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打开的“折叠”人生

2023-10-14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王宇脊柱身体

田祥玉

整个身体像是一把打不开的折叠刀,看不见别人的模样,更看不见头顶蔚蓝的天空……他们被称为“折叠人”。

今年5月,一则“感动全网的19岁‘折叠男孩:身高缩至1米,跪着上课,趴着高考上大学”的新闻引爆全网,也让“折叠人”这个特殊群体以及背后的医生团队走到了聚光灯下。现在,这个“折叠男孩”怎么样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他一样的“折叠人”群体,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故事?

8月6日,笔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采访了姜延琛和他的妈妈,以及脊柱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宇……

跪着考大学的“折叠男孩”

“祝你生日快乐!”

“我馋可乐好久了,谢谢主任!”

如果不是行色匆匆的白大褂和门诊外走廊上长长的患者队伍,笔者还误以为来到了某个正在庆祝生日的普通家庭。

8月6日,是姜延琛的19岁生日。做手术之前,他的头折叠在后背上,因为重心不稳,一坐就会朝后倒下去。但此刻,他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平视前方,青春的脸庞上阳光满溢。他得意地跟王宇炫耀道:“我终于‘目中有人了!”

这天是周日,王宇难得休息的日子,按理说他应该在家陪伴两个孩子。但为了给姜延琛庆生,王宇从北五环外的家开车赶到医院,给姜延琛带来了他最爱喝的可乐,也和他的妈妈于梅英、病友一起见证了姜延琛的新生。

于梅英分蛋糕时说:“这个生日是姜延琛生命的新开始。我给他第一次生命,主任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姜延琛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一个普通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两岁时,妈妈于梅英发现他走路脚后跟不着地,自己无法蹲下。医院的诊断是跟腱挛缩,做了跟腱延长术后,走路和下蹲问题解决了,但姜延琛还是有些异常:他不像同龄孩子那么活泼爱动,头也比别人大很多,而且脖子开始往后仰。上初中后,姜延琛的脖子开始发硬,后仰的头再也托不起来了。

从德州到济南,再到北京,于梅英带着儿子去各大医院检查,诊断为不明原因罕见病。很多医生都认为是基因问题,但具体是什么基因出问题,却查不出来。找不到病因就没办法治疗,姜延琛的病情一直在恶化。上初三时,他的脖子已经紧贴到后背上,成了“折叠人”。即便这样,姜延琛也在妈妈的陪伴鼓励下坚持上学。为了接送儿子,于梅英辞掉了工作。她和丈夫从不觉得孩子是负担,更不觉得自己家有什么不一样。“我与其他妈妈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法儿正常上班。”

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会带他和弟弟去旅行。早些年租车,前几年叔叔买了车后,他们外出的频率更高了。“我从来没有被嘲笑和歧视过,相反总是遇到好人。”某年暑假,一家人去齐河海洋世界时,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姜延琛,大家纷纷让路,让他先上前去看。“有位阿姨送给我一大杯爆米花,我们都走远了,她是跑过来送的。”类似这样的暖心事儿,姜延琛一直都记得。

在身体慢慢“折叠”的过程中,姜延琛摸索出一套适应身体变化的生活方式。穿衣、吃饭、刷牙、睡觉,甚至睡觉时翻身,他都能独立完成。于梅英也没有事无巨细地伺候儿子,而是让他自己收拾书包,有时还要帮忙擦餐桌。姜延琛朋友很多,节假日常常跟他们约好出去玩儿。

在妈妈的陪伴下,姜延琛读完了高中。2022年6月,他趴在桌子上参加了高考,最擅长的数学,考了班级第一名。最终,他以超出山东省二本线60多分的成绩,被德州学院录取。

想到儿子即将上大学,再过几年就要走向社会,于梅英决定再搏一搏,“看能否通过手术把头掰回来,我不能陪他一辈子。”她向当地媒体求助,很快,姜延琛的故事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不少人直接在抖音上@了王宇。

