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的发展建议
2023-10-14钟灵煦
钟灵煦
通过对深投控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深投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对深投控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得益于政府支持以及市场化运作,深投控在发展中将产业及其载体、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形成了科技产业、科技园区以及科技金融三大业务板块,成为深圳市重要的产业投资平台。为此,本文建议地方国有平台在产业投资过程中,一是要支持公用事业型国企探索综合化经营模式;二是要明确发展定位,提升市场化能力;三是要优化完善三层国资监管体系;四是要创新构建现代化法人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投控”)前身为成立于1987年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1]。顺应深圳市改革开放,深投控于1996年分离为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建设控股公司和深圳市商贸控股公司三家公司。2004 年,立足深圳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市国资委再度将三家公司重组成深投控,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发展,成长为一家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以及科技产业为主要业务板块的世界500强级别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是地方服务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地方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深投控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为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平台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资本结构提供较好的借鉴,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平台通过学习借鉴深投控发展经验,有望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战略实施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组建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的必要性
(一)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各地均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地方国资国企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应当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时代新使命,以国有产业投资平台为抓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双循环等发展机遇,有针对性招大引强、补链强链,推进地方村级工业园改造,服务于地方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加强地方国资区域影响力
当前,地方国资存在整体体量小、产业协同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足、资源分散、市区企业存在同业竞争等发展困境。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有利于地方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更好地发挥地方国有资本的投资引领作用,推进区域国资重组整合,带动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地方国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三)改革授权经营体制,顺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要求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是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打造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是进一步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从而提高地方国有资本的资本回报率,更好地盘活存量资产,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对国有资本在深化改革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任务。
二、深投控发展历程及对标启示
(一)深投控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2004—2005年):国企改制退出,确立基本业务。深投控前身虽设立于1987年,但使得深投控能承担起助力深圳发展重任却源于2004年的改革。深投控承担国企改制退出重任,将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转而投向前沿产业方向以及城市重点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通过对22家一级企业以及177家二级企业的改制退出,深投控实现了“瘦身提质”。在实现低效资产改制退出的同时,也做好了相应的员工安置、资产处置、债务承接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奠定了金融与房地产两大业务板块。
2.第二阶段(2006—2010年):事业单位划转整合,夯实业务基础。在这期间,深圳市对518家市属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制,撤销27家,将124家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并将原事业单位下属264家企业划归深圳市国资委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深投控承担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划转接收任务,共计承担了341家转企事业单位的划转接收、整合重组等任务[2]。深投控参与到事业单位改制,既助力政府进一步厘清事业单位职责,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深投控规模与业务实力。同时,参与事业单位改制,为深投控优化产业化结构,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探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积累了丰富经验,也进一步夯实了深投控的主业。例如,投资深圳交通设计院为房地产板块发展提供支撑,投资深纺织等企业助力科技产业板块发展。
3.第三阶段(2011—2015年):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2011年,深投控控股国信证券、深圳担保等金融企业,投资喀什深圳城等企业做实房地产板块,投资深粮控股、深圳航运等企业进一步促进科技产业板块发展,自此三大业务板块基本成型。在这一期间,深投控蓄力发展,通过不断累积资本实力,尝试探索多种国企改革机制,在深圳国资委资金与政策双重支持下,深投控资产结构保持合理,资产负债率仅由59.73%上升至61.92%,同时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6.54%,25.67%,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为后续“十三五”期间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助力深投控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3]。
4.第四阶段(2016年—2020年):转型换挡提速,实现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是深投控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根据深投控年报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深投控总资产从4006亿元增至8454亿元,增速111%;营业总收入从428亿元增至2149亿元,增速402%;利润总额從151亿元增至279亿元,增速85%。2016 年,深投控“十三五”规划确定实施“圈层梯度、一区多园”战略和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在新一轮改革换挡提速中,深投控加大资本运作及投资力度,不断优化存量、拓展增量,通过证券、保险、担保、基金、信托等多种金融手段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快速转型科技金融投资控股平台,重点打造并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并通过扶持上市公司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发展模式,由此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深投控完成对怡亚通收购,成为天音控股控股股东,为深投控跻身世界500强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深投控实施“基金群”战略,参与设立我国总规模最大、首期规模为 1000 亿元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发起首只跨境平行基金——中瑞创新基金,牵头设立运营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同时,“一区多园”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国内首个异地产业园区保定深圳园,并与市政府共建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清溪科技生态城;深投控牵头开发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等,积极导入全球高端科技要素深投控资源,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深圳市在此期间给予了深投控较大的政策支持,如2018年批准深投控实施《关于把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改造成为科技金融投资控股平台的方案》,助力深投控科技金融板块的快速发展。
