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

2023-10-17翁铁慧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法学依法治国法治

翁铁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统领性、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的部署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扎实推进法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發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障”。由于法治和政治的关系紧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政治性强,更需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自觉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健全党领导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法学理论研究,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坚持和加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依法治国委加强统筹规划”,“加强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法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党中央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目的是加强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当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行统一领导。

二是坚持和加强各级党委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本身是各级党委的职责所在。《意见》提出:“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任务落地落实。”

三是坚持和加强法学院校、科研院所党组织的一线领导作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法治教育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意见》明确法学院校和科研院所党组织的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应切实把好方向、管好阵地、建好队伍,切实将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

二、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以具有解释力、穿透力的新视野新思维新方法,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新时代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引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教育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院)及法治工作部门理论研究机构作用,统筹整合研究力量和资源,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和分领域研究中,组织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党内法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强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服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三是坚持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一,抓好课程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开设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相关必修、选修课程,与法治工作部门联合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实践相关课程,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课程模块。依托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一核心思政课,开展好面向全体学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第二,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抓好核心教材、编好主干教材、开发新形态教材等教材编写工作。巩固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法学教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等读物。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师资培训,突出政治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法学根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通晓国际规则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第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以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等相统一。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办好社会主义法学教育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一些外国政要也经常跟我谈‘法治’,听下来他们认为法治只有一种模式,就是他们搞的那一套东西,不亦步亦趋跟他们搞就要被打入‘异类’。我告诉他们,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中国法治有中国特色,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最好不要用你们那套模式来套我们。”《意见》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

一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践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提炼标识性学术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尽快把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立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实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总结70年来我国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法学院校要研究阐释好、宣传贯彻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完善法学教材体系、健全法学教学体系和推进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三是深入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幟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要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等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以及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四是合理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否则必然水土不服。

四、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脱离政治的纯粹“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套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意见》提出:“教育引导广大法学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始终。”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一方面要不断厘清在政治和法治关系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法治,在法治中讲政治,坚定政治定力,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全过程。《意见》指出:“深入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法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法学不同学科专业和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模式,推动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紧密融合。另一方面,要把政治立场坚定作为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学专家队伍提出了重要要求,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是对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政治要求。要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立场自觉和方法自觉,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决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

二是坚持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以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法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见》指出:“深刻把握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的政治性,自觉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建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阵地。”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加强法学理论提炼、阐释,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立足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围绕法治建设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举措等,发挥教育部相关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智库平台作用,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1).

[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75,235,110,176,276,178,235.

[4]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9.

[5]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4.

猜你喜欢

法学依法治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法学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