骨科界难度最高的手术

在脊柱外科领域,王宇是一名尖兵。他出生在东北一个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治病救人成了他的理想。2003年,王宇本科考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这里完成硕博课程后,前往丹麦奥胡斯大学读博,师从国际骨科与创伤外科学会主席Cody教授。留学归来后,他回到母校,成为脊柱外科的一名医生。

让“折叠”的身体打开,重新恢复挺直的脊柱矫形手术,是骨科界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王宇带领的脊柱矫形团队,多年来帮助了数百位“折叠人”解除病痛,重塑人生。虽然从医多年,但姜延琛是王宇第一次见到的反向“折叠”病例。翻阅相关资料,全世界只有一例相关手术,还失败了。

要不要接手这个病例呢?王宇犹豫了……

王宇的妻子也看到了姜延琛的故事。“她哭了一个下午,一直念叨着‘这个孩子太可怜了。”王宇说,“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姜延琛和他的家人让我惊讶又感动。如果我们选择拒绝,那他的治疗也就到头了……”

在预知手术风险的同时,王宇也知道:对于刚刚考上大学的姜延琛来说,健康的身体将会给他带来怎样全新的人生。如果手术成功,也能为同行提供非常宝贵的参考经验,以后有这样的患者也会受益。

姜延琛的勇敢自信、家人的支持、令人感动的网友和医者的仁心,这一切促成了王宇挑战这项高难度手术。但决定手术后,王宇有点儿发怵,他的妻子同样跟着担惊受怕,在姜延琛手术前几天,她一度紧张到失眠。

今年5月25日早上7点,姜延琛被推进手术室。为了安抚家属,王宇对于梅英说:“别担心,手术很简单。”对王宇而言,即便是极端病例,也只有接不接受的问题,他从不考虑难不难,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好了。

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手术。王宇做了很多预设,但手术过程远比预想的困难得多。麻醉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插管也非常棘手。由于姜延琛的姿势特殊,做手術时需要趴着,但仰头麻醉后舌头等软组织后坠,遮挡了气道导致血氧直降,最后由麻醉科主任亲自出手才完成了插管。

原本计划3小时的手术,最终耗时7小时,虽然过程险象环生,但结果达到预期,第一次手术成功!姜延琛脖子的“折叠”程度从之前的180度变成了90度。“医生其实比咱们还想让孩子好。”于梅英越来越信任王宇主任,对后续的手术也充满期待。

经过近3个月的巩固治疗后,8月15日,王宇为姜延琛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和第一次手术一样,这次手术,王宇及其团队也使出浑身解数保证手术顺利。姜延琛的骨质疏松如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了让骨头“牢牢抓住”打进去的钢钉,王宇提前准备了异体骨。“把这些颗粒状的异体骨撒到有钢钉的骨头附近,随着异体骨被慢慢地吸收、融合,骨头会变成钢板一块,非常结实。”王宇在姜延琛的第五节颈椎到第二节胸椎置入了9颗钢钉,这很好地巩固了第一次手术的疗效,也为后续的手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像姜延琛一样因为王宇被改变命运的“折叠人”还有很多。

18岁的贵州黔南男孩仲友,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头几乎埋进了胸里,腰部折叠超过90度,身高不到1米,体重只有25公斤。仲友常年与疼痛做斗争,吃不下饭,喘不上气,但即便这样,他还是一路读到了高中,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父母和哥哥都在外打工,攒一点儿钱就带仲友去看病。考上县城高中后,仲友寄住在亲戚家,直到高二,他都是自己上下学。高三下学期,哥哥仲明辞掉工作回到县城,每天接送他。“我觉得比起考大学,先治病更重要。”仲明在网上联系了王宇,王宇让他尽快带弟弟来北京。

和姜延琛一样,仲友可以申请异地医保报销,报销不了的部分,一直支持该院强直和脊柱外科手术的“智善公益基金会”全部支付。

仲明喜出望外,但仲友不愿意。在他看来,高考后有更多时间,想到时再考虑手术。但哥哥认为,如果不做手术,可能没有学校敢要仲友。他的身体越来越弯,已经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

