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视域下怎样优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023-10-16阮川南

幸福 2023年20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思政

文/阮川南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向学生传递正向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其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职类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必修课,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然而遗憾的是,在高职院校中该课程并未受到重视,且在教师、教材以及教法上不能够符合三教改革的要求。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

教师方面:理念亟需提升,课程效果不佳

在当下,相当部分的高职类院校中教师团队主要包括了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且不同于本科类高校,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兼职教师可以担任辅导员,其中有一部分是校外心理健康教师来担任的。这些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充当着课程教师,还承担着学生们的管理事务,因此这些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被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所占据。加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授关注不大,也就导致了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这两大群体都不重视该课程的革新,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上,由于心理健康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思政基础知识,因此在心理健康知识点与思政相融合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全职的思政教师却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总体上呈现出了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的现状。甚至,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受重视,小部分的任课教师会存下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无心教研与提升,只是通过简单讲授敷衍了事,显然不利于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革新与优化。

教材方面:版本差异,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教材的编撰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尽管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教材层出不穷,在教材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同三教改革的基本要求相比,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依旧存在着完善之处。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在更新速度上比较慢,尤其是东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之间的教材在更新速度上存在着差距,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其教材版本更新的速度要明显快于西部地区院校;其次,不同院校之间的教材版本也不够统一,这主要是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私人办学性质,在教材版本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相较于公办院校,私立院校的教材版本在内容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有的则侧重于职业技能提升,这就导致了即便是同一专业的高职生,由于院校不同,所学的教材版本也会存在着教学差异;此外,个别职业院校的教材版本在展示形式上不够丰富,当下高职生为典型的05后群体,他们对于传统形式的教材兴趣不高,更倾向于电子课程或是短视频课程等。此外,高职专业的教材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内容结构体系,无论是自编教材还是改编教材,主要是侧重于知识讲解与技能实操,局限于学科课程,因此难以充分调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法方面:模式略显单调,思政元素挖掘不深

当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为公共必修课,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一贯重视职业技能教育,且受到师资及教学资源的限制,由此导致了该课程只能够进行大班授课。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然而在高职院校中,该课程的课时也是有限的,加之教师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在教学模式上也略显单调,主要表现为依旧采用单一的板书式教学或者是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师口头讲述,学生被动倾听的模式显然是过时了,也不能够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当堂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数据显示,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逃课率要远高于职业技能课程。此外,由于教材内容不及时更新以及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都导致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师往往是简单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思政理念,高职生也不求甚解,久而久之,一个学期下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水平并没有提升多少,难以达成预期的育人目标。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实践

教师方面:深化思政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教改革视域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技能与教学水平理应同步提升,首先,高职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能够结合当下三改的需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思政意识;其次,教师要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心理教育课程知识,同时通过考评的方式来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养;再者,优化三师型的教师培训体制。学校应当通过对教师团队的定期培训,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以及辅导员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定期进行资格审核,评定三师型教师,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最后,借助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素养,如演讲比赛、讲课大赛等,通过教师之间的专题研讨实现共同进步。

教材方面:构建精品教材体系,凸显高职特色

由于当下部分高职类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针对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三教改革,切实提升教材水准,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首先,积极构建立体多元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体系,重点对该课程的相关教材进行编撰和更新。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可以邀请多方人员参与,如心理教育专家、高职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等,这样就能够从不同角度编写教材,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立体和丰满,而不仅仅是站在心理健康专家的角度进行解读,进而能够真正满足高职师生的教学需求。为了确保公允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通过社会竞标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确定多方编撰主体,也能够吸引优质的出版机构参与到教材的出版工作中来;其次,高职院校可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精品建设工程,重点对精品教材进行汇总,形成一个精品教材资源库。可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带领下对各个院校的精品教材进行搜集,取长补短,最终制定出一整套满足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体系;最后,创建教材标准的遴选机制,凸显出教材中的高职特色。也就是说所遴选的精品教材,不仅仅是全面心理健康知识体系的汇总,更重要的是能够显示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这样才能够满足师生的现实需求。此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要定期进行更新,包括内容章节的更新和经典案例的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确保高职师生能够用到最新颖的教材。

教法方面:丰富课堂授课方法,强化师生的互动

首先,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工作要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通过理论教育,引导高职生树立健全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而通过实践教育,则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其次,强化小组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例如高职生喜爱的心理情景剧或者心理问题讨论大赛等,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能够很好地激发其参与性,如在学习互联网对心理健康影响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指出互联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之处和弊端。通过辩论,学生对该话题进行总结,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好的信息内容可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网络中的糟粕文化则能够腐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高职生自主甄别、趋利避害;最后,借助高职生个体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线上与线下两大渠道,借助便捷的新媒体以及校园宣传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引导学生前来咨询,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综上,可以看出,在当下多变的时代中,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其健全人格的培育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不容忽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教材以及教法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高职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健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