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覆盖层、高烈度地带上承式拱桥抗震设计

2023-10-16曾应祝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全桥拱桥桁架

曾应祝,阳 瑞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该项目所在地为山沟峡谷地带,从地形上看是非常适宜修建拱桥[1],而拱桥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其通常设计在两岸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两岸的基岩为拱脚提供水平推力,而该项目所在桥址区右岸为土质边坡,覆盖层最大深度约为45 m,覆盖层主要为碎石和块石,其无法为拱桥提供足够的推力,因此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减小水平推力、增大边坡抵抗水平推力的能力。而钢桁架拱桥由于其自重轻,产生水平力小,跨越能力大,景观效果好[2],同时其结构延性大,对于拱座变形适应能力强,非常适宜该项目。

针对既有钢桁架拱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李小珍[3]等研究了上承式钢桁拱在多维地震作用下不同部位的损伤状态,为钢桁架拱桥的抗震构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张永亮等[4]对比研究了粘滞阻尼器、BRB防屈曲支撑、速度锁定装置三种不同减隔震措施对上承式拱桥的减震效果,并针对不同的减隔震措施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以上众多研究均是在考虑拱座位置处的地质条件较好的前提下,但对于一侧拱座边坡位于深覆盖层的情形研究相对较少,该文结合该项目实际地质,进行抗震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地质条件

拟建大桥起点侧边坡主要以岩质边坡为主,坡顶表层有少量第四系残坡积堆积物。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的砂岩、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Є3e)的白云岩,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故各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导致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块状,极为破碎。

拟建大桥终点侧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边坡地层结构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的碎石、块石等组成。碎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白云岩、石灰岩,呈强—中风化,粒径大于20 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5%~70%,一般粒径约20~100 mm,大者可达200 mm,含有约10%左右的块石,块石粒径一般为30~50 cm,个别大者可达1.5 m,充填物主要为灰黄色可塑状粉质黏土及角砾。边坡坡脚位置出露有高约8~14 m的寒武系中统西王庙组(Є2x)的紫红色粉砂岩,岩体较破碎。在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413,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156,据此,可判定该边坡在天然和地震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

1.2 结构总体布置

主桥采用主跨236.015 m(计算跨径)上承式钢桁架拱,主桥长度252 m。全桥桥跨布置为(27+29)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252 m(主桥)+3×40 m先简支后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制T梁。拱肋采用平面等截面桁架式结构,主桁上下弦杆组合截面中心线位置处计算跨径236.015 m,计算矢高为47.138 m,矢跨比为1/5。拱桁弦杆中心线为悬链线线形,拱轴系数为1.5。桁架拱采用双片主桁,主桁桁高为6.0 m,上、下游两榀主桁平行布置,两片主桁中心间距为10 m。主桁节间长度采用6.0 m,总体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总体布置图

拱上立柱采用箱形钢立柱,盖梁采用箱形钢制盖梁。

2#拱座采用扩大基础形式,3#拱座基础采用沉井+桩基础的组合基础形式。

主桥桥道系结合梁采用钢梁高度1.6 m,预制板跨中厚度0.2 m,根部厚度0.3 m的形式。横向采用四片钢梁,预制板与钢梁之间通过现浇C50钢纤维混凝土及栓钉结合。

主桥采用全推力上承式无铰拱,在分界墩及拱上立柱均采用HDR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

1.3 结构设计特点

(1)针对右岸基础覆盖层的情况,主拱采用钢桁架拱,减轻拱圈自重并增大结构刚度,从而减小桥梁结构水平推力,同时,终点侧拱座采用沉井+桩基础的组合基础。

(2)拱上立柱采用钢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钢混组合梁,减轻上部结构自重并增加结构延性。

(3)全桥均采用高阻尼支座。

1.4 抗震措施

该桥设置抗震措施如下:

(1)对现浇箱梁、预制T梁梁底设置横向挡块,并加大尺寸。

(2)加大墩顶平面宽度,防止落梁。

(3)设置上部结构梁体纵向橡胶垫块。

(4)横桥向在梁底挡块与墩身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以吸收地震水平力,降低地震力对挡块的破坏。

