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纪录片的多维价值探析
——以《老区乡村梦》为例
2023-10-15邢菲李海华
◎邢菲 李海华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的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老区乡村梦》聚焦于江西赣南革命老区,将镜头对准赣南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人、事、物,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乡村振兴影像背后尤为丰富的、立体的农村与农民形象。作品通过板块化叙事将故事分为5 个板块,分别是《热土脐橙丰》《茶香情满园》《蔬影映桃江》《新风绘古村》《奋进新征程》,将多个故事情节统摄在乡村振兴的主题下,展现了新时代革命老区的新发展、新成就、新面貌,以及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丰富内涵。
一、人文价值:平民化视角下农村形象的真实呈现
毋庸置疑,人文关怀一直都是纪录片中情感表达的主题、方式与维度,也是其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艺术优劣的评判标准。同时,“一部纪录片独特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在蕴含的人文价值、独特创新点等,注重对情感、品德、思想等精神层面内涵的个性化呈现。”①
在创作实践中,纪录片要体现人文关怀,就要始终将“人”作为主题要素,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融入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情感。“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反映‘人’的生存环境、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等,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②《老区乡村梦》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喊口号、大制作”的刻板印象,从“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出发,以平民化叙事视角表现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庸常与琐碎,却又以小见大,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在时代洪流之中,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的人文主义精神与素养。无论是在困难面前不肯放弃、坚持奋斗的村民们,还是始终为村民着想而不被理解却又义无反顾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妇联主任,抑或是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都充分彰显了奋斗者的鲜明个性,代表了乡村振兴伟大进程中不同人群的缩影。
在第一集《热土脐橙丰》中,来自江西瑞金市脐橙专业村武阳村的邹海在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和舒适生活而选择返乡创业,不断研究改进脐橙的种植方法,探寻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打开脐橙销路。在面对脐橙遭受冻害的困难时,他困惑于是否补种,不断与人沟通,寻找解决方法,丰满地展示了新一代农民的时代面貌。正是这些普通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紧跟时代步伐,将自身的人生追求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时代的需要与发展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平民化的影像修辞让观众感受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真实事件,诠释了人类共通的生存意识与生命感触,充分彰显了该纪录片的人文价值。
“乡村纪录片只有多贴近百姓生活,才会发现不一样的故事。创作者应运用平民化视角,关注小人物的生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故事,展现当今社会生活的时代精神。”③为力求影像的真实与生动,《老区乡村梦》通过确切、简明的画面语言承载浓厚的反思意味,以他人之境来反观自身,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总导演唐健回忆时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深入江西境内的多个村庄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拍摄,一直在抢拍与抓拍。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为保证画面的生动性与真实性,跟踪拍摄也成为许多乡村振兴纪录片为展现农村真实面貌而使用的拍摄手法。这种拍摄过程虽然艰难,但当镜头聚焦于农村劳动人民时,展现的是大众群体积极乐观的生存状态以及草根奋斗者的形象,真实记录农民群体的生存状态,蕴含了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全面深入的叙事视角进一步使得观者产生不同的“感官真实”,更好地引起观者共鸣。
从画面造型语言的层面来看,《老区乡村梦》通过对赣南地区人们生存状态的现实观照,利用纪实性的光影手法,以自然光线为画面的主要光源。片中高频率出现山区梯田的航拍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和人们居住环境的和谐之美,为观众提供了具身化的沉浸体验。影像的纪实性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展现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的同时,也在叙事中倾注了创作者的理性之思,让人物做生活的观察者、见证人,而不仅仅是参与者。该纪录片在声音的处理上,尽量保留了拍摄环境的同期声,并以人声为主,且人声保留着当地村民的口音,充分体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俗,使观众能感受到当地朴实的民风民俗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人文性。
二、文化价值:乡土文化展现与文化自信建构
乡土文化由朴实纯真的田园文化构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纽带,充当了民族和国家文化联结的助推器,在建构国家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土文化凝结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共同经验。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乡土文化已上升为无数个体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乡村文化的传播也因之历久弥新。
