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國道路”要義七條

2023-10-15吳昊

澳门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義時代建設

吳昊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奮鬥和命運,始終與道路的探索和選擇、思考和實踐、自覺和自信、堅持和發展息息相關。中國道路就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

一、中國道路的主題是什麼?

十八大以前,公開的文獻一般說是“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十八大以後,又增加一句話,這就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回答“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中國道路是怎麼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四個“走出來”是由近及遠地概括,主要是揭示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從中國道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來說,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道路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纍的根本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裡說了三條道路。其中,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也可以分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是成功的,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了艱辛探索,為中國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總的來說,這三條道路中,後一條都是在前一條的基礎上探索出來,最終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自1982年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後,從十三大到二十大,八次全國黨代會報告的標題分別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歷次黨代會報告的標題都一以貫之地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關鍵詞。由此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並且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其開創性的標誌,即常說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有其現實的實踐積纍,即常說的不斷深入推進的“改革開放”;有其階段性的前進過程,即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成功開創”、兩個世紀之交的“成功推進”、新世紀初期的“成功堅持和發展”、十八大以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些都是黨的文獻中的正式表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發展過程的簡潔概括。

三、中國道路這個概念

是怎麼形成的?

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4年6月,他明確講,“總的來說,這條道路叫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這前後,關於“這條道路”,鄧小平分別使用過“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國自己的模式”、“中國的發展路線”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等概念,意思基本等同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江澤民在對外交往中,談到前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西方發達國家的道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方式選擇時,一般都用“模式”這個概念,而談到中國,則用“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指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比如,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指出:“各國人民都有權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1999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中指出:“中國既不能照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也不能硬搬其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模式,而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

胡錦濤則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來指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比如,2004年他在羅馬尼亞議會演講中說:“應該尊重各國根據各自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2008年他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提出,要“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在這期間,有的文獻則直接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模式”這個概念。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國際上關於‘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等議論和研究也多了起來。……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鬥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第一次明確用中國道路來代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從此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常簡稱為中國道路。

四、中國道路有兩層含義

“大含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簡稱。從十三大到十九大,七次全國黨代會報告標題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道路的含義都有標誌性的拓展。其中有兩句根本結論:一句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另一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小含義”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文化並列的道路,主要指具有實踐性的,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國防外交方面的大政方針。這當中又可分為兩層:一層加“社會主義”,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等;另一層只有“中國特色”,如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國特色衞生與健康發展道路、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等。

這些具體道路都不是隨意提出來的,它們在實踐中都有一個形成和發展過程,都有比較明確的內涵。還沒有明確內涵的或者還沒有定型的領域,就沒有提升到道路層面來表述。

五、中國道路的四種形態構成

中國道路有四種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理論、制度、文化。

中國道路的實踐形態,又稱發展道路,是上面說的“小含義”定位裡的中國道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以及在基本路線上延伸出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這五大建設途徑,以及“四個全面”戰略,等等。

中國道路的理論形態,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道路的制度形態,包括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概括了中國道路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內容。其中關於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分法很重要。

中國道路的文化形態,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六、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

有三個基本依據

一是基本國情依據,即黨的文獻中表述的總依據,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以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個歷史判斷。

二是社會主要矛盾依據,即根據基本國情延伸出來的對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這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三是現實發展依據,即我國經濟社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纍和發展變化的過程。"這段論述打開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新時代中國道路的認識視野。

七、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

道路的前進方向

明確中國道路的基本依據,有助於理解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道路,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從而牢固把握中國道路的前進方向。所謂前進方向,就是我們在這條道路上主要做什麼,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去做。

中國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靠著這條道路,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正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具體來說是分兩個階段推進: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內生產總值要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要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是新時代中國道路的前進方向。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道路,還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和基本方略。基本方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來的,一共有14條必須堅持的內容。它總結了中國道路的新鮮經驗,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國內社會關係和國際政治關係等各個方面,體現了中國道路在治國理政方面的鮮明特點,也是對新時代中國道路前進規律、途徑和方向的具體揭示。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的歷史任務,不只是“迎來”,而且要“完成”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望黨的一百年奮鬥歷史,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替疊伸的接續奮鬥過程。

為站起來而奮鬥的行程中,有富裕方面的追求和實踐,有能夠促進民族復興的積極因素和社會力量的成長積纍;為富起來而奮鬥的行程中,有進一步站起來和逐步強起來或者在某些領域已經強起來的表現;為強起來而奮鬥的行程中,不僅有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從而更雄偉地站起來的含義,而且也是鞏固、拓展和升華富起來的過程。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路而來,也將沿路前行。正如俄羅斯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那樣,“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怎麼辦?在未來的行程中,唯有牢固樹立道路自信!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

猜你喜欢

主義時代建設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先秦的“實用主義”
I Love You, Dear China
無障礙環境建設仍需補短板
开往香格里拉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e时代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