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值法的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2023-10-18

天津农林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贵州省指标体系农业

石 龙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统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贵州省是我国农村人口大省,乡村常住人口占贵州省总人口数量的45.19%。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复杂多变,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致使农村产业发展困难[1]。因此,深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就要构建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度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客观探究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阻碍,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贵州省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评价的实证研究已初具规模,其评价的思路、逻辑、方法都值得借鉴。在构建指标体系方面,大部分学者选择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作为构建主框架的依据[2-5],但二级指标的侧重点和评价层次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全国、省、市、县、村各个层级。个别学者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相结合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确保评价内容的系统性[6]。在评价方法选择方面,有熵权法[7]、因子分析法[8],也有学者使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TOPSIS法计算指标得分[9]。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产业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地区性农村产业的测度研究更加稀有。申云等[10]从农产品、多功能农业、农业支撑产业3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并据此构建了产业振兴的指标体系,提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村产业发展越好的观点。高崇敏等[11]立足于当地的农村产业基础,以乡村特色产业为引领,构建了乡村产业的评价体系,解答农村产业如何选择以及如何实施产业帮扶的问题。余涛[12]从农村产业融合的视角构建了农村产业重组、延伸、交叉、渗透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提出针对不同生产条件的地区,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同的观点。

综上所述,有关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从方法和内容上都比较丰富,但基本都是将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作为“五大目标”中的二级指标“产业兴旺”进行测度,缺乏针对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的系统性评价,国内鲜有个别学者对全国整体农村产业水平进行讨论,且省级层面的研究非常稀少。因此,构建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测算方法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借鉴以往学者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遵从真实性、客观性、系统性、合理性的前提下,从4个维度构建了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取自2012—202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2—2022中国休闲报告》和国家数据网站等历年统计数据。其中,部分数据经过二次计算得出,极个别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填补。

1.3 测度方法

本文从比较主流的几种确定权重的方法中选择熵值法来进行测度,因熵值法作为客观赋权法计算结果比较精确,可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和重要度。

1.3.1 数据选取 选取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样本,构建一个原始的评价指标矩阵,其中qxy表示第x个评价样本的第y个评价指标值,x=1,2,3,...;y=1,2,3,...

原始数据的矩阵为:

1.3.2 数据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代表的意义、单位、方向、数量级各有差异,因此为能够将各指标统一起来相互比较,需要对各指标所在列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化为无数量级差异、无量纲的标准化数值,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含义和原始数据的特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可操作性、科学性,本文选取极差标准化法来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1)对于正向指标:

(2)对于负向指标:

其中,qmin是指该指标数据所在列的最大值;qmax是指该指标数据所在列的最小值。

将整体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矩阵为:

1.3.3 数据的非负平移 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每个指标所在列的数据中都一定会存在一个数据为0,但熵值法的计算步骤需要取各数据的对数,即熵值法无法处理0或者负数的数据。因此,需要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所有数据进行非负平移。

其中,k为平移值,a'xy为平移后的各指标数据。

1.3.4 指标的变异计算 指标变异的大小是指该指标的比重值,即第y项指标在第x个样本中的比重为:

1.3.5 指标信息熵的计算 第y项指标所在列的熵值为:

其中,y=1,2,3,...m。

1.3.6 指标差异系数的计算 差异系数是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它取决于该指标信息熵Ey与1的差值。差异系数越大,在评价体系中该指标的重要性就越大、权重就越大,反之则相反。第y项指标的差异系数为:

1.3.7 指标熵权的计算 第y项指标的熵权权重为:

1.3.8 样本综合得分的计算 样本综合得分的计算为:

2 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测算结果分析

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一级指标分别为农村产业支撑水平、农村产业生产水平、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农村产业效益水平,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31.85%、23.08%、18.27%、18.19%(表2)。

表2 一级指标权重

经熵值法计算得出2012—2021年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表3)。贵州省农村产业支撑水平(A1)整体呈现波浪型快速上升趋势,整体来看从2012年0.03分上涨到2021年0.33分,涨幅为0.3分,远高于其他3个一级指标,且在2021年综合得分中位居4个一级指标之首,说明贵州省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致力于打造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农村产业生产水平(A2)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0.03分上涨到2021年0.22分,涨幅为0.19分,在4个一级指标中其涨幅和2021年的综合得分均排在贵州省的第2位,但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A3)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2012年0分上涨到2021年0.16分,涨幅为0.16分,排在4个一级指标中的第3位,但2021年产业融合水平的综合得分仅为贵州省农村产业支撑水平的49%,表明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低、层次较少,可通过提升产业融合度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贵州省农村产业效益水平(A4)整体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2012年0.01分上涨到2021年0.16分,涨幅为0.15分,是涨幅最小的一级指标,且2021年产业效益的得分位于4个一级指标之末,表明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较低,产业质量仍需提高,产业潜能亟须释放,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资源的投入与收益存在较大差距。

