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叙事理论下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2023-10-16刘健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刘健鹏

摘 要:景观叙事是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传播与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日益突出。文化景观的展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个主要诉求。以叙事为纽带,将整个保护传承过程进行串联,实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多维联系,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得以有序呈现,并将其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以景观叙事理论的阐释为基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景观叙事性保护和传承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实现相关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叙事理论;保护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凝聚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历史文脉、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各种文明的交流方面,都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这对于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叙事的方式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可以克服以展示为导向而导致的信息不连贯的缺陷,用故事将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串联,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信息的载体,从而达到故事的组织和有序。运用叙事性设计原则,可以引导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

一、基本概念

(一)景观叙事

“叙事”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中。他的导师柏拉图关于叙事过程的仿效/叙事的叙事二分说,可视为叙事的开始[1]。法国思想家托多罗夫于1969年在他的《十日谈》中第一次把叙事定为一门科学,并把它命名为“叙事学”[2]。之后,叙事学从一个单独的分支,逐步被引入建筑、保护和传承等学科中,并成为20世纪的重要理论之一。叙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事件、故事、场景、人物等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让读者从这些事件中获取所要表达的信息。景观叙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景观保护和传承手法,将以语言学和文学为载体的信息表达出来,以景观为载体,以当地记载的历史或口述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叙事。

与传统的叙事方式相比,景观叙事更能引起参观者的共鸣。首先,风景园林向旅游者呈现的是一种更直接、更容易获得资讯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叙事方式中枯燥无味的文字,由风景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深入记忆。其次,风景名胜叙事具有特殊的互动性,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最后,景观叙事在空间上所具有的特殊的叙事能力,能够更精确地还原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把景观叙事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相结合,能够将其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历史文化遗产景观

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物质的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活动性的遗产,另一类是非活动性的遗产。非活动性文化遗产是指历史遗迹、建筑群、著名城市、遗址及其周边地区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凝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历史文脉、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各种文明的交流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历史文化遗产景观是一个集时间变迁和空间变迁为一体的整体,从中可以窥探到一个特定时代人类文明的特征。文化景观着重于地域景观、历史空间、文化场所等各种类型;城市历史景观着重于城市“广泛的地理环境、城市文脉以及无形遗产”;历史文化景观则介于二者之间,它既重视景观遗产中所传递的历史价值,也重视景观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中所焕发出的新的社会价值[3]。这三个概念之间既存在着联系,又存在着不同之处,它们都将重点放在了景观遗产中所体现的文化和自然属性的融合上。

二、景观叙事理论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原则

(一)历史文脉传承性原则

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根,所以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规划中,要以所保护传承地方的文化精神为出发点,其核心工作必须是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准确提炼其精神内核。与其他一切景观保护传承一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需要对场域展开全面的分析,以原有的物质形态、空间结构等要素来构建出相应的场域。通过景观保护传承,将历史文化的内涵传播出去,将无形的精神和历史直观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场域的设置是营造文化氛围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景观叙事完整性原则

在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叙事中,要注意故事的整体性,要将序幕、发展、高潮、结尾等内容都囊括进去,在叙事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构建出一个虚拟的阅读时空。在风景叙事中,还可以利用具有语义的叙事线索,将点式的、零碎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构成风景的“历史文化风景”体系。比如,可以在场域保护传承的空间形态构成中,将时间路线、非线性元素、特定历程融入其中,使整个景区看起来更加完整,从广度与深度两个维度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增强游客对于所游览景观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其形成连贯而又深刻持久的记忆。由于人的存在,当地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保留、传承和传播。

(三)历史真相还原性原则

历史真相是相对而言的,它与“虚假”“虚构”相比,更接近于历史史实的形象或阐述。虽然历史真相难以还原,但是史学的实质却是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揭露真实。还原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是对历史进程、事件、人物和价值的尊重。对历史保持尊重,还原历史的真实,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基本准则[4]。对历史的尊重和保存是一种方法,而对其进行揭露和还原是一种最终的目标,也是一种能够让人们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真谛,感受到它的真实魅力的方法。

(四)保护生态资源的原则

景觀展示区域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寻找到历史上本身就存在的生态资源,用来建设历史文化遗产,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是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区域的不断开发,原生态的生态资源变得可遇而不可求。然而,不管选择在哪里,也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保护传承,都要尽可能保证选择地点的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原生性,并对其历史和自然环境进行适当的保护传承,让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保存与展示。只有将自然生态有机地嵌入其中的保护传承,才会更具文化色彩,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当今时代,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表现,对历史文化的发生意义以及文化遗产价值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时,更应该对生态环境保持足够的重视,要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立起“艺术—社会—自然”三维依存的艺术社会生态观,让它真正地体现出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下自然、社会现实的一脉相承、完美融合[5]。

