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瘾性行为,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2023-10-16木棉

幸福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思病理性购物

文/木棉

你有“瘾”吗

朋友思思怀疑自己有“购物瘾”,因为她超喜欢逛直播间,然后疯狂买买买。前段时间“618”预售,她一晚上就花了1个多月的工资。第二天醒来,看着触目惊心的信用卡账单、可怜的存款余额。再想想家里还囤着用不完的护肤品、纸巾、卫生巾,一堆没拆过标签的衣服、包包……她又懊恼不已。同事阿水则说,他觉得自己有“熬夜瘾”,白天睡不饱,晚上不想睡。每晚刷手机到凌晨两三点,他都会害怕自己哪天就猝死了。他也不是没逼过自己早睡,可脑子就是不听话。有时是游戏一局接一局地打,有时只是无脑刷短视频、影视解说、美食探店、养猪钓鱼实录……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有“犯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点奶茶;不喝咖啡就难受;一到晚上就想吃炸鸡烧烤;半小时不看手机就不舒服……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上瘾过后是无尽的疲惫和自责。但为什么我们越逼自己戒瘾,就越是上瘾呢?今天,想和你聊聊:正在侵蚀当代年轻人的“上瘾性”行为。或许看完之后,你会知道自己为何会对某些事物“上瘾”,也就知道如何戒瘾了。

“上瘾性”行为

为何越逼自己戒掉,越是沉迷?

首先想和大家强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上瘾性”行为,与要去医院做专业诊断和治疗的“病理性成瘾”,通常相去甚远。

例如病理性赌博成瘾、游戏成瘾、酒瘾、性瘾等。因为很多人在说自己成瘾的时候,是有夸张和调侃的成分在的。就像偶尔emo的人说自己“抑郁”了,偶尔不想社交的人说自己“自闭”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到病理性成瘾的精神疾病的程度。

相反,生活中大部分说自己“上瘾”的人,多数时刻只是喜欢、渴望、重复做某件事。只是有些时候,会一边渴望主动地做这件事,一边又讨厌不够自律的自己。

你或许也试过,想戒掉自己身上的各种“瘾”,却总是失败,然后批评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是做不到?”“我怎么一点自控力都没有!”“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为什么我们越逼自己戒掉,却往往越容易沉迷呢?

就像我的朋友小丸,她总是一到晚上就忍不住吃吃吃,然后骂自己。因为她的身体早已发出“警报”:腰腹软塌塌的脂肪、脸颊隔三差五冒出的痘痘、越掉越多的头发……每次照镜子,她都恨不得扇自己巴掌:“胖成这样,还有脸吃?”

其实小丸不是没努力过。她不知卸载过多少次外卖软件。但到了半夜,又忍不住下载回来。她还经常发“毒誓”,或者跟我们打赌说:“我再也不在晚上9点后吃东西了,吃一口就给大家发红包!”然后,我们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发现小丸半夜又在群里发了红包,附带几句自我嫌弃:“好烦啊好烦啊,我怎么就管不住嘴呢!”“我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真是废人一个……”

事实上,戒掉这些“瘾”,真的不简单。因为我们“成瘾”的大脑,也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变化。首先,“成瘾”的大脑需要更多奖励。我们都听过“多巴胺”,它带给我们奖赏感,让我们产生动力,体会到快感。而在“成瘾”的大脑中,多巴胺的活动力变弱了。如果还想要获得同样水平的奖赏感,得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行。

例如,我们平时吃一顿烧烤就能获得快乐,“饮食成瘾”的人可能需要同时吃烧烤、炸鸡、汉堡、奶茶等,才能感到满足。再者,想要更强的注意和期待。我们睡前随手刷刷直播,不一定会有购物冲动。但“购物成瘾”的大脑一看到主播在试用试穿,很容易唤起与之相关的情绪记忆。即便他们已经拥有一堆衣服鞋子、囤到快过期的商品,仍然会期待购物带给自己的快感,然后鬼使神差地激情下单。

最后,是大脑更难控制冲动。“成瘾”的大脑,额叶功能相对受损——这是负责管理冲动、控制自己的脑区。它让我们能在夜晚控制自己,及时放下手机,让身体早点休息,为第二天储蓄能量。可对“熬夜成瘾”的人来说,ta们的额叶功能没那么强,这件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正如《欲罢不能》的作者亚当·奥尔特认为的:与药物上瘾或对某种物质上瘾不同,“行为上瘾”是你在进行个行为时,大脑里的“停止”键失效了。即便你已经不那么享受,你也很清楚这个行为长期下去,会给你带来伤害,但你还是停不下来。

“成瘾”背后

藏着未被满足的内心需求“上瘾”那么难戒,我们就只能认输了吗?倒也不是。瘾,并不是无懈可击。

早在20世纪,心理学家就提出,一个人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密切相关。其它行为成瘾背后,同样隐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我想起在微博看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总是吃进去超过你需要的食物,那么这个食物不是你的胃需要,而是你的心需要。而我们的心是不需要食物的。它需要爱,需要包容,需要接纳。你多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可能都是在填补你无法被满足的爱的需要。”

所以,与其不断责问自己:为什么你就是戒不掉“瘾”?不如试着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你为什么需要这个“瘾”?

