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迂回穿插

2023-10-15原浩良田率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李存勖梁军汉军

原浩良 田率

兵法解析

古代军队在行军打仗时会选择不同的路线。“直道”指直接走最近的路,强调从正面进攻敌军;与之对应的“迂道”,则指绕道走弯路或远路,强调绕开敌人的防线,穿插其侧后方进攻。《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强调“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意为趁敌人来不及防备,走敌人毫无预料的路线,打击敌军防备的薄弱点。

迂回穿插,是中国古代兵家对进攻路线的战术优化。这一作战思维,是要在与敌人陷入正面对抗时,打破战场僵局,避免蛮打硬拼的持久消耗,通过绕弯路、走远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侧后方的薄弱点,以达到避实击虚的奇袭效果。

 木罂渡河示意图(绘图/骆玫)

韩信伐魏之战

公元前205年,楚汉争霸时期。原本臣服于汉的魏国听说汉军于彭城战败,立刻投向了楚国。魏与汉隔着黄河遥遥相对,若不平定魏国,汉军的物资便不能被顺利地运送到对楚作战的前线。为了掌握争夺天下的主动权,刘邦派韩信率军伐魏。

当年农历八月,韩信率军抵达临晋(位于黄河的一个渡口,今陕西大荔东朝邑西南),临晋渡口又叫临晋关,是汉魏之间一处重要的城镇——离渡口不远就是魏国的军事重镇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此,魏王豹在叛汉后,派重兵把守这两个城镇,以封锁刘邦东进的道路。

韩信深知临晋已经被魏军围成铁板一块,强攻未必能胜,想要破魏必须迂回绕路。于是他让将领灌婴在临晋大量征集船只、加紧操练,做出汉军即将在此出兵的假象;自己却率步卒悄然北上,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了临晋百里之外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口。

韩信别出心裁地用木头将一个个酒坛、酒罐夹在一起,捆成简易的浮渡工具——木罂,汉军便乘着木罂渡过了黄河。渡河后,汉军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击败了驻守于东张(今山西永济东北)的魏国将领孙遫(chì)功,随后进击仍固守于临晋渡口的魏军。不仅如此,黄河西岸的汉将灌婴此时也率骑兵强渡黄河,魏军被两面夹击,难以抵挡汉军的攻势,大败。

韩信乘胜追击,活捉了魏将王襄(xiāng)和仓皇逃窜的魏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河东五十二县。

刘秀伐公孙述之战

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刘秀决定进攻盘踞在蜀地的公孙述。刘秀兵分兩路,命中郎将来歙(xī)于陆路进军的同时,又派南大将军岑彭于长江水路进军,打响了灭成都之战。

岑彭画像

农历六月,岑彭的水路大军抵达了江州(今重庆),准备向西进攻公孙述的都城成都。公孙述急忙将成都的所有兵力都动员起来,命麾下两员大将——王元、延岑于都城东部自北而南摆开阵势,又派遣2万余兵马守卫黄石,保护成都侧翼。

岑彭率部一路前行,在涪(fú)水(今涪江)东岸驻兵,看起来像要从正面进攻成都,但其实他只在此保留了5万兵马,用来虚张声势、牵制敌军。布置妥当后,岑彭立刻乘舟返回了江州,他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江州和黄石的守军,随后又率军从黄石出发,疾驰2000余里,袭取了成都南面的武阳(今四川眉山彭山区东)和广都(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东南)。

广都是成都城南的重镇,因为它和成都之间仅相隔50里,攻下它,便打开了成都的南门。公孙述听闻广都被破,惊诧地感叹道:“是何神也!”