表3 2012—2021年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得分及综合得分

2.1 农村产业支撑水平分析

在贵州省农村产业支撑子系统中(图1,纵坐标为评价分数,横坐标为各项指标,每项指标从左到右分别为2012—2021年的得分情况,下同),农村劳动力培训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三项指标的得分均呈现良好态势,但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这两项指标的得分却呈现明显波动,表明贵州省仍然存在对农村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贵州省农村产业支撑水平得分在2016年出现大幅上涨后又迅速下降,之后又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大幅上涨。产业支撑水平综合得分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与政策扶持,各种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向农村的投资水平远低于政府的投入,表现为资本下乡难;其次是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健全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硬性阻碍因素。如今农副产品宣传和销售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设施,总体来看贵州省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在逐步上升,但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增长速度依然缓慢、总数较低,阻碍了农副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图1 2012—2021年贵州省农村产业支撑水平发展情况

2.2 农村产业生产水平分析

在贵州省农村产业生产子系统中(图2),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特色农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的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特色农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得分涨幅都比较小,且2021年的得分均低于0.05分,相比其他指标得分过低。其中,2021年贵州省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在全国34个一级行政区中位居第22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贵州省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处于劣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得贵州省山地居多,缺乏平原沃土;另一方面,2021年贵州省农村人口数量排名为全国的第13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导致了贵州省农村地区严重的人地矛盾,生产要素的缺乏是阻碍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此外,贵州省人均粮食产量、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这两项指标的得分上下波动,且在2012—2021年这10年间得分均低于0.04分,也体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生产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影响比较大,仍然存在“靠天吃饭”、效率低的问题。今后,贵州省仍需提高农村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图2 2012—2021年贵州省农村产业生产水平发展情况

2.3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分析

在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子系统中(图3),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这两项指标的得分波动明显,增长幅度均比较低,得分均低于0.4分。这说明贵州省农村第一、二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农产品加工水平滞后,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此外,贵州省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得分的波动幅度大于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说明在农业产品加工过程中,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企业效益不高。值得肯定的是贵州省非农就业占比、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这两项指标的得分逐年提升,表明贵州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服务业开发初见成效,其中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的得分涨幅和得分情况是该子系统中得分最高的指标,说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对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有明显作用。

图3 2012—2021年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发展情况

2.4 农村产业效益水平分析

在贵州省农村产业效益子系统中(图4),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这两项指标的得分逐步提高,但得分并不高,其中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指标在2012—2021年这10年间得分均低于0.4分,说明在这10年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贵州省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但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不高,因此产业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这也是目前贵州省提升农村产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此外,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的得分也在逐年提高,但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却有所波动,2018年以后的得分几乎没有变动,表明贵州省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仍然较低,为第一产业生产活动提供服务性支持的企业和机构的数量与规模均有待提升,配套的政策措施仍然不足,这也是导致贵州省农村产业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今后,贵州省仍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图4 2012—2021贵州省农村产业效益水平发展情况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农村产业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村投资总量的关键在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继续加大国家财政有关涉农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持续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投资额,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及措施,鼓励农村居民创业、创新,加强对涉农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幅度,增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改善农村融资难题,破解资本下乡阻碍,完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融资的倾斜程度,进一步建立农村投资信息交流平台,优化农村投资环境;三是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农田水利、气象、道路、能源等设施体系和配套服务设施。

3.2 持续开发特色农业,优化产业生产环境

虽然贵州省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适宜发展规模经营,但贵州省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厚,气候与生态条件具有多样性,有明显的立体农业特征,适宜进行农业综合性开发,创造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品竞争力。贵州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因此更应珍惜稀缺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资源、坚守耕地红线,还要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坚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杜绝耕地频繁复垦、占优补劣、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等现象,逐年提高耕地质量、数量。进一步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步降低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程度,不断提升贵州省农村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3 加快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贵州省农村要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规模小、程度低、利润薄弱的情况就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将注意力放在农业产业链的延展和优化方面,特别是要打造县域农副产品深精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丰富农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要优化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开发环境,充分利用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集群化的非农产业,将贵州省农业产品推向全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一步投资农村产业;三是要继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贵州省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如最近火爆全网的“村超”“村BA”等,利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4 提升农村产业质量,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农村产业必须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针对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农村产业,调整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打造地方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并积极开发农村电商产业,培育新的乡村产业经济增长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还应注重小农户与农村产业的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户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农户收入。此外,依托贵州省的资源优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的主体留在县域乡村,让农户向农业产业链“要”收入。

猜你喜欢

贵州省指标体系农业
贵州省种公牛站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