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竞风流
2023-10-16陆晓如王坤敏周广军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 王坤敏 周广军
海油石化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的信心,源自硬实力。
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回望过去,在时代的沧桑巨变中,不少省院或是没落或是倒下。而海油石化工程用65 载时光,写就了惊艳行业的改革发展故事。
未来之路怎么走?“强基固本谋发展、奋楫扬帆立新功,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目标发起冲刺!”海油石化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德强的话语铿锵有力。
这是一份满载决心和信心的宣言,再次点燃了海油石化工程人的理想之火。这种决心和信心的背后,是党建优势的持续发挥、科研攻坚的持续深入、管理效能的持续优化和人才效能的持续增强……
党建优势持续发挥
方向明则道路清,方向正则劲头足。
“在65 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从应运而生到改革创新、融入央企、重组整合的各个发展阶段,积极响应党中央、上级党组织的相关部署和决定,把国有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李德强表示。
建功新时代!在海油石化工程设计报国的新征程上和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的新起点上,党旗高高飘扬。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并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党委会专题研究、统筹推进党建重点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提升巡视巡察整改成效,聚焦设计、采办、项目管理、财务等关键领域,成立专项检查组,开展工程项目效能监察,深挖合规背后的廉洁风险。
“整合重组阶段,把两家发展历史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融合成一家。党建在引领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凝聚在一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油石化工程党委副书记吕克强说。
从顶层保障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行稳致远,海油石化工程更把硬功夫下在基层——
着力建强支部堡垒,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发挥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建工作能力。推动闭环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向基层延伸,连续四年在中国海油支部达标考核中达标率100%。以争创标杆支部和创建具有支部特色的党建品牌为主轴主线,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不断取得新提升……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江苏滨海LNG项目党支部将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体现得淋漓尽致。
盐城“绿能港”,是提升苏豫皖天然气保供能力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工程早一天投产,天然气供应就多一份保障。
江苏滨海LNG 项目党支部打造“工程管理智能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安全培训实战化、员工关怀人文化”党建品牌,凝聚起项目建设合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支部进一步推动项目部优化管理、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奋力赶上了因疫情影响的工期。
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历来是难啃的硬骨头。
江苏滨海LNG 项目党支部以储罐区、工艺厂、码头区施工区域为单位,划分出5 个安全、质量、施工责任区,对施工区域人员动态监测、关键工序实时监控,及时化解现场隐患。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带头防风险、党员身边无违章”主题活动。党员带头落实防风险、查隐患、管违章行动,把控风险隐患两道关,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
党建优势持续发挥,有效推动了盐城“绿能港”项目建设。2022 年9 月26 日,盐城“绿能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加入了天然气保供队伍。江苏滨海LNG 项目党支部因表现优异,被评为中国海油标杆党支部。
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强基固本、提振士气。以高质量党建把事业带动起来,海油石化工程全体干部员工的精气神饱满,奋勇争先的劲头十足。
科研攻坚持续深入
翻开海油石化工程65 年科研攻坚的成绩单,因为时间的沉淀,厚重无比——
拥有授权专利234 项,其中发明专利21 项;利用国内外工艺包(专利技术)成功转化工程设计项目100 余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奖项253 项;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6 项,主编中国海油标准5 项,出版专著1 部……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从1958 年诞生于济南的山东氮肥设计组,发展到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工程公司,我们靠的就是始终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海油石化工程技术发展部经理马继红说。
参与我国首套MDI 装置建设,参与国内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设计和建设,完成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的大型地下水封石洞储备库,设计国内首个大型LNG 冷能发电装置……
一个个“首次”“首套”,留下了海油石化工程不断创新攻关、寻求突破的铿锵足迹;一个个大型项目的实施,更加证明了海油石化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2 年,海油石化工程中标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中的5 套工艺装置总体设计。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总投资近500 亿元,包括160 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等化工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拟建设的乙烯裂解装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裂解装置之一。
▲惠州石化是中国海油“上岸”发展中下游产业链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海油石化工程参与的重要项目之一。