5.第五阶段(2021年—至今):聚焦主业,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深投控以科技金融为资金端、以科技园区为资产端,全力支持深圳科技产业创新,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连续三年上榜世界500强,并于2023年获国务院认可,成为7家地方国有企业之一,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在产业与经营业绩方面,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至2548.62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400亿元,年均增幅超6%。三大业务板块中各有所长,科技产业板块主要贡献营收,科技金融板块与科技园区板块贡献利润。其中,科技产业板块涉及半导体、环保、新材料以及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领域,深纺织、赛格集团、天音控股等20多家企业在2022年贡献了1988.71亿元营收;科技金融板块下属有国信证券、国任财险、深圳担保等重点控股企业,参股有国泰君安证券、南方基金、中国平安等,2022年贡献毛利润超190亿元,板块毛利率高达60%以上。
(二)对标启示
1.产业与产业载体融合发展。深投控围绕优化深圳产业空间载体,聚焦市内、市外及海外产业园区资源,打造科技园区开发运营全产业链集团。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可深度开展城市更新项目,以资本投资为纽带融入市(镇)村級工业园改造建设,打造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助推培育重大产业集群。有针对性招大引强、补链强链,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培育、孵化重点产业相关企业,并多举措开展物流园区及供应链配套服务。通过产业、资本与产业载体的融合发展,深投控促进了深圳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和夯实了自身科技产业、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园区三大业务板块,进一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善、竞争力强的发展局面。
2.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深投控控股国信证券、高新投、担保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作为第二大股东战略参股平安、国泰君安等金融机构,业务涉及证券、保险、担保、基金、创投等领域。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可从科技产业创新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布局和发展壮大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群等金融业务,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功能金融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多功能金融服务体系。
3.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融合。一是强化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金注入地方产业投资平台,夯实产业资本,同时撬动债务性资本;二是加强资源整合支持,推进地方存量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聚;三是统筹战略合作支持,搭建对外战略合作平台,统筹与央企、地方国企以及行业领先民企在资源、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四是经营机制支持,在市场化选人用人、薪酬激励等机制改革方面给予地方产业投资平台充分的自主权;五是充分授权放权,建立容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给予宽容,合理“容错”,营造敢于改革又有担当的良好氛围,形成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的发展建议
立足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改革、管好资本”的时代背景,结合深投控在国资国企改革探索的前期经验,对地方国有产业投资平台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支持公用事业型国企探索综合化经营模式
推动具有商业化应用场景的公用事业型国企向产业投资集团转型,搭建集传统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投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平台架构,各业务主体协同推进、互为支撑。积极探索“上市公司 + ”模式,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征及自身发展特点统筹归集整合内部业务资源,将具有商业化应用前景的业务板块通过发债、上市等方式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社会资本支持力度。创新产业金融模式,实现产融结合,通过 GP、双 GP、有条件委托外部 GP 等多种方式设立产业基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开展市场化投资并购。
(二)明确地方产投平台定位,提升市场化能力
结合地方国企自身产业优势和监管要求,明确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服务产业和培育创新的定位,全面提升地方产业投资平台五大能力。一是加强战略管理,强化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研究、企业研究等战略研究能力以及趋势预测能力,引领地方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二是优化投资管理,加强投资项目从投前规划到投后退出的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确保投资管理与预算管理、战略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上市公司股权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形成短、中、长期不同投资期限的合理投资比例,促进投资回报最大化;三是增强资本运作潜能,强化公司内部和外部互为补充的人才团队建设;四是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报告—再评估并调整”的闭环机制;五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深度融合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4]。
(三)优化完善三层国资监管体系
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或者其他大型产业控股集团等方式,转变当前地方国资监管方式,构架起“监管层—出资层—运营层”的三层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国资监管部门、出资平台和经营性国有企业的责任分工。同时,改革创新授权体制,实行分类授权、动态管控。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可对出资平台在股权投资、资本运作、融资担保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出资平台在产权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分类分步对下属企业加大授权,着力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四)创新构建现代化法人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是打造地方国有投资平台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改革等手段,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和专门委员会等机构[5]。围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的有效发挥,优化重塑公司组织架构,首先,要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在营利性子公司管理层以内部竞聘和市场化招聘相结合方式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不断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其次,要完善市场化薪酬机制,对标同类型同体量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最后,可以积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高管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
参考文献:
[1]张宁,才国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双向治理路径研究——基于沪深两地治理实践的探索性扎根理论分析[J].管理世界,2021,37(01):108-127+8.
[2]李松.深圳投控:与特区共成长的世界500强[N].瞭望,2020-12-08,第49期.
[3]金琳.深投控:加快建成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J].上海国资,2022(05):24-26.
[4]赵玉明.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体行为与创新效率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7.
[5]何建锋.深化授权放权 完善公司治理的深投控模式[J].国资报告,2022(08):122-124.
作者单位:佛山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博士,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