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与优化探究
2023-10-16唐彩玲
唐彩玲
(东乡族自治县幸福学校 甘肃 临夏 731400)
引言
汉语言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毕竟中国母语传承及发展本就无法离开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否做好这一项工作本就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弘扬及发展人类人文精神风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就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其明显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不足、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有待优化等等,这自然大大限制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提升及发展。处在这一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也需做好相应的优化及教学调整,以此来真正提升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
1.1 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不足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科技技术也得到了显著发展,汉语言文学却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了颓势[1]。纵观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即可发现,其教育理念十分滞后、教学方式也十分传统,越来越多的学者会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这种环境下自然也就缺少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队伍。纵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情况即可发现,其大多是侧重于语文教材知识讲解,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明显尚未起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其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不足,部分教师即使想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也无法保障教育效果,最终自然无法确保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高效开展。
1.2 汉语言文学教育目的尚未明确
就当前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自满的情况。具体而言,在语文这一学科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环境下,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也越发的重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会认真教导学生学习古文,可是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最终目的却尚未形成正确认识,大多还是为了应付各项考核工作,毕竟汉语言文学考试题目就是学生获得高分的关键部分。在这种错误认知下,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价值自然无法真正发挥出来,学生很难感悟其背后深意及内涵。
1.3 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有待革新
就现如今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不少教师都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的革新,这促使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滞后,很难真正满足教学实际诉求。传统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是侧重于知识讲解及传授,这促使课程教学内容也缺少灵活性及多边性,学生大多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真正保障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2]。汉语言文学教育本就是实用性、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仅要凸显出课程专业性特点,还需要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的把握,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1.4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不当
就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方式不当也是限制这一课程价值得以发挥的关键。小学生日常接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本就较少,这促使其在理解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再加上古文本就与小学生相距甚远,其语言表达方式差异更是明显,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还是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自然也就无法确保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更甚至还会加重学生学习抵触情绪,大大限制学生发展与提升。
2.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优化对策
2.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及教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所以要想真正优化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自然要先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这可谓是教育活动高效开展的关键[3]。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身为学科教师不断夯实自身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时,则需要主动创新、努力专研,先让自己成为汉语言文学专家,这样才能在教学课堂上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有序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从而提升教育效果。针对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发展情况,各教师可以强化教育交流,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相互学习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及教育能力,这样就能让师资队伍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得以提升,确保小学生能够从小接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
2.2 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影响,滞后的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也是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学生也很难真正深入理解与把握汉语言文学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革新滞后的教学理念,并且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目标进行明确,最好是能够围绕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目,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学生汉语言文学掌握与理解度,确保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的时候,传统模式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大多是从作品创作背景、作家生平经历来作为切入点,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无法真正将汉语言文学教育目的有效落实下去[4]。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自然要革新教学理念,在课程实践期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围绕着教学目的来引导学生自主鉴赏与品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及共鸣,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高质量开展。
2.3 革新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
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的时候,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需关注学生技能提升,所以传统教材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以此来提升课程内容趣味性、应用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仁爱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开放式教育来加强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时确保教学技巧合理性,并且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这能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参与度,深化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的把握,从而真正提升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
2.4 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本就是一门覆盖文字、文章等多样化形式的课程内容,教师在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自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毕竟教学方式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在课程实践期间借助以下几种方式来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
(1)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现代化教育不断普及及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开始步入教学课堂[5]。为此,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来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吸引力,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学习中,从而提升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视频,借助生动、直观情境来帮助学生真切领悟作者时代背景,并且在虚拟的情境中深化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2)故事教学法
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本就一项极具特色的课程,且内容也呈现出了含糊且乏味的表现,不少学生不仅无法感知其魅力,还会觉得十分的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自然也就很难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上感知传统文学魅力,很少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最终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自然无法保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加大对故事法的应用,这不仅能够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也能很好地点燃学生学习内动力,从而真正优化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上,借助一些童话故事,或者是古今中外文人趣事来为学生讲述故事,这能让学生在故事聆听中思考与学习,也能深化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把握,从而真正提升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要想高质量开展,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分组,然后再围绕着汉语言文学教育目标来组织各个小组学生展开合作讨论、互动交流,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深入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重要举措[6]。为此,教师在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思维碰撞,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内容,进而真正提升教育实效。
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任何学科教学方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诉求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则是现如今多元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发展、文化传承有着良好的促进效果。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科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教育现状来做好优化与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将汉语言文学教育价值有效发挥出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