“虽然我们中标的只有5 套装置,但挑战不小。尤其是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规模大、安全要求极高,采用的工艺包在国内几乎没有工程转化先例。”海油石化工程工艺系统室副主任徐国峰参与了项目谈判投标,深感其中的艰难。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设计团队仔细研读技术材料,开展实地勘察,缜密计算、反复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工艺包转化落地,最终提前一个多月完成装置总体设计。“正是一次次挑战把我们的潜力激发了出来,也锻造出了我们推动技术攻关的硬实力。”徐国峰说。
今年2 月16 日,由海油石化工程总承包的另一个大型项目——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投油成功。该项目是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占地超120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4 亿元,共建设50 座10 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库容500 万立方米,可储存原油约425 万吨。
它的亮点,除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和高标准外,还有非同寻常的“智慧”。
“市场在转变。在设计建设实体工厂的同时,我们实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交付,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打造与实体工厂平行的数字孪生工厂,成为行业里数字化发展的标兵,形成了新的竞争力。”海油石化工程数字化应用中心主任高源说。
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可以说是海油石化工程向数字化转型的集大成者——
通过智能化体系建设,实现过程可感知、生产可预测、风险可管控、运营可优化的业务目标;虚拟孪生工厂可全面反映实际工厂运行,拥有智能调度排产、智能巡检、智能设备管理、智能安全管控、智能管理等多个场景,可提供结构化、可视化决策依据……
“数字化运营可助推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生产调度排产时间减少约60%,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提效约35%,减少管理决策成本50%以上,安全管控100%全覆盖。”高源介绍说。
面向中国海油重大创新战略、面向行业技术发展前沿、面向市场开拓主战场,不断掌握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培育新优势,如今的海油石化工程已经在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LNG 产业链、石油储备库、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应用等领域积累了过硬的技术实力。
管理效能持续优化
2023 年开年不久,海油石化工程迎来了开门红——联合总承包的浙江LNG 接收站二期工程项目荣获2022—2023 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
两个月之后,海油石化工程牵头总承包的浙江LNG 接收站三期工程项目顺利奠基。
项目干好了就是市场。二期、三期接茬干,是海油石化工程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占一片市场的力证。其中,管理效能的持续优化贡献巨大。
“2016 年的重组整合,已经让海油石化工程走上了一条在中国海油的管理体系下,经营管理日益规范、管理效能不断跃升的发展道路。”海油石化工程副总经理张忠富说。但是,立志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公司还远远不够。
数字化深刻改变着企业管理方式。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海油石化工程逐步建设完成了一套自有的开放化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了智能设计、数字采办、数字项目管理、数字运维,以及跨平台、跨专业、跨单位、跨地域的数字化协同办公和智能化管理,走在了中国海油内部企业前列。
“项目是牛鼻子。”作为工程公司,海油石化工程更能体会其中三昧。抓牢牛鼻子,海油石化工程以项目为中心,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历经65 年发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近年来,我们持续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整体化管理,推动全流程系统优化,而且更强调设计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以设计为核心的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以设计带动采办、施工,凝聚项目管理合力。”海油石化工程项目执行中心经理王兴元介绍说。
过去,设计人员的身影只出现在设计阶段。如今,从合同谈判阶段,设计人员就已深度介入,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人员更是全程参与施工管理,以设计的思路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关键节点均由设计专家把关,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过去,设计只与设计人员相关。如今,采办和施工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设计过程,优化设计方案和采办策略,提升设计文件可施工性及可采买性,提升项目综合成本竞争力。
“经过多个总承包项目的磨合,我们在项目EPC 管理中充分释放了设计优势,实现了项目和设计1+1 >2,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王兴元说。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海油石化工程深知:只有持续开展基层基础管理提升,才能夯实发展基础。
突出岗位责任制检查抓手作用,聚焦重点问题,以效果为导向,打造海油石化工程“3421”岗检品牌;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流程、关注关键控制环节、线上动态核验等措施手段,强化设计质量,防范设计风险,极大降低“低老坏”问题发生频次;组织开展大型项目总结交流会,为各专业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为其他的项目执行夯实基础;加强风险管控,及早防范,强化境外合规培训,持续优化专项预案,保证生产有序、合规运行……
身处工程建设这样一个高风险行业之中,海油石化工程深知:安全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发展的保证。
“由设计向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转型,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张忠富毫不讳言。
持续加强安全管控能力,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工作,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承包商考核评估管理、提升应急能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HSE 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工程总承包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责任心,海油石化工程抓出了高水平的安全业绩。2021—2023 年6 月,完成安全人工时4251.63 万,可记录事件率为0.005。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
红海鏖战,如何制胜?
