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电网的户用储能系统研究

2023-10-17谭德权欧明文

船电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户用电池组储能

戴 璐,谭德权,欧明文

应用研究

基于微电网的户用储能系统研究

戴 璐,谭德权,欧明文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为了更好地协调和控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微电网能量利用,对基于微网的户用储能系统进行研究。针对户用储能系统中的工作模式、储能电池组容量配置、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能量管理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并通过挂网试运行进行测试验证。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户用储能系统对入户功率具有有效可靠的调节能力,能高效的进行能量控制。

微电网 户用储能 能量管理电池管理系统(BMS) 试验验证

0 引言

近年来,近年来国内外的户用储能市场开始井喷,尤其是国外市场已经非常火热。户用储能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储能电站,在用电低峰时段,可对其中电池组进行充电,用以在用电高峰时段或断电情况下使用,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同时可以用来均衡家用用电负荷,节省家庭电费开支。结合各城区及城市电网可形成微电网,实现离/并网的双模式运行,根据负荷、储能能量、电网、和电价进行运行策略的调整,来实现系统运行优化和用户收益最大化。因此,对户用储能系统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经济价值,也符合国家的“双碳”政策和目标。

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均对户用储能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已有部分项目完成了成功试点。

文献[1-3]介绍了储能系统的作用与分类,也展望了储能系统的前景和优势。针对基于光伏并网发电的户用储能系统,文献[4]从经济性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随着光伏上网电价下降,储能系统经济性优势上升,具有长远经济效益。文献[5-6]对储能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优化了控制算法,提高了系统控制效率,能源管理装置实现体积小、功耗低、操作易等特点,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文献[7-9]针对高比例户用光伏并网环境进行研究,通过控制策略改进,实现储能及通信网络的协同规划,抑制光伏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程度,有效缓解光伏并网造成的电压越限问题,促进高比例户用光伏的消纳。文献[10]分析了当前户用光伏配置储能系统的市场现状,从用户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其容量配置和简单的经济性计算方法的计算方式进行了设计。针对电力偏远以及冬季光能偏少地区,户用储能系统可结合区域电网工作,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光储系统成本偏高,基于此文献[11-14]针对电网削峰填谷的需求,对其控制策略以及电池配置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为户用储能更好的应用与推广打了更进一步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协调和控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微电网能量利用,本文对基于微电网的户用储能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1 户用储能系统

户用储能系统可划分为离网、并网、并离网切换型三类。并离网切换型应对不同工况和抗外部干扰能力强,供电可靠性高,并且具有灵活的管理系统。可根据电网、负荷、储能及电价进行运行策略调整,用电低谷期自行充电,以备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提高了用户的收益。

图1 交流并网拓扑

图2 直流并网拓扑

并离网切换型户用储能系统主要构成部件有双向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组、并网及计量设备、公共电网、负载设备、光伏组件。目前储能系统拓扑结构方式可分为交流并网型和直流并网型两类。

图1和图2分别为两种并网类型的拓扑结构,户用储能系统根据容量配置级别,通常采用直流耦合拓扑结构,并且方便接入光伏扩展组件。

2 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户用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本文从系统工作模式、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方面开展研究。

2.1 系统工作模式

户用储能系统存在充电、放电以及待机三种工作模式,通过对储能系统以及各用电负荷运行状态的检测,进行不同模式切换。在未接入光伏的运行情况下,户用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依据家庭负载总功率以及电池SOC情况作为控制切换条件。

图3 供电模式一

如图3所示,设定家庭总负载功率P,当家庭所有负载的功率处于P范围内时,户用储能系统投入供电模式一(充电模式),家庭所有负荷全部由市电供电,同时通过高电对储能系统组进行充电,直至充满或高于SOC上限值时,系统切换为待机工作模式。

图4 供电模式二

如图4所示,当家庭所有的负载功率超过P时,户用储能系统投入供电模式二(放电模式),家庭所有负荷由储能系统和市电同时供电,直至电池量较低或低于SOC下限值时,提示降低输出功率至P以下,系统切换为待机工作模式。

2.2 储能电池组容量配置

在储能电池组的容量配置上,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根据用户用电的整体需求,对储能电池组的容量配置进行分析与确定。户用储能系统容量主要根据户用总负荷大小决定,需保证特殊情况下必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在配置容量时,需考虑系统的自给时间,即离网户用储能系统在没有任何外界能量来源时,仅由储能电池组进行电能输送,仍可保证所有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长。(2)储能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实现所需的电压等级和储能容量,串并联方式需要依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储能系统配置的总能量(kWh),为系统中储能电池组的额定容量(Ah),Q为电池单体的额定容量,为电池组的额定工作电压,V为电池的单体额定工作电压,串和并分别为储能电池组的串、并联数量。

2.3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BMS系统)

BMS系统由电池组的管理终端BMU和电池单体管理终端BCU组成两级构架,如图5所示。

图5 BMS构架框图

BCU作为储能系统的基础管理功能单元,主要负责电池单体中电量、温度、电流、电压等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通讯将采集的数据上传给BMU。BMU通过对BCU上传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下发控制指令,实现电池单体之间SOC均衡,并适配合理的温控策略,对出现异常的电池组发出报警进行保护。