(5)全桥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减小地震破坏力。

(6)高度大于7 m的柱式墩设置横系梁,并在系梁区域的墩柱箍筋加密。

(7)所有墩柱柱顶、柱脚箍筋加密,并增加主筋的锚固长度。

(8)梁桥活动支座采取限制其竖向位移的措施。

(9)在连续梁联端及钢-混结合梁联端、预制简支T梁各跨的跨端设置纵向限位措施。

2 有限元模型及动力特性

2.1 有限元模型

采用Midas Civil空间梁单元、板单元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主桥上部钢板组合梁的纵、横梁采用梁格模拟,桥面板采用板单元模拟,其余结构均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全桥共有节点3 293个,梁单元3 957个,板单元336个。建模时考虑桩土效应,各层土对桩基的作用采用“土弹簧”方式模拟,根据《抗震规范》钢结构拱桥阻尼比采用0.03。全桥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全桥有限元模型

Midas Civil软件可提供的抗震分析方法有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法。反应谱法以静力的方法求解,在弹性状态下其能够提供一定准确度,但该项目设有高阻尼减隔震支座,需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同时,根据规范[5]拱桥属于非规则桥梁,其对竖向地震作用较为敏感,抗震计算时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为精确考虑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三个方向耦合效应,该次计算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方法[6]。

非线性时程计算所采用的人工地震波由《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

2.2 边界模拟

(1)0#、6#桥台滑动支座按照双折线模型处理[5]。

(2)其余高阻尼橡胶支座按照双线性模型处理[5]。

(3)2#拱座基础置于中风化白云岩之上,模型采用固结边界。

(4)1#、3#、4#、5#墩台均考虑桩-土约束。其中,3#拱座为沉井+桩基础组合基础,对基础附近岸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发现基础桥梁基础附近土体水平位移较大,且随深度减小,影响范围约20 m。因此,为偏于安全考虑,沉井深度23 m范围内的土体对基础的约束均不计,从桩顶开始模拟土弹簧。

2.3 动力特性

桥梁自振特性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为确保在纵、横、竖向有足够振型的参与计算,从而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在3个方向的振型参与质量均应不低于90%。

该桥第1阶振型为主桥横弯,第2阶阵型为主桥纵漂,表明该桥纵、横向刚度较小,该振型对纵向地震力贡献较大;扭转振型首次出现于第4阶,振动模态为拱、梁均出现扭转,表明该桥整体扭转刚度相对较弱。而出现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主梁位于拱肋以上,主梁在纵横向整体处于单悬臂状态,同时由于该桥的宽跨比较小,整体的横向刚度较弱,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加强纵横向刚度设计,拱上立柱在横向采用交叉网格方式,拱上主梁采用桥面连续方式,使结构在纵向整体性更强;主拱采用桁架式,竖向刚度大,主梁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其竖向刚度相对于简支钢箱梁有较大提高。

3 地震响应分析

在地震及恒载组合工况下,取三条地震波的最大包络值作为计算结果。

3.1 全桥内力包络图

从图3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下拱上立柱弯矩相对较为均匀,交界墩墩底弯矩最大。

图3 恒载+E2地震内力包络图

3.2 全桥钢构件应力

全桥拱结构最大应力298 MPa,位于立柱柱底,低于Q345钢的屈服应力345 MPa,全桥钢结构均处于弹性范围。

3.3 高阻尼支座滞回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下高阻尼橡胶支座耗能充分,能够有效地减小传递至立柱顶的地震力,同时支座的最大位移约为60 mm,可确保在地震作用下主梁的最大位移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图4 地震作用下支座滞回曲线图

4 结论

该文以某上承式钢箱桁架拱桥为背景,结合其特殊地形,针对性采用合理的减隔震措施及结构设计,并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全桥钢结构最大应力为298 MPa,均处于弹性阶段,地震作用下结构安全。

(2)针对单侧深覆盖层、地震烈度高的地质,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及抗震措施是可以采用拱桥结构形式的。

猜你喜欢

全桥拱桥桁架
桁架式吸泥机改造
摆臂式复合桁架机器人的开发
水里的“小拱桥”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
水里的“小拱桥”
基于TI控制器UCC28950的全桥移相ZVS变换器设计
开关电源全桥变换器的协同控制
矮寨特大悬索桥钢桁架安装
单相全桥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与仿真
一种实用的大功率全桥ZVZCS变换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