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深耕黄河畔 矢志不渝守初心

2023-10-17朱晓楠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委涵闸技术能手

朱晓楠

戚涛,1975年出生,1991年参加工作,现为德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李家岸闸管所所长,水工闸門运行工高级技师。他先后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创新能手,黄委首席技师、黄委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守护母亲河  一份赤子心

戚涛长期坚守治黄一线,负责李家岸引黄闸及豆腐窝引黄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李家岸引黄闸是山东省第三大引黄灌区李家岸灌区的渠首闸。李家岸灌区是德州市最早兴建的引黄灌区,主要承担德州市齐河、临邑、陵城、乐陵、宁津、庆云 6 个县(市、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生态引黄供水任务,设计灌溉面积 321.5 万亩。李家岸灌区是全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也是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黄河水是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最重要的客水资源,已成为德州市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

戚涛从事的水工闸门运行,主要包括闸门运行、工程观测管理、机械电气设备维护、水文测验、涵闸防汛防凌等工作。工作专业性、实践性强,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刚刚到李家岸闸管所被安排负责闸门运行工作时,像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戚涛也产生了对人生之路的迷茫。如何守护起一座重要的闸门,对于技术“小白”来说,压力可想而知。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他逐渐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水闸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管理的这座涵闸要保障灌区的经济发展和千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等需求。水,不仅是黄河下游沿黄百姓的经济之源,更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于是,“确保涵闸工程设备运行完好,使其引水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保障灌区人民的用水需求”便成了他孜孜以求的工作信条。

近年来,作为李家岸闸管所主要负责人,他团结带领全所职工,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地方的理念,克服黄河来水偏少、河床下切等不利条件,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地方水利部门,合理、高效利用宝贵的黄河水资源,实行科学调度、错峰引水、应急保障等措施,多措并举,保证了德州东部6个县(市)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受到了各级单位的一致好评。

2021年9月至10月,黄河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秋汛洪水过程。戚涛作为李家岸闸管所负责人,抱着“洪水不退,我们不退”的坚定决心,与全所职工一起,放弃假期休息,努力克服人员不足、天气恶劣、身心俱疲等不利因素,连续30余日24小时驻守黄河大堤参加防汛抢险,进行不间断巡查值守,保障了管理的两座水闸安然度汛。戚涛被评选为山东黄河河务局秋汛防御工作先进个人。

■ 行稳方致远  匠心铸于行

谈起戚涛,“勤奋好学,身上有股子钻劲儿”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深夜学习,翻资料、做笔记、虚心向前辈请教,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知识的养分,是他工作生活中的常态。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十本多年来翻烂的技术书籍、写满的笔记。“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没有捷径,努力便是。”

凭着废寝忘食的不懈努力,短短几年时间,戚涛便将各项闸门运行业务学习透彻,成为单位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2008年,黄委举办首届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凭借扎实的知识技能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戚涛在竞赛中一举夺魁。2015年,黄委第三届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他再次问鼎冠军。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戚涛及时总结提炼,独创了一套“望闻问切”工作法。不用仪器工具辅助,单是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耳听就能判断闸门启闭机设备哪里出现了故障。有的同事风趣地称他为“闸门医生”。在一次设备例行检修中,检查人员发现,一台启闭机在启动后会立即断电停机,无法运行,故障点苦寻未果。戚涛赶到现场后,注意到设备启动后有“咔嗒”的异常声响,且有一股橡胶烧焦的焦煳味。据他的经验判断是由于启闭机制动器弹簧压力调整参数错误,造成夹紧力过大,引起电动机负荷过大保护导致停机,他立刻重新调整制动器有关参数,设备随即恢复正常。在一次水闸调整工作中,闸门不能提升至预定高度,无法按要求引水,戚涛结合故障情况对机械电气各个节点逐项检查。最后发现是由于闸门启闭机机械上的限位开关位置错误,产生错误动作后引发电气系统内的行程继电器开关动作,造成系统停机。他马上指导工作人员重新调整机械电气参数,系统得以恢复正常。20余年时间内,他发现、处理工程设备故障事故隐患近百次,保证了涵闸工程万余次的安全运行,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 勤勉善思考  走出创新路

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面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使用,怀揣“没有答案就寻找答案”的信念,戚涛走上了技术创新之路。

2002年起,李家岸引黄闸引入了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引入提高了水闸管理现代化水平,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黄河水闸都位于堤防上的空旷地区,也是雷电多发区,涵闸远程监控的设备经常遭受雷击受到损坏,极大地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面对难题,戚涛没有退缩,他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潜心钻研,不断实践,研发了“全方位综合防雷技术系统”,自2007年起在李家岸引黄闸应用至今,现已推广到黄河下游40余座引黄水闸。该技术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国内领先技术,获得黄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7年,作为技术人员,戚涛参加了德州黄河潘庄引黄闸改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他发现,传统的涵闸洞身成型方法需要反复拆装模板,工期长,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他反复琢磨,破解难题,最终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了涵闸施工模板整体移动技术,将模板和框架整体移动到下一个工作面,减小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拆装模板的时间,该技术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国内先进技术,获得黄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戚涛参与完成的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名录3项,黄委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黄委“三新”认定7项,山东黄河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作为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戚涛毫无保留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青年技能人才,积极发挥“师带徒”作用,累计授课培训上千余人次,学员多人获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黄委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与所带徒弟一起被评为“全国水利行业师带徒活动优秀师徒”。戚涛作为带头人的“黄委首席技师戚涛工作室”连年被考核为优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长期的治黄工作中,戚涛先后获得“山东黄河道德模范”“山东黄河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德州黄河河务局优秀共产党员”“德州黄河供水工作先进个人”“德州黄河经济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戚涛用实干与奉献书写了黄河人对治黄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猜你喜欢

黄委涵闸技术能手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水利部与黄委创新团队在流域系统科学与工程泥沙控制论领域再出新成果
黄委开展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十周年宣传纪念活动
穿堤涵闸渗透变形分析与加固
黄委信息化“六个一”推动智慧黄河建设
全国技术能手陈行行
“全国技术能手”国凤敏
天然文岩渠重建穿堤涵闸分析探讨
GPRS数据传输在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沿海涵闸水行政执法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