BMS系统对电池组的控制功能主要有:对电池单体的温度、电流和电压进行检测,同时与储能变流器以及上位机进行通信,可对电池组提供过充、过放、过流、过温、适中保护及告警等功能。

2.4 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户用储能系统中EMS的设计一般采用户用能量管理系统(HEMS)模式,这种模式在结构上对分散型用户具有较好的适配性,每户储能系统独立构成,其网络结构如图6所示。采集模块输送实时能量信息至EMS控制核心,并储存于数据库,控制器通过对数据分析处理,选取最优控制策略,对储能系统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相关信息,并可以对储能系统进行操作。EMS可以与电网进行双向的信息交互,上传本地的用电信息,下载实时电价。图中标黄部分可根据系统大小及需要进行扩展,本项目中未涉及。

图6 EMS网络结构

3 测试验证

为验证在有限的电网可用容量下,户用储能系统对用户日常用电安全可靠性能的保障,以户用储能系统辅助电网对空气源热泵供电为试验运行工况,进行挂网测试验证。本文以某村储能接入项目为试验平台,每户电网入户功率限额定为3 kW,储能组电池容量为3 kWh,试验时间为4个月,主要对冬季用电情况进行跟踪。

3.1 功能性验证

储能设备本地采集到的试验数据如图7所示,其中图7(a)为每日入户功率和负载功率峰值曲线,图7(b)为每日蓄电池充放电峰值曲线,图7(c)为每日蓄电池SOC最低值曲线,图7(d)为每日用电量曲线。可知家庭实际负载功率峰值在12月8日、12月15日、1月4日、1月21日等日期多次达到4.4 kW以上,在储能设备作用下,入户功率基本限制在4.0 kW以下,在12月8日达到用电量最大值66 kWh。

由图7(a)可知,负载功率峰值的最大值为5.424 kW,数据曲线如图8所示。在储能设备的作用下,入户功率被有效限制在3.3 kW以内。图8(d)为不同储能容量对应的理想入户功率限制值,以二者平方和最小为优选值,对于现有3 kWh电池容量(考虑20%放电深度),可实现的最小入户功率值2.953 kW。

可以分析得出用户家庭实际负载功率峰值在试验期间内多次达到4.3 kW以上,在储能系统及设备的作用下,入户功率基本不超过3.3 kW,验证了户用储能系统入户功率限制的有效性,初步实现预期效果。

4 结语

本文对基于微电网的户用储能系统进行研究,分别从系统工作模式、储能电池组容量配置、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以某村光伏储能接入项目为试验平台,对户用储能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了试验数据准确性和户用储能系统对入户功率限制的有效性。

[1] 许守平, 李相俊, 惠东. 大规模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示范应用综述[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 29(8): 94-100, 108.

[2] 章建峰, 杨祯, 鲍陈磊, 等. 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 船舶工程, 2015, 37(S1): 131-134, 226.

[3] 李飞, 肖仕武, 徐歌, 等. 储能系统在区域电网一次调频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电力, 2017, 34(2): 67-73.

[4] 刘建涛, 曹雷, 马杰, 等. 基于储能系统的用户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2, 33(11): 1887-1892.

[5] 张枝俊. 小型户用储能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D].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2016.

[6] 任拥伟. 户用光伏储能系统的能源管理装置[D].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2017.

[7] 张博, 唐巍, 蔡永翔, 等. 面向高比例户用光伏消纳的储能系统与通信网络协同规划[J]. 电网技术, 2018, 42(10): 3161-3169.

[8] 张博, 唐巍, 蔡永翔, 等.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户用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分布式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 44(2): 86-94.

[9] 陈景文, 张文倩, 李霞. 户用型光储电站混合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J]. 电力建设, 2020, 41(2): 101-107.

[10] 蒋建慧, 倪志春, 陈成锦, 等. 户用光伏+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及经济性计算方法研究[J]. 太阳能, 2020(11): 44-48.

[11] 修晓青, 李建林, 惠东. 用于电网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及经济性评估[J]. 电力建设, 2013, 34(2): 1-5.

[12] 朱观炜, 谭伟璞, 闫涛, 等. 基于RT-LAB的储能系统离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现代电力, 2016, 33(6): 33-36.

[13] 李建林, 靳文涛, 徐少华, 等. 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1): 80-89.

[14] 熊书华, 戴瑜兴, 毕大强. 实时电价下户用储能智能化管理[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8, 30(7): 132-138.

Research on household energy storage systembased on microgrid

Dai Lu, Tan Dequan, Ou Mingwen

(Hunan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0, Hunan China)

TM72

A

1003-4862(2023)10-0001-04

2023-04-26

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微信电网的户用储能系统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21C1013);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般自筹项目《湖南省电力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研究》(XSP22YBC632)

戴璐(198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E-mail:21349352@qq.com

猜你喜欢

户用电池组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观察:户用光伏岔路口
起底浙江户用光伏
储能真要起飞了?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人机交互系统开发及应用
基于LTC6802的电池组均衡电路设计
一种优化的基于ARM Cortex-M3电池组均衡控制算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