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育英才 多元开放助发展
2023-10-18邱克稳卢飚任居娥
邱克稳 卢飚 任居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自1997 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以生为本,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成为天津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天津市重点中学、天津市特色鲜明高中校、天津市首批品牌高中培育学校、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实验校、滨海新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强基”工程实验校。近年来,学校整合了区域资源,坚持“以普及带提高”的科普、科研、科创的顶层课程设计,以“现代企业教育”和“H-STEM 教育”为双核驱动,积极推进科技教育进阶式“立体课程体系”建设;确立了“建设人文与科技并重的多元开放式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和“着力培养爱国情怀坚定、人文底蕴深厚、科技素养突出、习惯养成良好的现代高中生”的育人目标。
高度重视科技教育,积极构建科技校园环境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为前提,积极打造蕴含科技创新元素的校园环境,墙壁、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公众号、网站等都是科技创新教育的阵地。学校大型活动、班级主题班会均充分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已形成处处有科技教育知识、时时有科技教育内容、人人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整体课程计划,保证每周有4 课时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每周1 课时的必选课程——H-STEM 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为每周五下午15:00—17:00,主要内容为科技综合实践课、科技社团、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大师进课堂等;寒暑假及周末主要开展科技类综合实践课程及研学课程。每年5 月为学校科技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打造科技教育生态体系,引领科技教育阵地
作为天津市首批科技实验校,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各班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及各功能教室为校内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科普中国校园e 站、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内外高校资源和滨海新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资源,以“中学生英才计划”“登峰计划”“诺奖计划”“强基计划”等为抓手,以校科协为引导,以专家院士工作站为向导,以青少年科学院为基石,扎实推进科技教育,初步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打造成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技术技能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生态体系,成为天津市科技创新教育的先锋,对本地区的科技教育起到了辐射和示范作用。同时,学校立足科技教育实际,大力推进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学习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要找到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开展“立体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教育进阶发展
学校坚持“以普及带提高”的科普、科研、科创顶层课程设计,积极推进科技教育进阶式“立体课程体系”建设,即:全员普适科普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感受国家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兴趣驱动科研课程——旨在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洪流;拔尖创新科创课程——旨在培养未来进入“强基”工程、堪担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学校基于课程体系,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借助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平台开发多种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及科普主题活动,逐步形成了百余种科技类校本课程。
开展HUST 校本课程,实现人文与科技并举
学校实行人文与科技并重的教育,建构科技引领的HUST(即Humanistic 人文课程、Understanding 国际理解课程、Science 科学课程和Technology 技术课程)校本课程体系,体现不同的课程目标,包含不同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每一类课程又包含必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其中,S 课程是指学校的科学类课程,这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包括必修课程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校本必修课程中的科学基础课程群、STEAM 课程、现代企业教育课程群、现代科技前沿讲座,校本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拓展、数学与折纸、奇妙的数学、数学迷盘、化学魔法、生活中的趣味化学、生物知识拓展、微生物培养及生物实验操作等多门课程。T 课程是指学校的技术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在课程结构上包括必修课程中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劳动教育相关内容,校本必修课程中的技术素养初步和现代制造业研学,校本选修课程中的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航天主题课程群、未来太空学者课程、玉兔二号月球车、3D 打印、绿色能源车、五彩水稻的培养与育种、济麦的杂交、机器人课程群、无线电测向、空中无人机课程群等10 余门课程。
在HUST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探索国家课程与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相融合的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积极创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对实施效果良好的科技兴趣小组给予扶持,使其更上一个台阶。
开展多维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多年来,在校科协的引领下,学校在加强优秀科普活动课程化的同时,通过4 种手段保障科技活动覆盖全校学生:一是科技活动与STEAM 课程相融合,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做到“一生一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科技理论学习,以及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实践和创新活动;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将科技活动与现代企业教育相融合;三是将科技活动与学校社团相结合;四是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比赛,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登峰计划,参与大学实验室研究及大学先修课程等,为具有科学特长的学生提供机会,引导更多学生投身于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
科技赋能教育,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综合科研组,旨在培养一支专职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发动各学科青年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兼职辅导员,并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学科协组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科学技术协会。这种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队伍体系。学校通过“走出去”,即参加科协等单位组织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到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实验室跟岗学习;“请进来”,即邀请科技领域专家到校对科技教师进行指导,借助专家引领、学访交流、课题研究、教研学习等方式,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勇于创新的科技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各個学科都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教育优秀辅导员。
科技教育成果
学校在文化设计中将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渗透纳入整体规划,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类校本课程,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落地。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白名单中的科技类项目竞赛,以及全国性质的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3 年,学生获得科技类省级(含以上)赛事奖项1 476 项,同时,学校还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比如中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并被认定为2021 年度天津市企事业科协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