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着”,方为火种

2023-10-16林楚滟

作文新天地 2023年25期
关键词:火种法家播撒

◎林楚滟

浙江省慈溪市杨贤江中学高二(1)班

火种,承载着一代代的传承、一声声的呵护,闯入世间各个角落,最终化为指路的星光。此后,火种顺着岁月潮流变幻出各色姿态。我以火种比文化,万物之美在于鲜活,而火种则汲取其中之变化,自由发展,妙不可言。

火种,不“火”而“活”。先秦之际,百家争鸣,秦国统治者独独偏爱法家思想。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欣赏法治教化,因其既能实现富国强兵,又能满足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而成了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可谓“火”矣。然而它固然优异,却失了份变通,它的核心不变,便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秦朝后期百姓常年生活于战乱之中,这般境地下又如何撑得住严苛的法家思想的禁锢?它有了“火”的地位,却缺了“活”的发展。因此虽然它影响广泛,但终究不再位居主流。

火种,因“活”而“火”。反观儒家文化,于汉朝奠定主流地位,经魏晋的玄学盛行,历唐朝的佛学繁荣,传统儒学不断面临挑战,但正因其“活”,它反倒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儒、道、佛相互渗透,最终形成吸收佛、道思想以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引领着时代奔赴下一段旅程。这样的火种,历经朝朝暮暮的改革创新、日日夜夜的打磨实操后,深深扎根,燃得愈发热烈,舞得愈发生动。

唯有“活着”,火种才有播撒之机会;唯有“活着”,才能创造出无数个瞬间的“火着”。

“活着”,可以孕育春秋数载的光景;“火着”,却只能维持一方、一时的盛大,逝去后除了弥散的烟雾,一切皆空。而今日的文化,也应当“活着”非“火着”。

社会文化的根脉肆意生长,流行的网络词汇五花八门,这些词汇,如同昙花一现,如同流星一闪。单纯为“火”而创造的文化产品,通常缺乏灵魂,缺乏经得起考验的内涵。它们像人的瞬时情绪,今日是“蓝瘦香菇”,明日便能“开森如初”。这些词汇可以“火爆全网”,但它们的“发展”也只能止步于此。没有实质的内涵,再标新立异的外壳也无法装点空虚的内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意义的存在像有着时限的篝火晚会,趁兴而作,在时限过后,熄灭了节外生枝的火点,驱散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劲头过了,也就消逝了。

而文化需要的“活着”,首先是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我们应从方方面面守护并继承,它是血脉,是灵魂所在。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只是一具空壳。其次便是灵活,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所需,发展出适应时代主流的、真正有益的文化。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以不懈的努力,筑起新的文化长城。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播撒生生不息的火种,朝气蓬勃。而“活着”的精华,方为火种。

猜你喜欢

火种法家播撒
火种
点燃火种的地方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播撒纯真的种子
小小书法家
播撒助人为乐的种子
播撒在田野里的少年梦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