%、1%、-5%、67%、-56%、2%。

基于上述各项数据的分析,华西证券预计43家上市券商的第三季度营收(调整后,不含其他业务收入)为861亿元,同比减少13.13%,环比减少23.39%;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的合计营收为3157亿元,同比2022年前三季度增长4.72%。

国联证券也对2023年前三季度券商净利润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利润同比改善,主因投资驱动”,预计券商板块前三季度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投资收入改善仍是支撑板块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券商板块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9%,净利润同比增长11%。部分券商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预测如下(按同比增速排序):东方证券(30亿元,同比增长50%)、华泰证券(95亿元,同比增长22%)、广发证券(62亿元,同比增长18.4%)、中信证券(169.1亿元、同比增长2%)、中金公司(56.7亿元,同比下降5.7%)、东方财富(60.5亿元,同比下降8.3%)。

从经纪与两融业务来看,市场交投情绪尚待修复,新发基金份额仍有回落。在成交量方面,2023年三季度单季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为7963亿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21%。在两融规模方面,2023年三季度单季日均两融余额为15806亿元,同比下降1%,环比下降1.4%,均小幅下降。

在新发基金方面,景气下行叠加费率切换期间新发放缓,2023年三季度单季新发权益基金份额为678亿份,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19%,代销收入承压。预计券商板块2023年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含代销)同比下降12%,其中,三季度单季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13%。

从投资业务来看,低基数下收入同比有所改善,但表现弱于二季度。权益及债市三季度整体震荡下行,在2022年同期低基数背景下投资业务收入有所改善,但弱于2023年二季度。

2023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4%,2022年三季度及2023年二季度则分别下跌15.2%、5.2%;2023年三季度,科创50指数下跌11.7%,2022年三季度及2023年二季度则分别下跌15%、7.1%;2023年三季度,创业板指数下跌9.5%,2022年三季度及2023年二季度则分别下跌18.6%、7.7%。

债市表现同比、环比均有所承压,中证全债净价指数2023年三季度下跌0.05%,表现不及2022年三季度及2023年二季度(分别上涨0.85%、1.17%),预计券商板块2023年三季度总投资收入同比增长70%,其中,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30%。

从经纪与两融业务来看,市场交投情绪尚待修复,新发基金份额仍有回落。

从投行业务来看,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债承规模同环比持续增长。在股权业务方面,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A股IPO规模有所下滑,按发行日统计,2023年三季度,A股IPO规模为1092亿元,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11%,其中,9月IPO家数18家(较上月减少1%,规模为166亿元,较上月减少40%)。2023年三季度单季,再融资规模为1060亿元,同比下降61%,环比下降12%。在债券承销方面,2023年三季度,行业债券承销规模为3.7万亿元,同比增加41%,环比增加7%。预计券商板块2023年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其中,三季度单季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1%。

从资管业务来看,AUM整体稳中有升,权益类基金规模有所下滑。在公募业务方面,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8月末,非货币基金规模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3%,与7月末基本持平;权益类(股票+混合)基金规模为7.2万亿元,同比下降3%,较7月末下降2.9%,叠加7月以来公募降费逐步落地(截至9月末,已有142家基金公司完成存量权益产品调降),拖累券商公募子公司业绩表现。在私募资管方面,根据中基协的统计,8月末券商私募资管规模为6.35万亿,较7月末微增0.1%。预计券商板块2023年三季度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3%,其中,三季度单季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12%。

截至10月9日收盘,券商板块动态PB估值约为1.18倍,动态PE约为17.4倍;当前券商板块估值在历史底部,后续在国内经济稳步复苏、流动性持续宽松以及中美关系有望缓和的背景下,市场有望止跌回升,券商股则有望再次迎来上涨,预计投资业务改善有望维持券商板块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

自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陆续落地,有望提振市场信心,长期来看有助于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7月31日,国常会对这一说法进行再次强调。此次对资本市场的定调相较以往更加积极、方向更加明确,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体现了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意义。在随后召开的证监会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表示要“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的高规格表态,为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明确了方向。

为贯彻落实政治局会议关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重要部署,证监会于8月18日发布一揽子政策框架,重点围绕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这一主线,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并提出六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投资端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优化完善交易机制、激发市场机构活力、统筹提升A股与港股活跃度、加强跨部委协同等方面。此后,各项政策细则相继落地,围绕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相关的具体举措相继发布,政策力度与效率均超出市场预期,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密集发布,市场各方正以实际举措活跃资本市场。

当前监管正在加快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方案重点包括: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推进行业费率改革,增进投资者获得感、满意度;三是持续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四是全面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营造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综合来看,投资端各项举措皆旨在多措并举为资本市场引入增量资金,注入更多资本活水,而投资端重点则围绕引入中长线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权益基金。

融资端重点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能力。8月18日,证监会一揽子政策框架中明确提出,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此外,在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推出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进一步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方面也将推出务实举措。目前,证监会已经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细则。在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方面,8月27日,证监会明确提出階段性收紧IPO节奏,同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做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围绕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综合施策、协同发 力,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

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方面,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并围绕北交所上市公司供给、市场改革创新、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将北交所打造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交易端持续优化完善交易机制,重点提升交易便利性,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已落地的具体举措包括降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降低股票基金申报数量要求、下调股票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率、实行印花税减半征收、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等,相关交易制度的优化有望提升A股市场交易便利性,对于盘活存量资金、引入增量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激发市场机构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监管政策也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主要包括优化证券公司风控指标计算标准,适当放宽对优质证券公司的资本约束;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实施融资融券逆周期调节,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研究适度降低场内融资业务保证金比率。相关制度的落地有望增强券商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助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围绕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从静态视角来看,减费让利、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或对行业短期盈利形成一定程度的扰动,但从动态视角来看,决定行业经营景气度的核心因素在于市场活跃度,随着一揽子政策成效的相继显现,有望为券商业绩贡献更高的弹性。

对于券商板块而言,当前板块PB估值为1.25倍,处于较低水平,相关政策的催化有望推动板块估值提升、盈利修复,其中,头部券商充分受益于财务杠杆上限的提升、ROE水平有望同步上行。

券商板块当前整体市净率为1.25倍,证券指数的PB估值在过去10年13%的分位数。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总基调下,看好证券行业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中介功能,以及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的方向。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28日,证监会在答记者问中提出一揽子举措,相关举措部分已经陆续落地,包括“印花税下调”在内的系列政策是跨部门沟通协调的重要成果,确认了资本市场重要性的提升。在活跃资本市场势在必行的背景下,看好四季度资本市场以及券商板块的表现。

猜你喜欢

券商规模资本
资本策局变
规模之殇
第一资本观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