“要突出重围,只有按照集团公司规划的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不断强化工程设计专业能力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以专取胜,以人制胜。”海油石化工程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刚指出。
以专取胜,海油石化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勘察设计特色的人才队伍雁阵。
实施“名片工程”——依托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有目标地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行业知名度的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项目经理。制定符合海油石化工程人才发展特点、差异化的专家评选办法和标准,培养海油石化工程自己的专家队伍。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专项需要,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进或使用高端人才。
建设“青年工程”——选派优秀后备人才到急难险重的项目和任务中接受锻炼,通过“见习筑基期、成长发展期、成熟骨干期”几个阶段的针对性培养,加速青年后备人才成长成材。开展“专家大讲堂”,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既有技术专家资源,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做好知识传承。建立“三序列五职级”的职业发展通道,按年度开展员工岗位(级别)常态化调整,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我们逐渐形成了青年有英才、专业有骨干、行业有专家的良好人才队伍格局,具有勘察设计特色的人才队伍雁阵基本成型。”李刚指出。
以人制胜,海油石化工程着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坚持“业绩为王”的考核导向,持续优化部室和领导人员KPI 考核指标,定期对领导人员履职尽责、人岗匹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落实。
严格应届毕业生和成品人才试用期考核,完善评价标准和维度,加密考核频次,定期分析盘点员工表现,用好员工绩效反馈制度,建立考核失职失责倒追机制,推进“员工能进能出”落实。
完善工时和奖金分配管理办法,建立生产人员保底工时、管理人员基本工作负荷考核制度,推进“收入能增能减”落实。
“通过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岗位常态化调整、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各项措施,无论是干部、技术骨干还是普通员工,大家干事的氛围逐渐浓厚,都在向心使劲。公司有发展、员工有奔头,我们的人才队伍一直比较稳定。”李刚说。
能干事的给舞台、想干事的给机会,海油石化工程会聚了一大批设计人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劳模许颖,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出身热能工程专业,许颖在热电工程领域取得过不俗的业绩。她主持设计的热电联产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指定为全国化肥企业动力结构调整示范项目,拿下多项设计大奖。
考虑到海油石化工程发展LNG 业务的需要,在事业的高峰期她毅然选择转型,投身到LNG 项目中。她把自己当成新人,从零学起,参与到西安、杨凌LNG 项目投标等工作中,边干边学,慢慢站稳了脚跟。2017 年,她被委任为上海LNG 项目储罐扩建工程的项目经理,成为LNG行业里少有的女项目经理。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实现了上海LNG 项目超大型LNG 全容储罐设计自主化、关键材料国产化和建造模块化,项目获得了中国海油优秀设计奖银奖。同时,建成投运了国内首个LNG 冷能发电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为其他接收站项目建立了良好示范。
“从省院并到中国海油后,平台越来越好,项目越来越大,我很有归属感、荣誉感。”许颖由衷地说。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海油石化工程涌动着澎湃的创新发展原动力。
未来,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海油石化工程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有穿越风雨见彩虹的韧性,有沉淀多年的多维度硬实力,在奔向国内一流的航道上,竞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