纪录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成为乡土文化传递和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手段和交流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纪录片在视听语言的编码过程中,将文化使命肩负于身,打破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等一系列二元结构,对乡土文化进行了重构,有效增强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建构了乡土文化的归属感。在此类型纪录片的传播过程中,乡土文化符号的重新编码和解码激发了观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为赣南乡土文化的美丽符号,赣南老区的脐橙、茶叶等自然特产也是与外界的联系纽带,极具纪念意义与象征意义。《老区乡村梦》中,赣南脐橙、赣南森林小火车、桃江蔬菜、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已成为展现赣南乡土文化的符号。在拍摄上犹县园村时,第二集《茶香情满园》以茶叶为主要影像符号,讲述了大学毕业生陈开敏在父亲的影响和劝说下返乡创业,将园村传统的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在提高产业经济附加值的同时,也增进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多个层面的交流与互动。
乡土文化寄托了村民淳朴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纪录片不仅要挖掘乡土文化,更要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关心和建设乡土文化。片中开展的“幸福积分卡”活动践行文明实践,让每位村民都参与乡村环境自治,推动乡风文明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农民的思想进步;在村里开办小学课堂,加强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体现了村民们自身的学习梦想在下一代身上实现。乡土文化不仅是乡村环境的展现,更是乡村情怀、乡村文化、乡村民俗活动的具体表征,是乡村凝心聚力、多元融合的文化标识,乡土文化的展现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作用。
在第四集《新风绘古村》中,被称为“博士村”的江西兴国县塘石村基层干部钟小玲带领志愿者去养老院传唱兴国县原创歌曲《兴国红》,唱响苏区故事,传承苏区精神;开办“4:30小课堂”,让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家时可以来小课堂看书,参观村史馆,了解革命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中。在第五集《奋进新征程》中,于都长征源合唱团唱响“长征组歌”,在全国各地完成了上百场红歌巡演,将红军故事融入歌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长征精神。在江西宁都县小布镇,姜国秀辞去了导游工作,回到家乡的学校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了一批红军小导游进行红色故事分享、红色景点讲解,促进宁都县红色文化振兴。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振兴作为它的重要内涵,要求乡村纪录片将文化使命放于重要地位,在发挥文化交流中也要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乡村纪录片通过影像媒介的可供性致力于建构文化自信,包括古村落的文化宣传、返乡创业知识青年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等。一部部纪录片都以自己的方式还原历史、记录当下,建构着同一主题下不同维度的文化自信,极大拓展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
三、经济价值:产业振兴与纪录片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农”问题,强村富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发展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不断推动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快速融合发展。纪录片的经济价值不只是纪录片自身所创造或拥有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在纪录片影响和带动下,各种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两者并行共同促进纪录片经济价值的产生。
《老区乡村梦》运用客观真实的镜头描述了村庄中村民致富过程的故事,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生活。村民通过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振兴。瑞金市的邹海为打开脐橙销量,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释放出农业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拥有的时代价值,真实描绘了一幅以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上犹县的陈开敏返乡创业带动村民采茶;龙南市桃江乡的刘弼德组织村民改种大棚蔬菜;兴国县的妇联主席钟小玲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鼓励村民种植水稻,建设蔬菜基地。每个故事虽然各自独立,但在乡村振兴主题上环环相扣,贯穿了乡村振兴中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的致富路线。直播带货带动了乡村经济场景消费的新趋势,让观众更多了解村民的种植过程,扩大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带动了观者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农产品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于都县老屋村第一书记黄荣提出:“要稳得住,真致富,便要找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打产业。”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因地制宜,扩大本地黄牛养殖规模,让更多人加入技术、资金、销路等方面的工作。最终,老屋村黄牛养殖规模接近200头,加上种植业、养殖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户增收,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在上犹县园村,大学毕业生陈开敏返乡创业,利用地域特色优势,开展茶叶种植,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促进全村共同富裕。
