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
2023-10-17赵朝部
赵朝部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6)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逐渐朝着产业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方向发展[1]。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国内对高新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各行各业朝着信息化建设管理加速发展[2]。尽管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在公路运输工程的信息技术集成管理、业务管理创新模型、应急预警检测等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3]。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在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理论原则与架构进行全面剖析,运用相关的统计学等评价手段构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与指标,建立起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并结合公路交通运输中的信息化建设实例,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科学地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为提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借鉴。
1 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评价质量影响最大的是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具备科学性。一般来说,评价指标可以采用单一的定性或定量指标,亦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将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量化,才能形成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2)可行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要能反映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简洁明了,指标过多会造成评价指标过于复杂,以至于影响评价的可行性[4]。因此,在选取指标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生产关键典型要素进行分类整理,并且保证指标数据易于采集。
(3)持续性原则。工程项目管理的信心化建设是一个复杂、持续的周期性业务工作,是可以对未来的项目信息化建设提供实际借鉴的系统模糊性评价,所以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中,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周期性、持续性,并能在时空维度上进行拓展的持续性评价指标。
(4)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评价因素的确定与分析,要将工程项目管理看成一个整体。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子因素独立性,而且要有相关的系统联系。
1.2 确定评价指标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长期实地调研,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评价分为内容、技术及成效三大评价指标维度,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内容、技术、成效三大指标管理内容简表
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定,本研究邀请了5名行业内专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选取,经过多次提问与归纳后得到一致的指标评价建议。由于本研究以公路运输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因此专家主要来自高校建工领域行业的教授及实际参与过公路运输项目的高级研究人员,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最后的评价指标确定[5]。根据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层次分析法将内容A1、技术A2、成效A3三大因素设定为一级评价指标,将管理内容依次设定为二级评价指标,即内容A1包含范围管理A11、进度管理A12、费用管理A13、职位管理A14、质量管理A15、通信管理A16、采购管理A17、风险管理A18;技术A2包含软件质量A21、响应时间A22、…、文档完整性A27;成效A3包含用户满意度A31、系统利用率A32、…、社会效益A36。
2 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评价指标因子集为A,一级评价指标A1、A2、A3之间没有交集。将有j个二级指示符号的一级评价指标Ai设为Ai1、…、Aij。评价步骤具体如下。
(1)建立判断矩阵集。依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对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初步构建起一个多阶的判断矩阵,并结合专家调研的方法,利用9级标度法得到最终的判断矩阵。
(2)确定权重集。首先,将计算得出的权重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比较判断矩阵A=(aij)(i=1,2,…,n)(j= 1,2,…,n),则每一要素的列和为,将计算后的每一列元素进行标准化后即可得到矩阵A′=(a*ij),每一行均值为,矩阵A中的单层次排序为特征向量w;其次,将每一个层次中的要素按照重要性进行依次排序,例如某一层次中有m个因素,则权重为(a1、a2、…、am),每一个层次的因素权重组合,其中Si为本层次第i个元素的单层权重。
(3)一致性检验。评价指标中的标准与数据来源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导致判断矩阵出现一定的误差[4]。由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具有模糊性,即有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偏差,但是当这个偏差超过一定范畴,就会导致判断矩阵不科学,这就需要对该矩阵进行修正,因此使用一致性检验来进行偏差范畴的基本设定,判断指标如下: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CR为一致性比率,CI为一致性指标。λmax是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当CR<0.1,本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否则就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简表
(4)确定评估集。本次将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集设定为优V1、良V2、中V3、差V4,即V=(V1、V2、V3、V4)。
(5)确定模糊评估矩阵。
