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14霞,邓

关键词:高校学生指标体系党组织

邹 霞,邓 春

(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重庆 400054)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部署,对标彻底自我革命精神的要求,高校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加强基层党组织现代化治理[1],“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细胞,是青年学生的“神经元”,在动员、引导青年学生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参与公共治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2]。为了使学生党支部真正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3],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成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重点思考并不断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学生党员流动性增大、大学生个性化突出、多元价值观影响等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4],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政治观念弱化、组织能力降低、作风有待改进、宗旨意识缺失、党务工作不规范等问题[5]。针对这些问题,广大学者对组织力的内涵和历史演变[6-7]、提升路径[8-9]、评价体系等开展了相关研究[10],但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的研究比较缺乏,且高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建设路径存在不同[11]。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有助于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提供方向和路径,丰富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理论和方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12-13]。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实价值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增强党的政治功能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更是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实践[14],对其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评价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深入开展提供导引和保障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党组织建设基本上还停留在制度规范层面,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理解和思考不够深入。组织力“既包含着能力在内的各种要素之个体独自的作用,又包含着各要素彼此协作产生的新的合力作用”[15]。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一个由学生党员个体遵循特定的原则、规则、程序、结构和秩序构成的功能系统,其组织力是指学生党支部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统筹整合学生党员、教师、青年学生和社会力量等所展现出的共商共建共治合力。但在“丧文化”“佛系文化”、功利主义倾向等新形势新挑战的冲击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出现了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化、政治功能弱化、群众凝聚力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建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组织力建设“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对标对表找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立足高校转型改革,引导全体学生党员真正将组织力提升融入到支部党建工作中,实现组织覆盖与价值嵌入的统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有了清晰的参照标准,就能通过多元主体考核评价掌握党支部组织建设“做得如何”,主动思考未来“应该如何改善”。

(二)对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和实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系列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同时,推进高校党建的文件和政策也相继出台,对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大力组织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18]习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的新思想和诸多政策文件对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就是对新时代新要求做出的积极回应,是与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战略布局一脉相承的。

(三)为其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功能出发[16],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为价值依托,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为目标,以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为着力关键,结合新形势下党对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要求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新特征,融合创新推进[17]。然而,不论何种类型的基层党组织,都具备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普适性。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均可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构建组织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设计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依据

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关注基层党组织向内的自身建设,也考察基层党组织向外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在此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即学生党支部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动员、整合、凝聚、管理和监督等组织合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18]。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的建设目标。该建设目标覆盖了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素,它与《党支部工作手册》中的“八个基本要求”,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维度和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指导思想。20世纪80年代末,强调互动、多元等新思想、新理念的“第四代评价理论”,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多元评价主体的确定、动态和协商评价标准的构建,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9]。

本文遵循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理念,依据上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师生群众在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和身份优势,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中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七个有力”建设要求,分别设计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共同构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践,参考《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重点任务指南》,拟定上级党组织评价、师生群众评价、学生党支部自评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草案”,并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设计调查问卷,在笔者所在高校共回收15份上级党组织问卷、2 675份师生群众问卷、48份学生党支部自评问卷。然后,通过对意见的广泛征集和分析,完善评价指标“草案”,形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指标体系初稿。在此基础上,成立由党建专家、样板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专职组织员等构成的专家讨论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指标体系开展研讨。经过3次讨论修改,构建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见图1)。

图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模型

基于此,以资深的党务工作者为主要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构建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首先,对问卷涉及的机构设置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基本职能和组织师生、服务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等队伍建设的维度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为0.962>0.8,调查问卷信度较好。之后,采用T检验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重要性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的阈值分别为2和0.9。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确定指标权重。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上级党组织评价指标

上级党组织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的主体,本身掌握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具有丰富的党组织建设经验,熟悉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理论、方法、重难点、创新点和发展趋势,了解党支部书记、党员应该具备的条件。上级党组织通过现场考察和资料查阅、数据收集、听取支部汇报和党员答辩等,动态评价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整个过程。至此,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双轮驱动,助推高校培育党建高质量发展氛围。体现党支部组织力的前提是机构设置。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不是经济组织或者社会组织,机构形成的基本单元是党员,机构的基本属性是政治性。开展好党支部自身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自身建设,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党支部在组织师生、宣传师生、服务师生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上级党组织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侧重于党支部的机构设置和基本职能建设方面,以及党支部对党章党纪党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具体包括机构设置、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8个评价项目,共47条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上级党组织评价指标

(二)师生群众评价指标

师生群众作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对支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的建设目标是否达成有真切的体会;他们直接受到党支部建设效能因素的影响,对支部建设举措、内容等的描述也较客观。可见,师生群众的评价是最有力的材料。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师生群众评价指标的确定,以非党员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7个方面的建设效果来设置,评价重点在于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4个评价项目,具体包括27条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师生群众评价指标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评指标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的双重刺激下,除了达到上级党组织的最低要求外,还应追求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自我评价是持续成长的一种潜在的重要资源”,应当是高校学生党支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评价不应当只是简单的自我评定等级,而更应当是自我诊断和成长的活动”[20]。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体系将学生党支部作为评价主体之一,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自评指标子系统,侧重于考察党支部组织力可量化的建设和成长过程,包含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等7个评价项目,共计46条评价标准(见表3)。

本研究在对评价理论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遵循多元、共商、开放的评价理念,根据上级党组织、师生群众、学生党支部自身在支部组织力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和优势,分别设计了3个子系统,共同构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调查样本集中于笔者所在的院校,样本数量和范围有一定局限。

本研究通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提供方向指导,对其“做得如何”进行评定,对其“如何改善”进行指引,从而实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构成的一个有机交互系统。本研究主要回答了“谁来评”和“评什么”的问题,对于具体“如何评”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比如相关评价量表的设计、多元主体交互评价实践探索等,这些研究将形成完整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体系,为高校学生党支部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也为其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指标体系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