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菜共生系统设计构建及运行效果分析

2023-10-16顾川川徐琰斐高霞婷张海耿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26期
关键词:鱼菜水培宝石

顾川川,徐琰斐,高霞婷,张海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0 引言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十四五”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重点工作方向,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鱼菜共生系统(Aquaponics)作为基于循环生物经济方法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水污染处理技术[1-2],是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与植物水培系统相结合的综合农业技术[3-4],利用微生物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磷和有机物等[5]转化成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实现资源和水的循环利用,解决水产养殖引起的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等环境问题[6-7]。

植物部分是除RAS 养殖对象外提高鱼菜共生系统附加经济价值的关键,植物的品种与质量得到可控生产是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8]。近几年,鱼菜共生系统植物部分对柠檬草[8]、中草药[9]、芹菜[10-11]、水雍菜[12]和生菜[13-14]等蔬菜类植物研究较多,对果类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较少,也缺少系统设计参数计算、装备构建和经济性等方面深入研究。草莓具有经济价值较高、水培技术[15-16]成熟等特点,但对草莓为种植对象的鱼菜共生系统研究较少。鱼菜系统研究常选用罗非鱼和生菜作为试验对象,对其他鱼类和植物的关注较少,但罗非鱼和生菜的经济价值较低,且研究也较多。因此,本研究选用红颜草莓和宝石鲈,一是产品经济价值较高,二是为鱼菜共生增加新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探究红颜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和宝石鲈(Scortum barcoo)共生过程中,植物净水情况、鱼类生长情况及应用推广价值。通过集合旋流颗粒过滤器[17]、移动床生物过滤[18-19]、紫外杀菌[20]和浮筏式水培架[21]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运用基于投饲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确立系统关键参数[3,22-23],构建一套草莓和宝石鲈鱼菜共生系统。

1 材料和方法

1.1 系统设计与构建

1.1.1 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到2种养殖对象共用一个生存环境,维持水质稳定是关键。因此,本设计采用RAS 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包括旋流颗粒过滤器、移动床生物过滤器、紫外杀菌装置、冷暖机组和水培系统中的双层水培种植架,鱼菜共生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试验系统总水体量约1.3 m3,设计最高养殖密度10 kg/m3,最大养殖生物量13 kg,最大日投喂量0.26 kg,日换水0 m3。

图1 系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1.2 关键参数计算

(1)移动床生物过滤器滤料体积:根据最大氨氮产生量、填料硝化速率、填料比表面积,按公式(1)计算。

式中,rtan硝化速率,g/(m2·d),温度23℃时,值为0.3 g/(m2·d)[24];SSA填料比表面积,MBBR填料[25](型号K5)比表面积850 m2/m3。

PTAN最大氨氮产生量,kg/d,按公式(2)计算。

式中,Fmax系统设计最大载鱼量,取值13 kg;Rfeed日投饲率,2.00%/d;0.092为投喂每千克饲料所产生的氨氮质量[3];PC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8%。

经计算,Vmedia=0.045 m3。

(2)系统循环量计算

根据移动床生物过滤器滤料体积、填料填充率和水力停留时间,按公式(3)计算。

式中,QTAN系统循环量,m3/h;PR填料填充率,%,本设计取35%;HRT生物滤器水力停留时间,其值为10~30 min,本设计取30 min;计算结果:QTAN=0.25 m3/h。

(3)根据光合作用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总量和光照时间,按公式(4)计算日积累光照量(DLT)。日积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T)是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的乘积,合适的DLT 有助于改善植株生长,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式中,PPFD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到达或通过的光合有效辐射的光量子数,光合作用光量子通量密度,本装置选用LED灯具作为光源,其值为300 μ·mol/(m2·s)。t光照时间,取值12 h,计算结果:DLI=12.96 mol/(m2·d)。1.1.3 关键设备系统使用的水处理装备主要有旋流颗粒过滤器、移动床生物过滤器。以及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双层水培种植架装置。

(1)旋流颗粒过滤器。

作为水处理第一道环节,物理过滤,主要去除水体中粪便和残饵。因为宝石鲈粪便不成形、发散的特点,运用过滤器中心管旋流向下的原理,有效截留较轻的颗粒物,具有沉淀效率高,建设成本低和维护简便等优点。

(2)移动床生物过滤器。

生物过滤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核心技术环节,此次设计采用移动床生物过滤器作为系统的主要生物净化设备。该滤器采用密度小于1.0 g/cm3的K5 颗粒滤料作为生物填料,填充率35%,水力停留时间(HRT)30 min。滤料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之后,密度接近于水,在曝气作用下,滤料在水里翻腾,滤料表面附着生长的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群通过与水完全混合,从而有效降解水中有害物质,负责去除系统氨氮总产生量70%。