纪录片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更多体现在传播上。虽然纪录片比其他节目形态受到的局限都大,但这也是纪录片的独特价值所在。这是由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的,其真实性更容易让观者认可。当一部纪录片传播效果好,影响力大时,就很容易带动地区和产业的发展,使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从传播策略上看,《老区乡村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权威平台给该片带来了更多的宣传流量,激活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海昏侯》《江右》等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江西纪录片,一经上映便吸引了无数人在不同平台观看,初步形成了江西纪录片的全媒介传播矩阵,使得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都能够充分发挥纪录片产业的市场共性,通过融合化发展激发纪录片本身潜在的经济价值。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纪录片发展也越来越快。由于电视受众群体与互联网受众群体不断走向互融,新媒体成为推动纪录片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中国纪录片振兴发展并走向成熟与壮大的最强动力。正如学者梁红所言:“未来的纪录片必定是具有高度媒体融合属性的,兼存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以及新型传播模式的纪录片业态。”④融合化发展使得纪录片传播更快、流量更多、受众更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广泛的经济价值。
四、社会价值:留存珍贵影像与传递正能量
纪录片自身的真实性决定了其影像价值,因而在社会重大事件中,纪录片常常成为留存历史记忆、传递社会主流价值的首选媒介。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纪录片充分发挥着记录社会现实的功能,将秀美乡村景色进行记录,将无数人奋斗于乡村振兴洪流中的身影保存下来,为社会进步留存珍贵影像,为后人寻找档案佐证提供鲜活而丰富的历史资料。
乡村振兴一直是政府与全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题材纪录片聚焦乡村振兴故事,展现乡村变化景象,将乡村振兴成果通过影像从多视角、多层面进行展示。一组组数据已然变为了一帧帧生动的画面,彰显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给乡村的影响,生动阐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让观众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以《老区乡村梦》为代表的江西纪录片记录了当地蝶变式的发展状况,将新颜旧貌进行对比,将乡村振兴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加以展现,将村民不畏艰辛的奋进精神广泛传递,让人们感知江西这片正处于变化中的红色故土,了解江西乡村振兴之路的特殊性,从而迎难而上、不断奋斗,共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这一幕幕的记录也为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纪录片观照现实、拥抱现实,起着传播正能量的作用。《老区乡村梦》从草根人物奋斗的小视角出发,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喊口号、大制作”的刻板印象,将农村家庭的琐碎、产业发展的艰难、思想观念的陈旧等问题悉数展现,精彩诠释了时代洪流中人们的奋斗精神。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对自我梦想的实现,是一种超脱个人的集体意识。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他们面对种种困难,依旧迎难而上,跟随社会的步伐不断前行。在乡村振兴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精神的有力注脚,体现着对时代的担当,是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该片不仅展示了乡村振兴下老区的发展,也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由红军后代组成的“长征源合唱团”通过歌曲唱响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真实细致入微地弘扬主旋律价值观时,却又将个性化、艺术化、大众化的创作策略融入纪录片制作中⑤,弘扬并讴歌了主流价值观,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名片,对国家形象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社会价值是纪录片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对社会价值的关注、阐述与弘扬是纪录片拍摄的意义所在。《老区乡村梦》通过对革命老区乡村的影像书写,叙述了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乡村变化景象,将乡村振兴成果通过影像从多视角、多层面加以叙述,讲述主人公探寻时代的命运与方向,通过对相应人群或事件的记录使时代精神具象化,传递正能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历史中反观当下,展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成就,体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丰富内涵。
五、结语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纪录片通过纪实的方式,用生动饱满的人物故事穿透宏大叙事,书写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致富故事,展现了时代背景下的乡村风貌和社会经济发展下中国乡村全方位的社会实践,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故事,见证中国乡村的重大变迁。它们是乡村振兴真实可寻的历史影像,充分发挥着纪录片的多重价值和功能。
注释:
①③许小周,施瑀.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瓜熟蒂落》的主流价值观构建[J].视听,2022(10):135-138.
②朱荣清,张志巍.纪录片中的“多元”人文关怀[J].今传媒,2017(08):109-110.
④梁红.以融媒体思维建构中国纪录片未来的传播力——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媒体融合的探索路径[J].电视研究,2019(01):7-9.
⑤邓尚.扩展的场域:新媒体影像装置的时空构建与感知体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01):1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