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识香
2023-10-15许丽虹
许丽虹
红袖添香,是个让人颇起情思的词,代表一种精致的生活情趣,深受文人喜爱。
具体到“添香”这个动作,是否指抽出一根线香,往香插里一放,点燃即可呢?
非也。
在《果老仙踪图》中,石壁悬生蟠桃一树,垂实累累。树下张果老皓首庞眉,褒衣博带,拄杖坐盘陀石。旁有仙女二人,一位添香宝鼎,一位执如意侍立。来看添香仙女,她正从一香盒中取出香丸,欲投入鼎式炉中。
这香丸,才是“红袖添香”的“香”。
气味各不掩盖
香丸不是某一种香,而是合香。
合香,或叫“和香”,是指将不同的香料以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经炮制、混合所制成的香品。
为何要合香呢?每种香料有各自的特性,阴阳燥湿利害贵贱各不相同,需要搭配使用以趋利避害。南朝范晔《和香方》首次提出了“和香”的名称,文中写道:“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
南宋后期写《陈氏香谱》的陈敬,将合香的因由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
对气味的艺术创作
合香是调香者对香味的艺术创作,一款好的合香需要反复地调和与调整,才能获得所需的特定香气香韵。
合香所使用的原料,大致有三类:首先是构成主体香韵的香料,如沉香、檀香、降真香等;其二是用作调和与修饰的香料,如甘松、丁香、藿香、零陵香等;第三,是用作发香和聚香的香料,如龙涎香、麝香、甲香、龙脑等。所谓发香,即令各种香料成分均挥发出来。聚香,便是使香气尽可能留长。
合香,并不像抓中药那么简单,将各种药材配伍完成就行了。一般来说,要先收集香材。按照“君臣佐使”和“七情合和”原则,并根据个人的品位,取到所要用到的香材。
香材不仅影响气味,还影响到焚香时間及出烟情况。比如:龙脑能降烟,海南降真香能聚烟,龙涎香既能聚烟又能延长焚香时间。草叶花瓣类草本香料烟气会大一点,木本香里油脂含量高的香料烟气就能小一点。用的合香香料不同,烟的颜色也会出现不同,有的褐色、有的灰白、有的灰中泛青等等。
第二步,捣香。即研磨香材,这非常考验耐心与耐力。香材一定要捣得恰到好处,若太细,香一下子就烧没了;若太粗又气不和;若是水麝(麝的一种)、龙脑香之类,必须用专门的器具来研磨。
第三步:炼蜜。研磨后的香材,要用炼过的蜜来做黏合剂。
未经加工的生蜜含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炼蜜能使蜂蜜“出尽水汽,经年不变”。炼蜜的难度在于火候的掌控。所炼时间不够,水汽不曾出尽,香品在保存过程中会发霉长毛。但若炼过了,则有焦气,破坏整体香韵。要炼到浓缩成小珠状、且滴水不散程度,但也不可太过,过于浓稠和香则不匀。
炼好的蜜,需晾凉方可使用。一是因为合香中的龙脑、麝香、沉香等香料,高温会损耗它们的香气;二是热蜜倒入香末,会使整个香团变成“面疙瘩”。这个做过面食的人都有体会。
第四步:揉香。捣炼好的香泥,需得手工搓揉。要反复揉捏,直至香泥无裂、不粘手为止。然后,捏制成自己喜欢的造型,或香丸、香饼,或脱模具为微小的花型、叶型、如意型等。
最后一步:窖香。香品制好后,各种原料还未充分融合,有燥气,香韵出不来。因此要放入干净的瓷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根据合香配方不同“窨月余”“贮磁器,地窨一月”“磁器封,窨二十日”“磁盒封窨一月许”“入新磁罐内,封窨十日”等等。
“隔火熏香”香渐散
“隔火熏香”是合香唯一的使用方法。
“隔火”,即是用一个隔片将香丸、香饼与炭火隔离开来,避免香品直接接触炭火。隔片须传热性好、美观实用。常用材质有陶片、云母、玉、银、石、瓷、铜等,《香乘》中提到“玉钱”“银叶”“玉片”,很是奢华。南宋胡仔就曾在《春寒》写道:“小院春寒闭寂寥,杏花枝上雨潇潇。午窗归梦无人唤,银叶龙涎香渐销。”
虽然“隔火熏香”不如“直接烧香”来得直接,但这种“只闻香气不见烟”的品香方式,却能使香品的香气释放得更加舒缓,香味更加醇和宜人,有种悠然自得的境界,颇有“红袖添香伴读书”的情趣。这是两宋时期最为流行的高雅细致的品香方式。
“合香”,不仅仅是按香方做出来的香品。当焚香时,周围的人、树、花,所处的季节、天气、时辰,自己的年龄、心情、身体状况等等,都是“合香”的要素,不同时间闻到同一款香,感受也是有差异的,一期一会,世当珍惜。
(源自《杭州日报》,梅之傲荐稿,有删节)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