前段时间我和小丸吃饭,聊了很久才知道,她一到晚上就忍不住吃吃吃,大概是从半年前被分手后才开始的。

和前男友在一起时,小丸其实不太开心。因为前男友总是明里暗里地,嫌她胖。那时小丸100斤出头,娃娃脸,有点肉嘟嘟,但绝不到“胖”的程度。小丸知道,这都是因为他有个“白月光”前女友,高挑又苗条。所以她开始想尽办法减肥,逼自己运动、节食、不吃晚饭……然而还没等她减肥成功,前男友就提了分手,和前女友复合了。之后,她开始报复性地大吃大喝。她说,只有肚子填饱时,她才感觉心里不空,至少还有美食陪着自己。

原来,她是在用食物疗愈那个被嫌弃的自己。这样她才会打从心里觉得,胖胖的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哪怕她也知道,爱与安全感的需求,只靠吃是吃不饱的。

而有“购物瘾”的思思,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特别想买买买,好像是奶奶刚离世的时候。从小,思思一想买什么东西,就会被爸妈教育:“我们家穷,你要懂事点,不要乱花钱。”但弟弟出生后,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弟弟想要什么,爸妈就给他买什么。思思很委屈,找奶奶诉苦。奶奶听完叹了口气,然后问她想要什么,奶奶给她买,还经常偷偷塞给她零花钱。就这样,思思拥有了人生第一个彩色发夹、第一支自动铅笔、第一条连衣裙……直到思思大学毕业前,奶奶的病突然恶化,很快离开了人世。

思思工作后,爸爸妈妈开始变着花样找她要钱。今天说弟弟要买东西,明天说他们想送弟弟上兴趣班。思思每给家里一次钱,就会忍不住给自己花更多的钱。就像奶奶还活着,还在偷偷保护和偏爱着自己。对于“上瘾”的ta们来说,爱、自主、安全、自由、掌控感等内心需求,从未被好好地看见和满足过。即便长大后,也可能会像饥饿的婴儿一样,嗷嗷待哺。那些令他们上瘾的事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为了内心需求的替代品。然而,美食、手机、购物、熬夜等,虽然能短暂填补内心空洞。最终还是会像无底洞一般,怎么填也填不满。

理解和允许自己上瘾“瘾”反而可能会消失

想要戒掉不健康的“瘾”,我们得从健康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做起。到底怎么做呢?

挖掘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犯瘾”的时候,不妨先暂停一下。问问自己:是什么引起了这个念头?

此时此刻,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情绪?想点烧烤、炸鸡、啤酒,是真的肚子饿,还是孤单、委屈、不甘心?忍不住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手机真的很好玩,还是想补偿白天失去的个人时间、自主感和自尊感?无论想到什么,你都可以在纸上或者手机上写下来。也许说着说着、写着写着,那些过去埋下的“病因”就出现了:“他凭什么嫌我胖?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为什么弟弟有、我没有?现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人爱我,我就要好好爱自己!“看清过去的创伤,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真实需求。当你理解自己为何上瘾,或许就不会再苛责自己了。

换一种方式“上瘾”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和欲望永远不会消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抑制,你所能做的,不过是终于肯诚实地面对其中的一小部分。强行压抑内心需求,或者强行戒“瘾”,是很难的,还可能变本加厉。不妨先允许自己释放这些被压抑的需求和欲望。关键要在过程中,换一个方式上瘾——更正念地,去吃、看、买……专注在当下,让脑海中那些不甘心的想法、批评自己的声音,被当下的真实感受盖过:这块鸡爪表面是微黄色,挂了一些红油,看起来肉比较厚;放进嘴里,辣味让舌头有微微的痛感,柠檬的酸味也出现了……当注意力集中在嘴里这口食物上、眼睛看到的画面上、想买的物品信息上。它们就可以脱离满足心理需求的属性,回归物品的本质了。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瘾”的力量弱了。

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甚至,还有的人会尝试让自己对某些容易引起积极反馈、得到多巴胺激励的事物、行为上瘾。比如“学习上瘾”“跑步上瘾”“打球上瘾”等,这些“上瘾”行为,反而越做越让人快乐。

多一些自我肯定

当然,除了“犯瘾”的时候,平时我们也可以多用健康的方式照顾自己,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自己。

“今天你又吃到了很好吃的外卖,你可真会选啊。”“你今天比昨天早睡了5分钟诶,你真的太棒了。”“没关系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管你变成什么样,你都是值得被爱的。”研究发现,越是低自尊的人,越可能行为成瘾。

提升自我价值感,就像打造坚固的盾牌,让“瘾”望而却步。当然,心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成瘾”的大脑也需要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瘾”已经非常具有强迫性、不可控,甚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无法靠自己缓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帮助。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危言耸听。食品、手机、购物等“上瘾性”行为,本身当然不至于毁掉一个人。只是,当我们长期用不健康的方式应对内心需求,那身心必将会回馈给我们不健康的结果。

就像朋友小丸,越吃越焦虑,越胖越抑郁,产生了严重的自我厌恶。为了不让自己再胖下去,她尝试了催吐、吃泻药等方式,但过后还是控制不住地继续吃吃吃,已经出现病理性贪食障碍的倾向。后来,是我们几个朋友半劝半拉,带她去了医院。在药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下,小丸终于不再依赖吃来安慰自己,体重也趋于稳定。

她说:“我的好朋友和心理医生,花了很大的力气让我相信,我值得更好的。如果我再早点明白就好了。”

亲爱的陌生人,我想对你说:你也一样,值得被更好对待。世界和我爱着你。

猜你喜欢

思思病理性购物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陆思思作品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田思思作品
圣诞购物季
The Exploration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ist and news media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