(3)双层水培种植架。

水培种植架由水培槽、种植浮筏和LED 灯光组成。水培槽为深液流模式(deep flow technique,DFT),与养殖水体进行循环,为植物根部提供养分和溶解氧。种植浮筏面积1 m2,可提供生菜25~30 株,草莓12~15 株和番茄3~5 株等[2]。本实验采用的人工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能够发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单色光,LED 不仅节能而且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白光LED 的电能转化效率已经达到80%。DLT 在11.5~17.3 mol/(m2·d)之间有利于提高草莓质量[26],本实验DLT取值12.96 mol/(m2·d),可供草莓正常生长。

1.2 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建于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2021年4月2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移动床生物过滤器中K5颗粒滤料进行挂膜处理,以积累硝化细菌,保持系统稳定,正式试验时间自2021年5月6日—6月9日,共持续69 d。系统选用宝石鲈和红颜草莓作为养殖对象,饲料为通威宝石鲈专用饲料,成份见表1。鱼类养殖采用人工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2%,早晚各一次。草莓养殖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每周2次。

表1 饲料组成成分

本研究使用碳酸氢钙[Ca(OH)2]进行pH 调节,并以此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Ca离子的补充[11]。每隔2周向系统中添加螯合铁30 g,以防止草莓植株因缺铁导致叶片发黄等问题。为能满足草莓必要营养元素钾和磷,挂膜结束后,向系统中投入磷酸二氢钾200 mg/L[27-29]。实验期间采用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防护。整个试验期间,除了用于补充因水面蒸发、植物蒸腾和吸收而损失的水,系统不进行水体交换。

1.3 水质检测及数据统计方法

水温、溶氧(DO)和pH等指标采用YSI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检测;氨氮(TAN)测量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亚硝酸盐氮(NO2--N)光度法;硝酸盐氮(NO3--N)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活性磷(PO43--P)采用钼锑抗比色法;钾离子(K+)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指定元素定量法。体质量测量使用磅秤称量。尺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采用Excel 2016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宝石鲈生长情况

系统于2021 年4 月2 日开始运行,为期69 d 养殖试验,宝石鲈生长情况见表2。初期投放宝石鲈24尾,考虑到生物滤器的挂膜周期,运行1 个月后再投放12尾,于5 月6 日,投放总尾数36 尾,养殖密度10.1±1.2 kg/m3。从表中可以看出,整个养殖试验周期鱼类存活率100.0%,平均养殖密度达到13.01±1.36 kg/m3。

表2 实验期间宝石鲈的生长情况

2.2 草莓生长情况

实验期间,草莓生长情况见表3 所示。初期种植草莓共计12 颗,设置的株距、行距分别20 cm,栽种密度是12株/m2。经过一个月的生长,5月10日之后集中3次采摘成熟果实,共计428.51±0.02 g。实验期间,作物周期之间的水果果形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草莓果形指数平均1.11±0.01,其中最大横径33.30±0.1 mm,最大纵径38.87±0.1 mm。

表3 实验期间草莓的生长情况

2.3 系统水质情况

2.3.1 温度、溶解氧(DO)和pH 养殖期间养殖池的水温、DO和pH的变化情况见图2所示。水温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20.0~23.5℃,均在宝石鲈、草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30-31]。其中,实验初期水温较低,实验末期水温较高,采用空调机组和恒温自动加热棒进行调控。养殖期间,平均水温22.23±1.02 ℃,平均pH 7.11±0.58,平均DO 7.38±0.61 mg/L。

图2 养殖周期内水温、溶解氧和pH变化情况

2.3.2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养殖期间,每2~4 d 从鱼池取一定量水样进行TAN、NO2--N、NO3--N 检测,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系统运行的前1个月,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尚未挂膜成熟,硝化细菌不足,随着系统负荷在逐步增加,水体中的TAN逐渐增加,最高达1.03±0.03 mg/L,随后变化范围稳定在0.6~1.07 mg/L。NO2--N在实验开始前期,由于硝化细菌不足,不能及时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情况下,NO2--N质量浓度上升很快,第8天达到峰值0.64±0.02 mg/L,但积累时间较短,而后急剧下降,第20天达到最低值0.024±0.007 mg/L。之后随着系统运行,NO2--N 呈现小幅波动,最终变化范围稳定在0.084~0.293 mg/L。

图3 养殖周期内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情况

养殖期间,养殖池水质的NO3--N的变化情况如图4 所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挂膜期NO3--N 稳步上涨至18.77±2.53 mg/L,是因为草莓在根叶生长期,根部生长旺盛,其附着很多硝化细菌,从而将NO2--N 硝化成NO3--N,因此前期NO2--N 能在短期内迅速稳定。随后,随着投喂负荷的增加,上涨至峰值64±1.97 mg/L,最后变化范围稳定在39.17~62.93 mg/L。NO3--N 质量浓度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一是由于系统不换水,NO3--N会始终积累在系统中,二是由于NO3--N产生量多于水培草莓吸收量,导致其在系统中积累,质量浓度逐步升高与其他鱼菜共生系统变化趋势类似[11-12]。

