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增值性评价探索
——以“微生物培养皿绘画”为例
2023-10-18梁绮雯李笑平唐冰雯
梁绮雯 李笑平 唐冰雯 杨 翀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提出高校“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大思政”协同育人的局面逐渐形成。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课程思政从理念上升为国家政策[2]。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由此,各地高校展开了新一轮课程思政改革的浪潮。
201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要求发挥好第二课堂育人延续的补充功能,实现育人的总目标。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实现德育和专业融合的重要舞台。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对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价值,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成长提出了深层次的时代课题。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有效的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但目前,高职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大多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出的横向评价,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人文素养的提升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缺少了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纵向的、面向中长期的增值性系统评价方式,这需要深入研究。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Kirkpatrick)提出,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包括四个层级: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简称“4R”[4]。企业培训评估广泛使用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对高校学生中长期的增值性系统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7]。
教学团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设计了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比赛以微生物培养基创作生物艺术品为依托,将科学、人文素养与艺术相结合,学生依据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创作表达。本研究以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为例,探索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为基础,建立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纵向增值性评价方式,基于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分析,形成可分析、可记录、可改进的评价闭环,用以分析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的学习转化效果,多元地、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1 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的设计
1.1 比赛主题
比赛主题为“使命”。使命,是对信念的坚守,是对理想的诠释,是对责任的担当。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要求利用培养基平板用微生物进行艺术创作,以有形的创意作品,表达对“使命”的理解。
1.2 参赛对象
面向本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年级、二年级在校生,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由2名队员组成。
1.3 参赛要求
所用的微生物培养皿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形状以圆形为佳,直径小于或等于15厘米为宜;培养基、培养时间,以及其他仪器设备、耗材和药品等的使用类型不限,但所用微生物应至少包含1种细菌;参赛作品中的微生物不能使用颜料着色。
1.4 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优秀创作作品
学生在无菌环境下完成创作,在普通营养培养基、血培养基或显色培养基上进行自由设计,接种不同的细菌,利用接种针或紫外灯进行“绘画”,经适宜的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后完成以细菌为“墨”、培养基为“纸”的“细菌画”。最后对作品进行处理、收集、初筛,由学生互投,指导老师、企业专家根据量化评分表评选出优秀作品。图1、图2、图3为学生优秀作品,其中,作品《白袍摇曳,英勇前往》(图1)展示出医护人员不顾安危,英勇前往,用血肉之躯守护人民的健康。只为守护祖国、只为五星红旗继续在春暖花开中飘扬。古有神农以身试百草,今有医护人员以身试疫苗。古往今来,初心如木铎铭刻于心,使命为素履笃行不悔,守护平安,义不容辞。作品《身负青囊,剑在远方》(图2)展现了疫情席卷而来,医护人员毅然请战前往抗疫第一线,简简单单的一个防护服上写着“加油”的医护人员的背影,肩膀却挑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这是新的青年医学生的使命。作品《众志成城,打赢抗疫攻坚战》(图3)展现了中国人民和病毒之间的“战—防—攻”三大阶段。
图1 作品《白袍摇曳,英勇前往》及二维码
图2 作品《身负青囊,剑在远方》及二维码
图3 作品《众志成城,打赢抗疫攻坚战》及二维码
2 基于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的评价指标构建
应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对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的学习转化效果实施评估,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不同的维度设计评估指标(表1),通过8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逐层了解学习转化效果。
表1 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学习转化效果评估指标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的反应层评估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比赛项目的设计是否满意,如比赛内容、比赛方式等;学习层评估是为了弄清楚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行为层评估是为了了解学生通过比赛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其学习行为的改善;结果层评估是为了明确学习是否对学生个人可持续学习行为和思想品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1 比赛项目赛前培训阶段(反应层)
比赛项目赛前培训阶段要求学生先预习,再通过教师宣讲、查阅课本和其他资料,选择合适菌种、培养方式和条件。本阶段通过比赛内容和比赛方式两个一级指标,了解学生对即将开展的比赛项目的初步印象,明确学生是否能通过查阅资料、教师宣讲激发学习主动性,明确比赛意义。调查方式为在教师宣讲后进行问卷调查,以5分制的量化结果考核对比赛项目进行反应层的满意度评价,评分越高,表明学生的满意度越高。
2.2 比赛项目中阶段(学习层)
比赛项目中阶段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出勤情况、操作技术和作品效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是否能树立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细菌培养的方法及所需实训器材的使用方法。同时,为了更加科学地探讨比赛取得的实际效果,对比赛指导教师也做了相应的访谈,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综合分析比赛实践效果,评估参赛作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3 比赛项目后阶段一(行为层)
比赛项目后阶段一是在参赛作品完成后开展对学生的调查,主要通过参赛团队针对本次比赛,以作品创作理念、创新点、研究过程为主要内容和方向,向全体参赛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进行答辩汇报,教师、企业专家对本次比赛过程进行科学性、艺术性、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点评,参赛团队成员互相点评,以及学生自评比赛过程的参与情况。本阶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作品完成度和认可度。这个评估指标包括学员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后完成作品的质量。②学习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创新观念、团队合作能力等)改善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体现在作品完成后,学生在思想态度、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改变,能够学以致用。
2.4 比赛项目后阶段二(结果层)
比赛项目后阶段二是在本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赛后12个月)对学生开展调查,该部分调查对象为参赛学生和教师,对比学生比赛前后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养水平。本阶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专业课程的综合能力,该指标主要评估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各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方式改进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自我要求的提高及思想品德的提高等(图4)。②综合素质测评排名。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由“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劳动与发展性素质”五项指标成绩组成,该指标主要是评估参赛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综合素质测评在本班级排名是否有提高。该指标主要是让学生对比一学年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以发现自己通过比赛、学习而实现的能力素养提升。
图4 部分学生比赛心得体会
3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运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对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的学习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该学习项目的整体学习转化效果良好。在结果层,该项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些积极的影响,能提高岗位专业度,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内动力。如本次第二课堂活动结束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发扬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褪去“温室花朵”的光环,披上防护服,与一线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并肩作战,与病毒博弈、与时间赛跑,不负医学生的使命,尽显专业赋予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高校第二课堂的构建既要关注实践内容的深度与难度、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与互动性,也要重视育人功能。教学团队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的奇妙,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明白医学生的使命与社会责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评价是指挥棒,为保证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需建立多元沟通互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借鉴企业广泛使用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三方参与评价,从比赛项目赛前培训阶段(反应层)、比赛项目中阶段(学习层)、比赛项目后阶段一(行为层),以及比赛项目后阶段二(结果层)等四个层次对微生物培养皿绘画大赛进行学习效果转化评价,以期完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8]。该模型不仅可以评价学习活动中外显的成果,如量化的指标、作品的科学性、学习成绩等,同时可以使学习活动中内隐的成效与问题真正地呈现出来,如学生素养、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教学的满意度、教师成长等,通过隐性、显性成果,全面展示教育学习真实的过程,呈现人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