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保险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

2023-10-18

科海故事博览 2023年26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顾 红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教融合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促进社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及人才培养。

1 保险学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1.1 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在具备扎实的保险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保险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能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入实践教学,缩短学生在毕业之后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时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1.2 保险市场发展需求

保险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最近几年,传统的保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以及客户的需求。近年来,在宏观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下,互联网保险科技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日益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每年保险公司都会推出新型保险产品,而这些保险产品所保险范围也在不断增大,让越来越多的人买保险可以受到更多保障。客户也从以往的谈保色变到现在主动了解保险产品的内容。市场的发展,对保险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会更高,需要他们进入行业之后,要快速地转换角色,能够支撑行业发展。

2 保险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现状

2.1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年都会组织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对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在不断加大。按照金融保险行业特点来设计、选定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也由原来的单纯课程中相关的实践项目拓展到增加了选修类实训课程;专业类实习实训包括学术讲座、专业模拟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实践”[1]。

2.2 调研交流

高职院校的老师会走进企业,通过调研的方式,与企业领导或是优秀专业人才共同讨论学生的实习、就业、创业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政策及事宜,请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剖析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是否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学校会聘请企业导师,邀请优秀的专业导师到学校,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行业内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要求,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了解行业的变化,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向哪些方向努力。

2.3 联合办学

保险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产教融合,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拓宽合作途径,与学校共建产业学院,已成为产教融合的新趋势。比如创立校企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学校同时由企业参与面试与考核,从入学阶段开始,企业就参与学生的培养。把课堂搬到企业,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职业院校与保险企业共同探索实现双赢,双方明确各自责权利,学校主要提供办学场地、师资力量、教学管理,企业主要提供技术、部分师资、部分资金、部分实习实训场所等。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

2.4 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险企业发展现状,部分院校会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有校企合作项目的保险企业去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假期有限时间的实践,让学生融入职场,深入体会保险行业的运作流程和发展变化。在一些专业技术岗,比如车险查勘等,通过实际的跟岗实践,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后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顶岗实习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保险学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对企业的岗位不了解,大部分的课程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面对保险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保险行业很多岗位有了变化。保险行业现在更多的是需要保险专业技术型人才,如“保险+科技”“保险+健康+养老” 等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以往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已经不适应这些岗位的需求。

3.2 实践体系欠完善

大部分的高校,对于校企合作仅限于形式,无论从课程实践,还是实习培训等,理论和实践之间是脱离的,很可能就是停留在学校和企业的一纸协议之上[2]。在校期间,更多的还是面向于保险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部分也是到了大三,进入保险企业顶岗实习阶段,才真正意义上地开始实践部分。课程基于某些软件,而实习又是另外一套体系。相对于某些院校来说,订单班的设立,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但也只是小部分,涉及面较小,整体而言,实践体系并非连贯的。

3.3 教师缺乏实务经验

高职院校新入职的教师,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和引进的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他们均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应届毕业生是从课堂到课堂,他们擅长的更多是理论教学,缺乏到企业实践的经验。对于实践教育教学能力,有保险企业工作经历,从保险行业转型到高校工作的教师还是少数,虽然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但怎么把这种经验转化为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也是一大课题。再加上,平时教学工作繁忙,绝大多数老师没有时间和机会,能够很好地沉下心到企业挂职,培养实实在在的实践工作能力,导致校内的实训课程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业务水平的限制导致对学生指导不够。

3.4 人才培养质量欠佳

根据今年保险行业招聘信息发现,相较于专业技能岗位来说,客服与内勤操作类工作岗人才需求量最多,而且,90%以上的企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看学历,而是将评价重点放在动手能力与掌握的技能上。所以,兼具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通用型人才是保险业急需的人才。而大部分院校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操作技能一直是短板,这也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性问题。

3.5 合作形式化

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集中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企业负责后期的岗位实践,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各行其道,等到快毕业了学生到公司实习几个月,对公司的运作模式或是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和理论阶段。企业并没有真正深入学校,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学校也没有融入企业,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已。

4 保险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

4.1 打造“理论+实践”的立体化课堂

有效利用教学平台的资源,搭建在线课程,更好地打造立体化课堂。在线课程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上课之余,通过自学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强化理论学习,为实践教学打好坚实基础。平时的授课模式也可以“理论+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再邀请保险企业相关专家结合从业经验,以线下讲座的形式,或是结合线上授课的方式,讲解相关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认知。学生通过校内教师授课,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校外专家授课,了解市场及行业最新现状,行业需求及相关数据,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4.2 改革教学目标

教学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调整,做到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改变以往教学目标制定的方式。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还是稍有不同,本科院校更偏向于理论体系的培养,而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案的设计,要更贴切保险行业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基于行业的岗位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对于保险专业来说,其对口用人单位主要有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岗位可分为营销岗、专业技术岗和经营管理岗三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岗位的不同,合理设计相关课程。结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包括中国寿险管理师、中国个人保险规划师、经济师(保险专业)等保险和金融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

4.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层面要做好政策指引,组织教师及时学习文件。其次,在挂职锻炼、基地建设、团队建设、证书认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最后,完善激励措施、“双师”层级动态管理等制度,有效引导教师提升自身“双师”素养。通过校企双方员工有针对性的角色互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到对方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挂职访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教师到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学习等。

4.4 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校期间,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情操、品行和人格的潜移默化和熏陶,使同学们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利用节假日,邀请社会典型、业界精英、毕业生代表到校为学生作报告、谈体会,面对面进行沟通,为学生授业解惑,树立榜样,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加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引导和要求学生按照行业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校园和职业环境的氛围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里学习知识、涵蕴德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同步提高,为校企合作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

4.5 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保险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均衡。企业和学校要达成长效合作,明晰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责权利,减少企业投入资本,降低其资金压力,企业会更加积极地投身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学院教师通过、跟岗实践、课程培训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4]。企业的优秀专家,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企业人才骨干,在履行了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了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如果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由政府进行监管,取得相关政策支持,并对优秀企业进行一定的税务减免,就能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由企业、政府、学校三方一体,合作培养。

4.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体系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引进发达国家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合作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借鉴和本土化,在质量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理念上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5]。

5 结语

在培养金融保险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知识水平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与企业、政府通力合作,构建多种培养机制,通过校内实践、校外实习、订单班培养等多种方式,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真正成为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