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路径研究
2023-10-17胡港浩
吴 昊,胡港浩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长春 130022)
1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内涵
1.1 课程思政的发展背景
2014年初,为了完成由“思政”向“课程思政”的转型,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起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国家两个部委在联合发布的文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特别指出,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到教材、课堂和学生心中。同年 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体功能,要进一步充实和优化课堂资源,把爱国主义融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其中强调务必认真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务必认真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相伴发展,不断加强高校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让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里面明确规定教师要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要担任起主力军的角色,把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建设作为主阵地,通过深化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做好示范引领的工作和资源共享的工作,使课程思政的质量迈向新的台阶,让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联系起来,逐步推动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大格局的构建[2]。
1.2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体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体系往往由管理活动中的过程特点所决定,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这五大职能。组织是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有效利用资源首先需要正确地做好资源利用,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控制好资源利用的正确方向以及资源利用的主要内容,成了需要重点把握的对象,这是决策职能在管理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管理者是通过整合组织中不同个体的努力来完成资源利用活动的,为此,管理人员需要首先拆解选定的活动内容,并根据其他岗位的不同内容和需要做的任务来决定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而根据任务的要求招聘合适的人员并将其置于不同的岗位,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之后,管理者要分析组织成员参与组织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设计合理的制度,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这就是管理的领导职能。随后看组织的期望是否跟组织成员的行为相符合,如果不符合的话,找到不符合的原因并予以纠正,这是管理控制职能起到的作用。
1.3 课程思政与“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融入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发现关于课程思政与“管理学原理”课程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其重点也放在了“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体现出来的课程思政因素方面,并未对如何进行更好地融入做深入的思考,缺乏对这方面的剖析和针对性的研究,这也是现如今课程思政在融入“管理学原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现存问题
2.1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程度较浅
作为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管理学原理”中的课程思政要素的发掘令不少高校教师头疼,其主要是课程思政要素与管理学五大职能之间的联系问题,对于课程的思政要素的把握不能一蹴而就,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的深刻把握以外,更要认真发掘其蕴含着的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基本原理,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瞒天过海。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其知识点体系较为清晰明了,在对于理论的讲解中往往衔接紧密,其中思政要素并不能在每一章节每一部分得到体现,思政要素有很强的时代性,不能强加至授课过程中,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握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融合比较片面。因此,如何处理这种思政要素断断续续体现在原理中,如何把握原理中体现的思政要素重点,成为深挖“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思政要素的棘手问题。
2.2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缺乏学科间教学合作
在“管理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目前大体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更注重自身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开展,双耳不闻窗外事,制约了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这个过程中多学科合力的形成,缺少同思政教师及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探讨,未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阻塞了可采纳的信息来源,既增加了老师自身的教学压力,又制约了课程思政融合途径的探寻,在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这一方面,各个学科间的教学合作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3]。
2.3 “管理学原理”授课过程中存在重原理轻思政现象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从传统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再到后来的现代管理阶段,管理学中有着诸多的原理方面的知识,例如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等。但是重教轻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些高校教师依然没有看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教书育人是同向同行的,多数课程老师觉得只要把自己的课堂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所以经常以课时不够用或者教学进度跟不上为由,忽视课程思政的作用[4]。在过往的管理学原理授课中,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原理知识,除了原理的教学不考虑其他因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便被抛之脑后,过于对原理内容进行解读,忽视其中所存在的思政元素,就会导致课程与新时代脱轨,无法从新时代发展中挖掘思政因素,从而出现课程授课中思政元素薄弱、思政教育影响较小的现状。
2.4 “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对大学生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核较少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排在首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部分高校看来,德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要承担的责任,这种想法是必然错误的,大学生的德育应该是每个课程共同承担的责任,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业和考核中,专注于对专业课的检验,忽视了对学生思政方面学习效果的检验。倘若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的融入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必要检验,那么学生也同样会认为课程思政无非是“管理学原理”课堂上的一些拓展,学生必然得不到良好的思政方面的学习效果。
3 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路径设计
3.1 开拓教学思维,深挖“管理学原理”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1)决策职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管理者工作的基本内容都充分体现着决策以及承担决策的后果,决策也体现着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融合。教师在讲解“管理学原理”中决策职能部分时,对于课程思政的融入绝不能仅仅着眼于思政中的决策部分,更要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为什么能走出这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什么因素促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去深挖作出正确决策的必备要素和前因后果,帮助同学们在了解决策职能的同时,受到思政元素的熏陶。(2)组织职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在讲解组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些伟大战役的胜利去分析如何正确地组织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不管是哪方面的管理者,在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中都有一些共同的合理性,一位优秀的组织者往往能够最合理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了解手中资源的特点,安排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5]。通过比较式案例教学开展接下来的课堂设计,通过对中国代表企业和国外代表企业的组织文化中进行比较,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展示企业文化的强大功能,唤醒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培养同学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中华文化与组织文化找到契合点。(3)领导职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在讲解领导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一些独特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着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事儿,跟医疗机构不断谈判,降低昂贵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看病负担,完善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只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一步步满足自己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使同学们了解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给团队带来的巨大影响,提升同学们对党的认识,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4)控制职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对于控制部分,教师通过对控制职能体现的两种不同情境下所发挥的不同功能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增强同学们对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速度快、质量高的认识,增加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再者,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也体现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容,做人要讲诚信,企业也要诚信经营,高标准要求自身的企业才能收获消费者的喜爱。(5)创新职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对于创新活动,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创新是产生新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发展现状。在科学技术方面,可通过部分企业内部创新成功的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加透彻创新的非凡意义。
3.2 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合作交流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也要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部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联系起来。课程内容有限,教学方法无穷。各个科目的高校教师应该看到自己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要紧紧抓住这个联系点,要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增加同各个科目老师的联系,课程思政作为目前教育工作的建设重点,更应该注重交流合作,高校教师可以将自身在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以及授课的形式分享出来,建立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分析经验吸取教训,形成一种教学合力,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程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手段。
3.3 抛弃传统理念,重视课程思政作用
在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除去每一章节都体现的思政元素外,其原理本身也有着浓厚的思政元素,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本身也包含着人本思想,因此在对管理学原理的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摈弃重原理轻思政这种想法,更应该着重观察到其原理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原理中自带的思政元素能够帮助老师更轻松更容易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们也更容易理解。另外,在对管理学原理的讲解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治国方针,国家的管理可以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多思考,教师要重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管理学原理的影响,结合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党的二十大主题,加深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解,找到“理论输入”和“思政输入”的平衡点,重视思政的作用。
3.4 课程思政纳入“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提高学生思政方面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政课程的考核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课程认真听讲的程度、对思政方面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交流探讨可以培养其自主思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进步。其次,对思政的考核也可以对学生们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更高的要求,更能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和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积极投入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在推动国家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