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研究与实践

2023-10-16何彩琴

今天 2023年2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关怀人文

何彩琴

(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道口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引言

所谓人文关怀即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在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人文关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重要助力,能够显著推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与完善。所以教师应该寻求多种方法来使人文关怀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助力学生成长。

1.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稳固学生的精神家园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所以他们经常会被外界事务所干扰,情绪出现明显的波动,这导致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稳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或者是精神状态出现异样,或者是教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缓解相关的焦躁等不良情绪,学生很容易陷入低迷情绪中无法自拔,甚至他们的精神家园也会崩塌。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急需关心的年纪。教师在德育课堂上渗透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使学生能够明显体会到有人在关注关心自己,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同时,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放大自己的优点[1]。另外,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也会加强对其他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此一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也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学生在与他人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吸收来自其他学生精神世界的精华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比如,教师为调整学生居家上课的焦躁情绪,帮助学生稳固心理防线,特意在线上为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师显示在课前向每位学生进行了提问,询问每个学生如今的情绪状况,以及心情低落的原因,然后教师依次为每位学生找到了疏解情绪的方法,并且在课程结束之后还继续跟踪学生的情绪状况。学生们的焦躁情绪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找到了突破口,精神家园得到了稳固建设。

1.2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教师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小学生并不相同。这就经常会导致教师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时,学生因为理解偏差而不能掌握教师传授信息的真正含义。如果教师不接近学生,不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教师就无法找到学生退步,甚至是出现精神危机的原因。任何一个人都会出现消极情绪,人们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多种多样,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影响,他们情绪的因素也会不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够加深对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结所在。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教授不顺利的情况。教师在没有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盲目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反作用,使教师的一切努力变成了无用功。小学阶段是学生为以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产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道德品德的重要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从而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来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最终达到顺利传授课程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目的[2]。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的教学之后,发现存在有的学生不认真进行卫生打扫的问题,所以教师便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询问学生具体的打扫情况。经过了解,教师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认识的集体的重要性,他们私下里还是秉持着家长或者是其他长辈会为他们整理好一切的想法,所以他们认为学校中的清洁人员会帮助他们进行卫生的清理。针对这类情况,教师意识到是自身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差错,由于教学语言的不恰当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集体认知。于是之后教师便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易理解的教学模式重新为学生普及了集体的意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认识到了自身教学方式的短处,通过整合学生意见,成功的改进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人文关怀的实践探究

2.1 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就是因为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搭建还不稳定,所以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融入课程学习当中。适宜教学环境的构建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重点,另外还要符合学生的审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课程的中心内容教师还应该尽可能保证学生能够通畅的寻觅并且理解课程内容重点,如果教师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设置得过于繁杂,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逐渐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路上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大作用。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相较于课本而言,电子设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符合学生审美的课程视频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图片、影像等能够使学生在视、听、说等多个感官方面接触课程内容,进而保证了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融入课程的学习当中,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材课本上所描述的课程知识学生还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而教师辅助以图画、影片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把握不足的问题[3]。

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的墙壁上,走廊的墙壁上,或者是在校园内的宣传栏上张贴相关宣传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海报和宣传标语。海报和宣传标语的选择,也必须同时兼具道德规范作用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如果道德宣传标语设计的内容过于深奥,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完全的理解,那么这个道德宣传标语就失去了规范学生行为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标语和海报的绘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体现宣传标语的深刻含义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宣传标语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张贴到校园的宣传栏上也会提高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导员,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可以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更为顺利。家长在家庭中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得学生在校园和学校内都能体会到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也会被这种教学氛围所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改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健康看电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看电视的重要性,让学生绘制“错误看电视的坏处”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在了教室的墙壁上,教师还特意关心了班级中近视的学生,嘱咐他们科学用眼。学生们在浓郁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了亲切的人文关怀。

2.2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的进行变革,学校的德育教学也逐渐呈现多元化[4]。在学校德育教本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人文关怀的比重逐渐增大。紧紧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深意。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具备真理性。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体会人文关怀,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领悟人文关怀的具体含义。

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行动力强,相较于布置课程知识作业,学生会更倾向于进行动手的实践活动。教师安排在校园内进行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若教师布置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活动,同样起到增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促进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增进亲子关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中的福利组织如福利院等进行慰问,让学生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也能在与福利院中同龄人的交流中获得新的生活体验,丰富他们自己的人格。或者,学校可以在适宜的时间举办运动会,帮助学生将学习中的压力释放出来,还能起到强健学生体魄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节日活动。比如,在母亲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母亲互换身份,让学生站在母亲的角度体会母亲辛劳,加深学生对母亲及家长中长辈的理解,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又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包粽子比赛,邀请家长到学校内和学生一同进行比赛。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学生能够理解的有关少数民族的特色视频,并通过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已经对于各民族都十分的憧憬,他们十分庆幸生活在如此多姿多彩的中国,他们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各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2.3 加强教师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

许多教师虽然已经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渗入了人文关怀,但是只是浮在表层,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的形式化比较明显[5]。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还被传统教学观念所影响,还是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对于道德教育这类对学生的升学影响不大的教学内容,大多教师都并未细致研究。因为教师的这种不重视情况,将教师看做引导人的学生也有学有样,并不认为道德教育对于他们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用处。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教师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授课,学生也不认真听课,甚至学生还在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时候解答其他科目的作业。

所以学校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和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为教师的道德教育设定高效可行性高的教学目标,并严格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允许教师出现散漫教学的行为,更不允许教师占用道德教学的时间来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行动起来,从多方面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定期开展交流会,互相交流对方在德育过程的教育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整体德育水平的提高。为了引起学生对于道德学习的重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道德教育过程提出看法和意见,或者教师可以下发调查问卷,询问学生理想中的道德教育的开展方式,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在课程的主体性,还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道德学习当中。

学校方面可以请道德教育相关的专家到学校内开展讲座,教师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教学技巧,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还能面对面地向专家交流请教教师们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在专家的加持下,教师一定能够在道德教育中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

比如,为了提高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教师人文关怀的能力,学校特意成立了监督讨论小组。监督小组会在教师进行授课时进行旁听,做好课程反馈。所以相关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相应地监督人员对课程的进行速度、学生的反映情况等等都进行了评价与反馈,教师依据反馈结果调整了教学方法。经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地改进。另外,学校成立监督小组,使得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相较于之前,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钻研道德教育的课程内涵,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结语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底线,他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进一步与发展,最终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建设的最主要的接班人之一,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是祖国伟大事业建设的保障之一。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主要引导人,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中,为最终学生向全面型人才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关怀人文
人文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