三、景观叙事理论下历史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发展策略

(一)坚持以叙事为主线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

在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中,遵循叙事主线是最基本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更替做一个时间上的梳理,使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过去。例如,古城遗址无论在美学方面,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包括瓮城和城门这样的文化遗存。因此,对此类场所,应以叙事为主,在景观设计中注意与周边其他因素的协调结合,并对“主角”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同时,在营造历史文化景观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营造叙事性场景。故事情节往往对故事的总体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设定故事场景,与电影中营造不同气氛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历史文化景观中,可以创造出一个叙事场景,将历史文化的具体内容抽象成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利用扩大、夸张、对比和烘托的文化元素,让人们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历史文化景观的亲民化和活动化更加突出。

(二)提高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叙事效果

历史文化遗产景观也是一种多种风景园林要素的融合,看似与叙事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在已有的环境中,人们难免会与其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叙事性。比如德国的拜罗伊特是欧洲最古老、最传统的城市之一,纽约是以高楼大厦为标志的,底特律是以破败的房屋为标志的。而要将其表现出来,就必须在空间的设计中加入对情感的艺术处理与表现。如對于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设计师林璎认为,战争在地球上留下伤痕,战争可以结束,但伤口不会消散,越南战争将被永久地铭刻在历史上。不管是景观、艺术,还是历史遗迹,都是一个完整的空间,这一切都与观赏者的内心紧密相连。进入这片巨大的空间,看着建筑外墙上的名字,自然会被它的沉重和哀伤触动。然而,当人走过时,空间却有一种微妙而优美的波动,人就会慢慢地受到一种鼓舞,这就是空间的故事[6]。在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叙事的表现。

(三)多视角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叙事主题

一种历史文化,由产生、利用到埋藏、挖掘,是有体系、有内涵、有故事的。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叙事性,使观赏者在短期内对该地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提出了以题材为主线、以体现其特点为主线的文化景观设计方案。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叙事主题可以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入手,抽取某一关键事件、重要阶段或者重要人物,以中心主题为主线,划分出几个可供深入叙事的子主题。例如菲什本罗马宫在景观设计中将遗址发展作为主要的叙事主题,六朝博物馆的叙事主题是六朝的发展脉络,以此来使历史人文景观更好地体现出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四)灵活选择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叙事视角

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叙事角度,这样既可以克服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单调,又可以引导受众进入剧情之中,增加受众对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兴趣。比如:约维克维京中心就在设计上采取了文物陈列的视角,同时采取让观者穿行于还原的遗址内的旁观视角,以不同的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和人物,将考古遗产包含的内容和信息一一呈现给观者,并以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方式使观者更加真实地进入历史之中;六朝博物馆、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等部分陈列室,则以动画短片的形式,转变叙事角度,增加陈列室的可读度。

(五)增强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叙事吸引力

所谓叙事之声,指的就是设计者内心的声音,要想在考古遗产文化景观设计中体现出设计者内心的声音,就需要加强叙事之声的吸引力,突显叙事之历史文化景观作品的风格与语调。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设计时,如果太过单一化、大众化或者是片面化,那么就很难将观众对作品的热情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在进行文化景观的设计时,必须突出叙事声音的魅力,经过对叙事文本的加工、处理,展现出文化景观的内涵,选取与展示内容相符的叙事声音,提高文化景观展示的可读性。以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为例,策展人在叙事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注入,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委婉表达,或者使用文学的修辞手段,来表达人们对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的真挚感情,也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使人们产生共鸣,从而尊重和支持文物保护事业。景观叙事故事情节平实而生动,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年龄较小的听众的阅读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叙事声音服务于叙事内容。如果叙事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强的内容,叙事声音必须严谨、简洁,不能以文学性或过于口语化的语言,导致产生模糊叙事文本,从而影响叙事效果,难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自身价值和目标。

四、结语

通过景观叙事理论,可以对历史文化遗产陈列的构成、不同陈列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进行解析,从而为历史文化遗产陈列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设计要符合大众的要求,而叙事是其中的一项设计准则,其对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展示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历史文化遗产规划与设计的一项重要诉求。用叙事的方式将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串联,使各个要素之间产生多维的联系,能够使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得到有序的展现,也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景观在大背景下的地位提升,在抽象的、宏观的、具体的、技术上的结合,在人类多样的行为诉求下,在空间的生成和顺序上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既要求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本体,也要求在与其相关的文化、自然、空间等紧密联系的因素中,发挥叙事所扮演的穿针引线的联系作用。这个时候,叙事的对象使建筑景观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逐步转向了一种大景观的全面呈现,这是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与行为实践下自然而又诗意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方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民俗博物馆叙事研究:以上海土布馆群为例[J].东南文化,2020(5):180-185.

[2]李舒涵,王长松.京杭运河文化遗产空间的声音景观感知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11):10-15,21.

[3]张艺馨,陈建文,钟晟,等.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6):135-140.

[4]柳燕,丁美辰,兰思仁.旅居体验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研究: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中国园林,2020(6):51-55.

[5]姜岩,孙婷,董钰,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J].规划师,2022(3):110-116.

[6]杨欢,何浪,周珈羽,等.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城乡景观历史特征认知及动态管理的英国经验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22(4):30-36.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传统村落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联性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