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茶园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8袁波李崇香易瑜琪胡超万鑫严美婷
袁波 李崇香 易瑜琪 胡超 万鑫 严美婷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富硒土壤进行茶树种植有着天然优势,但是很多土壤中硒含量有效性等难以保证,故而难以完全发挥其对于茶园种植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研究土壤硒赋存形态特征与产生的具体影响,以便合理选择种植方法,提升种植效果。硒在进入土壤后,会与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成分、有机质等发生氧化还原、溶解沉淀、附吸解吸等反应,表现出不同化学形态。硒在地壳中的含量是0.05mg/kg,比较难形成工业富集,分析其赋存形态,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一是按照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二是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其三是以黏土矿物形式存在[1]。茶园土壤硒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其次为残渣态,分别占比46.56%、34.85%,而可溶态硒比例仅占1.8%。富硒土壤种植茶叶,提升硒作用率,对于茶园种植来说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少茶叶积累农药残留、稀土含量、重金属;硒对重金属具备拮抗作用,富硒土壤种植,能减少砷、镉等重金属转移到茶树枝叶位置,减少茶叶重金属含量[2]。茶树吸收硒元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在富含硒的土壤上栽培茶树,其二是通过喷洒富硒肥来实现,对土壤硒形态加以细化,包括: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水溶态等,各赋存形态硒在动态平衡状态,不同形态间有着可逆或者不可逆的转化可能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茶园
本次试验茶园为福建省政和县(6 份紫色土,编号1101-1106)、建阳区(三分紫色土,编号1107-1109)、建瓯市(11 份红壤,编号1110-1120)、武夷山(15 份黄壤土,编号1121-1135)四地茶园,从四个茶园提取四种土壤。采样方法:多点采样法,结合当地土壤实际情况,布置采集点,包括:两边茶行中线处、茶行中间、茶行两边滴水线处等,在各个位置表层20cm 处采集土壤,再将土壤充分混合[3]。采样深度:皆为60cm。采样时间:2023.5.5。通过四分法保留其中大概2kg 的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弄碎放在塑料薄膜上,均匀分为四份,划分对角线,保留对角两份,若是土壤样本仍旧多,还可再次进行四分。去除样品杂质,在气温25-35℃、空气相对湿度20%—60%、通风且避光的环境下,晾干、过筛,装入布袋中,贴上标签,注明采样土壤的详细信息。
1.2 试验方法
通过液固萃取法展开试验探究,将土壤浸在选定的溶剂中,利用土壤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使易溶的组分溶解为溶液,即可与固体残渣分离。称取0.5g 土壤样品于消解管中,塞上带孔管塞,加入15mL 混合酸HNO3+HClO4,放置过夜,再过滤定容,通过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再通过浓度为0.1mol·L-1 的KH2PO4溶液提取土壤有效硒。
具体试验步骤如下:土壤样品添加到聚乙烯离心管中,添加20ml 浓度为0.25 mol/LKCl 溶液,在25℃环境下浸提均匀振荡不低于1h,再通过离心装置维持4000 r/min 转速,转动10min 后过滤,消化上清液后再测定土壤中水溶态硒(SOL-Se)含量;在不清除残渣的情况下,在离心管中添加20ml 浓度为0.7 mol/L 的KH2PO4 溶液,在25℃环境下浸提均匀振荡不低于4h,再通过离心装置维持5000 r/min 转速,转动6min 后过滤,消化上清液后再测定土壤中有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EX-Se)含量;同样在不清除残渣的情况下,在离心管中添加20ml 浓度为2.5 mol/L 的HCl 溶液,在90℃水浴环境下加热浸不低于50min,再通过离心装置维持5000 r/min 转速,转动6min 后过滤,消化上清液后再测定土壤中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Se)含量;与上述条件一致,在不清除残渣的情况下,在离心管中分别添加2ml、8ml 的50%HNO3 溶液、5%K2S2O8 溶液,在90℃水浴环境下加热浸提不低于3h,其间每间隔一段时间振荡一次,再通过离心装置维持4000 r/min 转速,转动10min 后过滤,消化上清液后再测定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OM-Se)有含量;最后提取剩余残渣,通过离子水进行充分清洗,放置到石英烧杯中,引入常规土壤测硒方法,消煮后进行残渣态(RES-Se)硒含量测定[5]。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软件、Excel2020 以及GraphPad Prism 8.0 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归纳
