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P假说:睡眠的“跷跷板”

2023-10-16沈文超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23年9期
关键词:跷跷板床上时钟

文/沈文超 编辑/青鸟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一旦睡眠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急转直下,大受影响。

睡眠“跷跷板”

当发生失眠时,我们常常辗转反侧,焦虑不已。在第二天的工作学习中哈欠连天,萎靡不振。正所谓:该睡觉时很清醒,该清醒时总犯困。其实“睡”与“醒”就好比一个跷跷板,只要跷跷板两头规律起伏以及中间支点稳定,那睡眠就能保持良好的节律,我们就能从中收获舒适愉悦。那么,让我们从睡眠三大成因入手,深入了解睡眠。

恒定系统

跷跷板的一头是“恒定系统”,它就是引导我们睡眠的“自带装置”,影响该系统的关键神经递质就是“腺苷”,你白天的工作、运动、学习等都会让人体内“腺苷”增多,积攒睡眠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能引导我们入睡,并维持前半夜的睡眠。

清醒系统

跷跷板的另一头是“清醒系统”,也叫压力激发清醒系统,它的作用是让我们保持警觉和清醒,该系统的关键就是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它会受到我们感官刺激、动机、情绪等多方面影响,一旦处于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愤怒等状态,这个系统就不愿“谢幕下场”,从而导致我们过度警觉,睡意全消。

生理时钟

决定跷跷板的两头谁上翘谁下沉的,就是我们的生理时钟——让你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休息,保持昼夜节律内在循环。影响生理时钟的关键递质是褪黑色素,而运作良好的生理时钟能让我们得以维持后半夜的睡眠。

3P假说

当睡眠三大成因受到影响,也就是在“3P假说”的影响下,就会出现各种睡眠问题。那什么是“3P假说”呢?

3P,取自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是易感因素(Predisposing)、促发因素(Precipitating)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失眠的发生和维持是3P因素在跷跷板三大成因中累积超过了发病阈值所致。换句话说,相当于3个小朋友把我们的睡眠跷跷板弄坏了,不能正常规律地运作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3个“小朋友”。

“大哥”易感因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就是你在失眠之前的样子,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这些因素是很难改变的,比如有些人睡眠驱力系统较弱:从小就不喜欢睡,这就会干扰恒定系统;有些人具有特殊的人格特质,如神经质、压抑、完美主义等,或者压力下睡眠脆弱特质,就会干扰清醒系统,让自己过度觉醒;有些人是夜猫子体质,越到晚上越精神,进而影响了生理时钟系统,导致昼夜颠倒。

“二哥”促发因素:纵横交错,环环相扣

就是你由于什么原因开始了失眠,也就是你碰到的生活事件和应激等。往往随着生活事件的解决,睡眠也能好转,但也可能转变为慢性失眠。比如衰老、退休会影响恒定系统的运作;长期的轮班工作及放长假,会打破你的睡眠规律,影响生理时钟;面对压力性事件和应激状态,会影响你的情绪,让你焦虑不安,从而让清醒系统过度觉醒。

“三弟”维持因素:循循善诱,孺子可教

就是为什么失眠变成慢性的原因。这是导致我们长期失眠最关键的原因,也是我们最能控制、最能改变的部分。它的核心是失眠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所做出的不良睡眠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睡眠不规律、周末补眠、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以及由于长期失眠所导致的焦虑、抑郁症状,尤其是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

CBT-I治疗

围绕失眠,即围绕“我睡不着”这一主题的观念,相当一部分“于事无补”甚至会“激化矛盾”。对于这些想法,在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中称为“无助信念”。这些无助信念会干扰、影响你的睡眠,也是失眠得以持续的因素。找出无助信念,检验支持此信念的证据是否可靠,然后用比较合理的想法取代。这个过程,即是“认知重建”。相当一部分失眠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在“认知重建”的基础上,从认知及行为层面,“自助”解决改善失眠问题。以下试着为大家介绍一二。

刺激控制法:不困不睡,不要赖床

只有在想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躺到床上。避免在床上做无关睡眠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读书、吃东西、焦虑担心等,床只用来睡觉。如果躺在床上15~20分钟后,无法入睡,就离开床,做一些放松活动,等有睡意再上床。如果仍睡不着,必须反复进行上述步骤。关键点是让床与睡眠建立联系,每天必须固定起床时间。

睡眠限制法:睡眠效率优先

通过限制失眠者卧床的时间,人为造成轻度睡眠剥夺状态,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达到提高睡眠效率(睡着时间占所有躺在床上的时间的百分比)的目的。以上一周平均每晚实际睡眠时间作为这周每晚可以躺在床上的时间(有固定起床时间,而且卧床的时间不低于4小时),如果这周平均睡眠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下周提早15~30分钟上床睡觉;如果睡眠效率在80%到90%之间,下周维持原来的睡眠时间;如果睡眠效率低于80%,下周上床睡觉时间推迟15~30分钟。利用睡眠限制可以提高睡眠驱动力,缩短入睡时间,提升睡眠深度。简单来说,也就是先提升睡眠效率,再逐渐合理延长睡眠时间(效率优先)。

生理时钟的调节

维持生理时钟的稳定: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保证在上午有短暂的照光。

调节生理时钟:时间治疗法、光照治疗等。

放松训练

通过放松训练可降低焦虑,如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气功、瑜伽等,让失眠者有个放松状态,降低清醒系统过度激活,从而进入睡眠。

友情提醒

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暂时情景性失眠,大部分人能继续正常工作学习或事后补偿回来。但是,如果睡眠障碍每周出现3次,或者因睡眠障碍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时,就应该寻求相关的专业治疗,可以前往医院或者精神卫生中心的睡眠科或睡眠门诊,获取专业医生的帮助。

猜你喜欢

跷跷板床上时钟
神奇的跷跷板
别样的“时钟”
谁拿走了钱
古代的时钟
有趣的时钟
蜡烛跷跷板
FANUC RAM轴在数控伺服冲床上的应用
时钟会开“花”
朋友,我们可以睡在一张床上吗?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