得知仲友的想法,王宇想到自己另一位患者王唯佳。他患有罕见代谢性疾病—庞贝病,这种疾病也会导致脊柱侧弯甚至成为“折叠人”。2020年,王唯佳以662分考入南开大学。现在的他已经能直立行走,每天都在尽情享受大学生活。王宇引荐仲友和王唯佳加了微信。在王唯佳的鼓励下,仲友决定做手术。

仲友先后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是颈椎截骨,让头抬起来;第二次手术是腰椎截骨,能平躺,身体也由弯曲到直立。两次手术后,仲友能直立了。出院后,哥哥带着他回到贵州。在进行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仲友能借助轮椅行走了,体重也接近30公斤。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学校,现在正全身心备战2024年高考。

“我相信他和姜延琛、王唯佳一样,一定能实现梦想。”一直关注着仲友康复情况的王宇说。

当“折叠”的身体被打开

在王宇的个人抖音号下面,有个“预约门诊/在线预约”链接。很多患者会在这里预约来京治疗和手术的时间。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上网的条件,有的患者住在偏远山区,走出村庄去镇上看病都很难,何况舟车劳顿来北京。对于这样的病例,王宇只要知道就会提供帮助。每年,他都会带团队下乡义诊。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些人光是活着就用尽了力气。来自吉林农村的张波今年48岁,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身体“折叠”,身高从1.7米缩到1米。在见到王宇之前,他已经被病痛折磨了26年。身体对折后,张波再也没出过远门。可他并不屈服,看不见路,就拿一块镜子当眼睛;走不了多远,他就改装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年迈的母亲走遍乡间的每个角落。“这是我唯一能为母亲做的事。”

2021年8月,王宇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张波家,带他去北京治疗。因为母亲年迈体弱不能出远门,王宇帮忙租了专车接他去火车站,又派人送到医院。

经过3次手术,张波“折叠”多年的身体被彻底打开,再也不用借助镜子看路了。他也终于实现多年的愿望:像小时候妈妈牵着自己的手一样,牵着妈妈的手出去散步!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去县城看多年未见的老友,找到了工作,还准备去相亲……患者的人生发生逆转,这也是令王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近3年来,王宇几乎每天都要做三四台手术,每一台手术都是闯关。5月给姜延琛做完第一次手术后,因为压力太大,手术结束后王宇就病倒了。前不久,河北的“折叠人”李华来医院复查。见到王宇时,他突然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笑。那一刻,王宇知道,他还要为更多“折叠人”打开身体,帮助他们迎来崭新的人生。孩子可以好好读书、上大学;成年人可以找工作、结婚成家,让坍塌的人生可以站立,破碎的家庭也能重新复原……

“折疊人”手术难度高,但效果立竿见影。从身体折叠到直立,从躺着都不可能到坐在椅子上平视前方,从迈开步子到快速奔跑,王宇和其团队每天都在见证着奇迹。显然,他们也做好了继续创造奇迹的准备。

王宇所在的医院脊柱外科,每年下来都要做近千台手术。脊柱矫形领域的患者大部分是孩子,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是求诊旺季。今年暑期,医院的门诊时间是早上8点,但王宇6点半就坐在了门诊诊室,一上午接诊160多位患者。加号,不断加号,他不忍心拒绝任何一位患者。“如果我拒绝的话,那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

他的不拒绝,换来了更多人的人生改变。“19岁的天空格外绚丽,奔山赴海,未来可期。”姜延琛在19岁生日那天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特别感恩!感恩王宇教授让我们这些卑躬屈膝的人,终于有了抬头挺胸的机会!”“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您一样,做一个伟大的医生!”“这才是真正的男神!”在王宇的个人账号下,类似这样的留言随处可见。

王宇拯救并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却对自己的孩子心生愧疚。女儿上初一,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但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家长会,假期陪孩子出去更是不可能。但是在女儿的作文里,爸爸让她骄傲,是她心中永远的英雄!

猜你喜欢

王宇脊柱身体
基于ShuffleNet V2算法的三维视线估计
A novel low-loss four-bit bandpass filter using RF MEMS switches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Cavitation erosion in bloods*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