图4 养殖周期内硝酸盐氮浓度变化情况

2.3.3 活性磷(PO43--P)和钾离子(K+) 养殖期间,养殖池PO43--P和K+的含量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挂膜期间的活性磷(PO43--P)和钾离子(K+)主要来源于投喂的饲料积累,稳定在20 mg/L以内。添加磷酸二氢钾后,PO43--P 的含量迅速升高,最高值159.27±6.66 mg/L,随着草莓生育期转为开花结果期,对于磷元素的需求增加,导致PO43--P减少,随后渐渐下降至50.63±5.56 mg/L。而K+的含量变化较稳定,范围在80.76~96.40 mg/L。主要因为饲料中钾元素含量是磷元素含量的53倍(见表1),随着投喂的积累,K+被有效回收在系统中且含量较丰富,该现象与其他鱼菜共生系统[15]研究结果一致。

图5 养殖周期内活性磷和K离子含量浓度变化情况

2.4 系统耗电量情况

为期69 d的养殖试验,宝石鲈从平均体质量63.3±14.9 g增加至119.7±12.5 g,草莓产量共计428.51±0.02 g,系统共计耗电量862 kW·h(见表4)。系统运行稳定,产出2 种经济产物。从草莓产量上来看,未达到理想的地步,考虑到2 种情况,一是水培经验缺乏,人工授粉不均、环境控制等原因;二是草莓幼苗来自网络平台采购,并未严格筛选符合水培模式的苗种,导致出果率低、植株病害等问题。

表4 本研究鱼菜共生系统电量明细表

鱼菜共生,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渐渐被人们熟悉,投入一种饲料同时生产出鱼和植物,今后可进一步通过提升植物产量、品质来进一步提高鱼菜共生系统生产效率,但一种投入,两种产出,对于养殖技术管理将更具挑战。虽然鱼菜共生系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其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鱼菜共生系统从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耦合型和按需耦合型两种模式。耦合型模式[7]主要是水产养殖单元和水培单元形成一个单向闭路循环,循环水中的氮磷钾等元素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该模式能提高水体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转化率[10],减少向环境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但仅靠饲料作为营养元素来源,因为缺少营养元素供给可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致病。按需耦合型模式[32]主要是水产养殖单元和水培单元具有3种循环回路,可调整为独立循环模式,如植物收成、病虫害等问题时实现2 个单元互不影响的状态,实现按需管理。该模式管理灵活、系统稳定性强,但工艺复杂造成装备和运行成本增加。

本试验采用耦合型养殖模式,探究宝石鲈和草莓耦合模式下的共生情况。从循环水系统水质情况看,平均水温22.23℃,平均pH 7.11,平均DO 7.38mg/L,系统总体运行情况稳定。试验期间,系统中活性磷质量浓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钾离子的质量浓度变化稳定,说明草莓对磷元素需求较大,可适当的增加磷肥,提高坐果率[33]。试验后期,NO3--N 质量浓度保持稳定,表明草莓植株能够吸收利用水体中的硝酸盐实现氮元素的转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循环水养殖鱼类生长情况看,宝石鲈存活率高达到100%,饵料系数1.4,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饵料系数相当[23,34]。史东杰等[35]研究了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锦鲤生长、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显示10%的空心菜生物浮床覆盖面积时特定生长率0.62%,本研究结果显示,宝石鲈的特定生长率0.3%,比较其原因,因鱼菜共生水体中寡营养状态不足以维持草莓果实的生长,添加磷酸二氢钾作为植物的营养盐补充,可能对宝石鲈幼鱼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可更改添加模式和添加量解决问题。从草莓植株生长情况看,单株草莓平均采收果数7.03左右,与营养液水培红颜草莓单株果数6~9.33 接近[36]。Chow 等[21]研究了深流式水培草莓生长和产量的营养要求,研究显示单株草莓平均采收果重74.3 g 左右,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株草莓平均采收果重36.71 g 左右,分析原因,一是试验末期因环境温度超过25℃[36],植株感染红蜘蛛,致病后无法继续生长;二是可能缺少其他微量元素和未及时授粉导致,可适当添加必要微量元素和饲养熊蜂解决授粉问题。

3.2 结论

以实验为目的构建一套草莓和宝石鲈共生浮筏式系统,通过集合旋流颗粒过滤器、移动床生物过滤、紫外杀菌和浮筏式水培架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为期69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宝石鲈生长情况良好,最高养殖密度13.01±1.36 kg/m3,成活率100%;草莓生长情况良好,产量共计428.51±0.02 g。水质情况良好,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分别维持在0.56±0.01 mg/L、0.175±0.019 mg/L和31.13±1.75 mg/L,溶解氧浓度维持在7.38±0.61 mg/L,pH 维持在pH 7.11±0.58。系统平均日耗电量12.49 kW·h。系统运行稳定,产出2种经济产物,为鱼菜共生系统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鱼菜水培宝石
“鱼菜共生”山区帆布池绿色低碳养鱼技术
水培植物霎换水
梁平:鱼菜共生AI工厂示范项目预计12月试运行
蔬菜喝“鱼汤” 笑当好“棚友”——“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太原晋源区“鱼菜混养”模式加快推广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种”棵宝石树
宝石迷踪
宝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