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四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3-10-14杜夏英

关键词:航路资产阶级议会

杜夏英

备考指南

本期内容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从考查角度来看,侧重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全球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从全球视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早期殖民扩张;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文艺复兴;从社会政治角度认识宗教改革的意义;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近代自然科学与启蒙运动;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和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英俄日德等国的君主立宪制;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重点难点

一、新航路开辟

1.动因

(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2)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会原因: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西欧社会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4)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了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5)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也鼓励冒险精神。

2.新航路的开辟

3.其他航路的开辟

(1)北大西洋高纬度航路: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南半球的新航路: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4.影响

(1)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范围扩展,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重商主义盛行,商业进步,出现价格革命(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封建贵族地位衰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兴起,农民更加贫困)。

(2)物种交流:扩大世界物种的交流,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发展。

(3)世界市场:全球性经济关系出现,洲际贸易发展。

(4)社会领域:疾病的传播与医学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移民和新民族的形成,世界人种的新分布。

(5)观念和知识的改变:海洋观念,重视海洋权益;促进医学、地理学、天文学和航海技术等的发展,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

二、早期殖民扩张

1.特点

(1)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2)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到资本主義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三、文艺复兴

1.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内容

(1)核心: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3.成就

4.扩展: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四、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内容

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2)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4.扩展: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5.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近代科学的兴起

1.时间:16—17世纪。

2.成就

(1)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六、启蒙运动

1.实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认为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3.主张

4.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两次内战,议会获胜。

(3)巩固措施

①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②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

(2)历程

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3)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的影响。

(2)进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3)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政治制度的类型

①君主立宪制:代表——英国,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共和制:1787年美國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19世纪,法国历经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5.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①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②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未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

①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尤其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尖锐。

②经过:1861—1865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赢得胜利。

③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为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3)意大利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完成统一,成立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幕府统治被推翻。

②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③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掌握实权,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素养拓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互间关系

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于是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举行的会议,小集团成员即内阁成员。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由于语言不通,便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从1721年起,担任首席财政大臣同时成为英国议会多数党——辉格党的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议会,成了实际上的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成为实际上的英国第一位首相。1742年,他因为同西班牙战争失利失去议会支持而辞职,开创了内阁因得不到议会信任而必须辞职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特点

(1)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典型例题

1731年,英国政府实行税制改革,引起非议,沃尔波尔主要依靠王室支持,更换了政府官员,恢复了议会多数,渡过危机。对此,多年未能进入政府的卡特赖特感慨而言:“谁能得到国王的支持,谁就能蔑视一切!”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国王违反了《权利法案》

B.国王掌握最高行政权

C.代议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D.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解析 据材料“沃尔波尔主要依靠王室支持”“谁能得到国王的支持,谁就能蔑视一切”可知,这一时期王权对国家政治建设依然存在很大影响,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限制王权,故选C项。

参考答案C

猜你喜欢

航路资产阶级议会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基于实时航路的PFD和ND的仿真研究
一个议会的诞生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再议会计监督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