按照上述试验探究步骤,得出如下表1 所示各茶园有效硒活化率:
表1 各茶园硒活化率
2.2 含量与活化率分析
结合上表1 各项数据可知,统计的上述四个地区的各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分布,最低是武夷山黄壤0.22mg/kg,最高是建瓯区红壤1.06mg/kg,各地区均值保持在0.58mg/kg 的水平,高于我国土壤硒的环境背景值为0.21 mg/kg、福建省土壤中硒背景值0.55mg/kg,同样高于国家设定的富硒土壤标准,即超过0.4mg/kg,由此可知闽北大部分地区是富硒土壤。进行有效硒含量分析,最低为建瓯区红壤6.17μg/kg,最高同样是建瓯区红壤125.66μg/kg,均值达到47.72μg/kg,活化率最低为建瓯区红壤1.14%,最高为建阳区潮砂土20.66%。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整体硒含量方面,其中黄壤茶园整体硒含量远超潮沙土硒含量,紫色土、红壤、黄壤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在有效硒方面,黄壤茶园有效硒含量远超红壤土有效硒含量,潮砂土、紫色土、黄壤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在活化率方面,潮砂土茶园硒活化率远超红壤土有效硒含量,红壤、紫色土、黄壤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异[6]。
2.3 硒形态特征分析
结合表1 中各项数据分析,茶园土壤硒多是以残渣态(占比31.45%—37.27%)、有机结合态(占比44.64%—54.19%)为主,其次为可溶态硒(占比0.71%—4.92%),由此归纳总结土壤硒各类型态占比,从大至小分别是有机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可交换态硒、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硒、结合态硒、可溶态硒。茶园类型不同,对应的硒赋存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潮砂土来说,可溶态硒含量、占比最高,只有少量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结合态硒;以红壤来说,残渣态硒含量、占比最高,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次之,可溶态硒含量最低;以紫色土来说,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占比最高;以黄壤来说,有机结合态硒含量、占比最高。
2.4 土壤理化性质与硒相关性分析
如下表2 所示,为土壤各形态硒含量间相关系数,再利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评价土壤理化性质与各种形态硒之间的相关性,如下表3 所示,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土壤硒含量与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理化性质不存在明显关系,有效硒与硝态氮、全氮分别存在正相关、负相关关系,与其他理化性质不存在明显关系。其中T-Se 代表全硒,A-Se 代表有效硒,SOL-Se 代表可溶态硒,EX-Se 代表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FMO-Se 代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M-Se 代表有机物结合态,RES-Se 代表残渣态硒。
表2 土壤各形态硒含量间相关系数
表3 土壤硒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表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归纳总结以上得出的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硒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转化进程会受土壤理化性质较大影响,来源于氧化还原电位、铁铝氧化物、质地等的综合影响,且土壤全硒、残渣态硒、有机结合态硒等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正相关关系,且在气候条件一致时,有机质含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综合而言,茶园土壤硒形态分布规律整体表现为:可溶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由此可得出结论,以上四类茶园中,黄壤茶园土壤全硒与各形态硒含量最高,茶树种植效果最好。
3.2 讨论
为更好地提升茶园种植效果,在总结上述试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其一,优化施肥过程,冬季施肥时加施有机肥、喷洒土壤改良剂,提升有效硒含量、土壤pH,降低硒移动与吸附;结合土壤情况,适当施加减施磷肥、施加钙镁磷肥,或结合茶园发展规律,种植硒富集系数高的茶树品种;其二,给予重视,在优化茶园种植模式、调整种植方法方面展开深度探究,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加强对种植过程的监督管理,及时剔除异常影响因素,保证种植过程不受到过多负面影响;其三,引入高水平、高素质茶园种植人才,加强培训,提升种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