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以九江学院为例
2023-10-18张圣东杨秀英游世辉谷建国杨俊彦
张圣东,杨秀英,2,游世辉,谷建国,杨俊彦
(1.济宁学院,山东济宁 273155;2.群山大学,韩国群山 541150)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 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学校1 238 所[1],其中地方本科高校约占57.56%[2]。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更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3]。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出现了目标定位不清、与实践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专业作为九江学院的重要专业,为九江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和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4-7]。
因此,要破解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育的问题,高校必须从教育制度、学生培育环境等方面入手,激发地方高校、企业、政府的积极性,推进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发力[8]。因此,深化校企政合作、加强育人模式改革,既是解决地方新能源汽车人才短缺的重要措施,也是破解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的重要手段。
1 新能源汽车专业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办学规模小,人才培养周期长,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从数量上来说,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从培养周期上来说,高校至少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短期内无法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从质量上来说,高校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相对不足,导致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2 校内实验设施缺乏
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设施和设备是为传统燃油汽车装备,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研需求。
1.3 高素质专业师资短缺
地方本科高校从事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传统汽车专业,缺乏新能源汽车教学的实践经验。而一些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则在研发机构或企业工作,没有被引入教师队伍,导致出现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短缺、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1.4 学生理论研究深度不足
当前,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深度不够,部分学生只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在学生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较难开展科研。
1.5 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近年来,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学科专业比赛以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比赛过程中也凸显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过度依赖教师;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未能将金工实习、汽车企业见习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尤其是电动学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只是停留在初级理论水平,不能运用到实践中。
1.6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创新能力不足[10-13]。在大学期间,部分学生目标单一,即修满学分拿到毕业证,对其他专业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平时很少进行创新能力锻炼,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2 新能源汽车专业育人模式改革措施
本文探索和实践“产学研赛创”育人模式[14]。“产”即提升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学”即激发学校育人潜力;“研”即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赛”就是让学生参加九江学院“方程式赛车大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创”即鼓励学生创立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小微企业。
2.1 增大办学规模,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扩大宣传,增设班级,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专业办学规模,学校应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施“2+2”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 年在学校学习期间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后2 年去企业开展实践和实习。“2+2”培养模式既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2 增加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设施
教学方面,教师应增加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教学面板,如燃料电池汽车能量传递路线教学面板、电动汽车能量传递教学面板等;实验方面,教师应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气方面的设备,如直流-交流电机增矩缓输变频实训台、电器模组实训台、电池管理实训台等。
2.3 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
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以“双师型”教师培训为契机,以校企联合培训课程为依托,学校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联合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7]。学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教师培养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打造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合作企业的“全过程参与”,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以及参与实践教学等[9],校企深度合作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校企深度合作路线
如图1 所示,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合作双方以“行业计划”为载体,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新的理论教学体系,使行业企业专家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在教学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与实践,增加企业导师和实践项目,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4 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拓展理论研究深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纵向和横向课题,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查阅归纳文献、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2.5 以赛促教
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大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
2.6 学校创办“大学生创业园”
九江学院创办了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对外,积极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入驻园区,弘扬创业精神。对内,鼓励本校教师和学生在园区创办企业,并提供免房租、水电费等优惠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申请政府无息贷款。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创业能力。
3 结语
“产学研赛创”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育人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学校、政府三方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可以为九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这种育人模式以项目为依托,实现师生双向驱动,将竞赛和创业进行结合,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将理论和实际、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进行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