驻守于成都东部的延岑大军万万没想到汉军的进攻能够如此顺利,就在此时,驻军地点四周的山上突然出现了汉军,他们在山上张起军旗、击鼓呐喊,声音震动了整个山谷,本就惶惶不安的延岑大军根本无力与汉军作战,毫无士气地四散奔逃。汉军继续向西进攻,成都东边的门户亦被打通。一年后,公孙述在出战时被汉军击伤,当晚毙命,延岑随即投降,向汉军献上了成都,刘秀最终统一全国。

邓艾伐蜀之战

公元263年,农历九月,魏相国司马昭兵分四路——四路将领分别为钟会、邓艾、诸葛绪、王颀(qí)——进攻蜀国。蜀将姜维识破了魏军的计谋,早早退至剑阁防守。

因为蜀军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因此钟会来到剑阁后屡攻不下,只得与姜维在此地对峙。见钟会受阻,魏军另一路的将领邓艾决定兵行险招、奇袭成都,于是他来到了阴平(今甘肃文县鸪衣坝)。阴平离成都很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不过几百里,从这里进攻成都,不仅可以避开蜀军的主力,还能够绕开险隘的剑阁。但是,这也是一条极为险峻的路线,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道路,走上这条古道,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

农历十月中旬,邓艾精选士卒万余人,携带劈山开道的工具,自阴平登上摩天岭,凿山开道、遇水搭桥、穿越险阻,艰难行进几百里。士卒们衣衫褴褛、形容憔悴、苦不堪言,甚至有一些人不慎失足坠入深谷。

终于,他们走过了这条古道,来到了杲(gǎo)阳关(今四川青川北十余里处)。此处是蜀国大后方,没人想到魏军会从阴平袭来,毫无戒备的蜀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蜀将田章被俘。士卒们稍事休整后,邓艾又率军突袭江油,打得蜀将马邈措手不及。没过多久,邓艾又在绵阳大败蜀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刘禅再也无力抵挡魏军,只得投降。

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中,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艰险、战果也最为辉煌的奇兵偷袭行动,也是迂回奇袭的典型战例。立国50多年的蜀汉,就这么在几千名魏军的奇袭之下灭亡了。

李存勖(xù)灭梁之战

917年至923年,后梁与后唐在黄河下游展开激烈会战。后唐军队在统帅李存勖的率领下数败后梁,打得对方一退再退,最终退至黄河,试图利用天险抵抗李存勖大军的进攻。

923年农历八月,梁帝朱友贞下令,摧毁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的黄河堤坝,让黄河水淹附近地域,以阻挡后唐大军前进。李存勖见黄河岸边一片汪洋,便率军驻扎下来,与梁军对峙。

当月,梁军的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向唐军投降。他向李存勖献策说,如果现在可以命精骑五千疾驰而下,直抵大梁(今河南开封),擒其将领的话,一定能于旬月之间决定天下。

 邓艾伐蜀示意图(绘图/骆玫)

李存勖闻言大喜,他力排众议,于农历十月初二亲率大军掉头向东渡河,随后又在半夜时分渡过汶河(今山东大汶河),一战击败了梁军名将王彦章,占领了中都(今山东汶上)。这时,唐军将领基本都希望李存勖乘势东进,把疆域一直扩展到海边,再回头与梁军争斗。而康延孝和大将李嗣源则与众不同,他们劝说李存勖按照既定的战略奇袭大梁。

李嗣源认为,虽然王彦章被擒,但段凝未必知道唐军的行军路线,因为哪怕传令兵日夜兼程,也要3天时间才能将战报送到段凝手上,就算段凝得知了消息,他的救援大军也需要好几天时间渡河。而唐军此时距离大梁都城很近,昼夜兼程的话,两天两夜就能赶到,梁军根本来不及回援。

李存勖听罢,命李嗣源率先锋部队倍道兼行、迂回行军,这样便可以避开梁军的主力直捣大梁。此时,大梁城中仅有数千守军,梁帝朱友贞惊慌失措,根本无法抵御唐军。农历十月初八,梁帝朱友贞绝望自杀,立国15年的后梁自此灭亡。

迂回穿插的战术不仅闪耀于古代战场,在现代战争中仍有用武之地。通过运动分割的方式,己方军队可以占据局部优势,击破敌军关键节点,从而形成滚雪球一样的战场态势,掌握战场主动权。

你还想了解哪些谋略?请扫描二维码告诉知力君,我们将邀请专家为你解读!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韦英章)

猜你喜欢

李存勖梁军汉军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为何被乱箭射死
一代战神失天下
李存勖的历史机遇
成语名场面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封底人物简介:梁军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韩信背水一战
后唐伶人和他们的玩偶李存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