其中:Ri表示模糊矩阵值,γikn为评估因素Sik第j级的评估隶属度,为行业专家对每一个一级、二级等评价指标重要性的定量反馈数据结果。例如,对内容指标中的各二级要素,选取5 名行业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其中2 人满意、2 人一般满意、1 人满意,则γi11=0.4,γi12=0.2,γi13=0.2,γi14=0.1,即可构建出模糊评价矩阵。
(6)求出综合模糊评估值。通过上述计算即可得出评价指标Si对评估集V 的隶属向量,即Di=Bi×Ri=(di1,di2,…,din);依据上述评估集将评估分数确定为(100 分,80 分,60 分,40 分),那么指标s对应用的评估集V的隶属向量D=(0.4,0.2,0.2,0.1),因此可以计算出综合模糊评估值为72分。
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3.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背景简介
本次以公路运输工程项目为主要研究背景,工程项目在建设一般难以完全按照既定的生产计划与工期进行,会受到工艺技术、社会因素、材料与人工成本等要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多阶段、全方位的动态优化调整,以便有效地控制各个施工阶段的既定目标[6]。随着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构建一个基于数据共享的局域网络平台势在必行,这不但可以让管理者精准及时地把握各个工程的进度,还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公路运输工程项目包含时间、成本、风险、人工等多层次子管理系统,每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可通过实际掌握的工期进度,对比计划的进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效地调整施工管理差距,实现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作业,系统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
3.2 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公路运输系统的一线员工,调研完成后进行其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建设效果的评估作业。本次共设置12道选择题,分别对应选项好(5 分)、良好(4 分)、一般(3 分)、差(2分)、不合格(1 分)。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9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符合统计学标准。在调查问卷内容上,除参考行业专家的具体意见外,还对其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进行问项设计,调查问卷的提纲见表3。
表3 调查问卷提纲简表
3.3 数据的整理
3.3.1 内容指标
在内容指标层面上,对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指标进行定量评定,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A、XB、XC、XD、XE分别为A、B、C、D 选项的题目数,5是重要度系数;S是每个分数具体分值。
本次共计调研291人,通过计算可得其整体满意度为96.82%,结果见表4。
表4 内容指标具体分值及满意度
3.3.2 技术与成效指标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相关行业专家的建议,初步构建技术和成效评价指标,其中技术A2与成效A3为一级指标,响应时间A21、操作安全性A22、文档完整性A23、用户满意度A31、经济效益A32、社会效益A33分别为第二级指标。
(2)建立判断矩阵。假设比较判断矩阵A=(aij)(i,j= 1,2,…,n),表示目标层对准则层要素的判断矩阵,其形式通过对第一与第二层元素的两两比较,技术与成效指标第一、二层判断矩阵见表5、表6。
表5 技术与成效指标第一层判断矩阵表
表6 技术与成效指标第二层判断矩阵表
(3)确定各因素权重。对于矩阵A,可以计算矩阵A各列之和,其特征值为;特征向量为。
由于n=2,因此该矩阵具显著一致性。同理可知,矩阵A2的特征向量W1=[0.626 7 0.093 6 0.279 7],特征值λmax=3.09,CI=(λmax-n)/(n- 1)= 0.045,CR=CI/RI=0.0865 ≤0.1。
A3的特征向量W2=[0.6 0.1 0.3],特征值λmax=3.09,CI=(λmax-n)/(n- 1)= 0,CR=CI/RI=0≤0.1。
经过上述运算得出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4)确定模糊评估矩阵。将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集设定为优V1、良V2、中V3、差V44个子评估集。依据5名行业专家所给出的评价指数进行隶属度统计,可以得到技术和成效的隶属度矩阵:
R1(技术指标)=
R2(成效指标)=
(5)建立模糊评估模型,计算隶属向量Di。
(6)求出模糊综合评估值。
3.3.3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受访者对于公路运输中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满意度为96.82%,表明一线员工对其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给予肯定答复。②在管理信息化的通信、形式及应急风险举措3个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系统开发人员进行创新补足,进一步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范应急预案的完善优化,以便显著提升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③在技术指标和成效指标方面,经综合模糊矩阵判定后的得分分别为76.33 分和71.25 分,依据既定的评分设计标准属于良好等级,表明该管理信息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到位,信息质量通信良好,操作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可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④整体而言,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然存在综合信息参数处理不准确等问题,该系统各模块间数据信息交流路径仍然较狭窄,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创新科研工作,积极对各个板块进行系统集成,以便充分发挥系统内各板块的实际使用操作功能,努力提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
4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有所提高。本文以公路运输行业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归纳,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手段构建基于公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评价研究模型,最终得到模型综合评估数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由于对该课题的研究时间较短,部分问题还未涉及,如进行综合性信息数据自动化采集等相关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