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背景下校园排球运动的开展研究
2023-10-14刘皓愉方浩宇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刘皓愉 方浩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1.前言
伴同国民生命品质的日益进步,人们便越来越关注能够改善自身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排球是目前深受各行各业,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世界三大球”之一,对国民安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排球可以开发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此外,它内涵的保护、合作、容纳和拼搏意识等运动精神也是大多数青少年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为人处世的必要条件。我们运动的目的旨在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排球运动初学易上手,表现形式多样,适宜我们在校的运动需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排球方式来度过休闲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新时代体育教育需要回归校园,发展校园排球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在我国最重要的高校中,排球也被纳入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是学校主要的体育公修课。校园排球是体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课下,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园里练习排球,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整体排球普及程度的进步,对培育我国排球的底蕴具有战略意义。
因而,本文将具体探析高校排球项目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影响排球项目的更好发展。同时,校园排球对新时代实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校校园文化背景下的课余排球运动开展情况。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析高校校园文化背景下校园排球的开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CNKI 以“校园排球”为关键词,学科限定为“体育”,检索到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共204 篇,其中学位论文76 篇,学术期刊88 篇,会议40 篇。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采用其中10 篇,为本文接下去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文研究的问题,设计访谈提纲,向在排球一线工作,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专家老师们进行访谈,获得他们对于高校校园文化背景下校园排球开展的看法。三位老师名单见下表2.1。
表2.1 采访老师名单
2.2.3 逻辑分析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所利用调查和研究所得到的数据资料,经研讨剖析,总结高校校园排球发展的欠缺,聚焦当下的条件与愿景,提出最优策略,最终归纳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并给出相对应的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 对专家老师访谈内容分析
对湖北大学的刘刚老师、华中农业大学的王东山老师、武汉学院的王曦老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三位老师都认可排球运动可以对校园文化起到不小的作用。
刘刚老师在湖北大学担任排球教学的副教授,认为排球运动的普及,排球课程的深化以及各级排球队的赛事,皆可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同处一个校园内排球水平好的同学,比电视上的国家队选手,可以更好地影响身边同学,带着他们一起去打排球;并且赛事成熟后,也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得到方方面面的帮助,例如资金、设备。
王曦老师在武汉学院担任排球教练,也是长期从事排球教学的老师,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他的观点是优秀的高校离不开优秀的体育,一所学校优秀的体育氛围非常重要,对外,可以极大的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对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并且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王东山老师在华中农业大学担任总教练,站在运动队和运动员的角度,认为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排球比赛,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给学校争光,给学院争光,给自己争光,是他们训练与比赛的动力来源。他们的热爱,可以塑造出充满一个勇于拼搏,决不放弃的校园。
3.2 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分析
3.2.1 物质层面
校园文化中包含的物质建设是否紧跟时代水平,将直接波及高校体育任务的全面展开。物质保障是校园内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最直接的地方,是保证高校学生开展体育行为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它的丰富完整程度是判定一所高校,甚至是一个地区是否具备文化体育双重教育的能力。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校园中极少有排球主题的讲座活动,也没有有关排球历史、排球知识的文化活动;除了常规的运动会,各种层次的排球活动也是极少;同时,运动场地受到破损后很难得到及时的维护,尤其是排球球网的松紧,场地的平整程度,设备的落后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惰性;校企合作的程度不高,需要每个学生会去拉赞助,金额有限;宣传的力度不够,不爱运动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最新的排球前沿资讯。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邀请资深教练或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为学生开展有关排球的讲座或汇报,提高校园体育氛围;以学院为单位,设计有关排球的陈列展示,记录排球的发展历史和光辉时刻,提高排球运动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同样,也可以利用学院的媒体通道,起到同样的效果,通过“无声”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排球运动。加强校企合作,为每支队伍都寻求赞助商合作,互相增加影响力的同时,也得到装备与资金的扶持。有了资金的注入,对学校的场地设备,例如球网的破损,地面的凹陷、油漆,或者场馆的及时维护都有益处,形成良性循环;高校教师或者校队队员亦可主动承担并组织社团形式地小型排球比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排球氛围,在赛事中间可以穿插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及啦啦操的表演,提高观众与普通参赛选手的比赛热情与参与积极性。
3.2.2 精神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体育精神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渲染力和让人征服的欲望,这也是体育运动本身能给我们带来的最美好、最正能量的教育因素,进而能够指引和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动作。排球内涵的保护、合作、包容和拼搏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参与运动的人,不但会让他们慢慢改变生活习惯,也会在任何事情中体现出排球精神带给他们的力量,锻炼身体的同时,规范、激励她们的日常行为,更好地面对今后步入社会,更激烈的考验。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非常熟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观念,但却无法赋予实践,除去定时定期的比赛期间,部分学生不会走向户外,走向体育场地,尤其是女学生,可能更多的进行瑜伽等方式进行活动;其次,绝大多数学生可能掌握的都是体育运动的实践技能,对于“为什么”、“如何改”等理论性知识不够了解。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首先,多阶段的开展排球赛事,可以让排球的精神时刻充满校园。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竞争精神、遵规守纪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心力量,为以后进入社会夯实基础。当校园处于一个以锻炼为休闲第一选择的状态时,校园里就会呈现一片生气盎然,有利于师生养成积极勤奋的状态,利于升华精神境界,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习精神。优秀的学风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知识,开拓知识面,建构知识分支,塑造良好的体育观念,引领校园文化的快速形成、提高。体育理念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它能够决定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规范日常的体育行为,促使学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通过发展排球运动,提高学生对排球的认知度,大力开展排球知识的学习与竞赛,督促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排球水平较高的同学在课余时间指导其他同学,纠正老师课堂上无法顾及到的动作细节错误,展现优良的体育风尚与体育道德。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和承载者,也是体育精神的表现者和推动者,不仅要学习排球技术,还要学习职业运动员的精神,尤其在身体处于无法坚持的状态下,对自己的精神要求不放松,展现出优秀青年应有的意志、素质、竞争精神和服从精神,展现出竞技体育的魅力。
3.2.3 制度层面
校园体育制度是学校为顺利开展各项体育工作所制订的管理制度,是体育教学、娱乐、竞赛等活动中要求教师或学生遵守的规程、行为准则和文化体系。完善强大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体育制度是规范化、科学化校园体育管理的关键,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准则,迫使人们自觉遵从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
调查发现,目前校园内遵循的体育制度较为陈旧,没有新颖性,并且实施力度不够,并没有落于实处,产生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进行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应付课程考试,尤其是现在国家看重学生的体育水平,同时很多学生在测试期间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存在代跑,虚假测试的情况,急需完善这方面的制度要求。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如果校园已有良好的排球基础,可以尝试将排球运动打造成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体现出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不断充实校园体育文化。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限形式的方式参与排球的练习,符合课余锻炼自愿的原则。其次,引导学生开展排球社团,纳入学生的课余考核之中。当所有人都愿意去锻炼之后,身体健康水平必然会有提升,代跑、替考等现象自然而然降低,这个时候辅以制度的约束,就能更佳地引导校园体育的路线。面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制定更贴近实际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促成更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现有的体制,敢于不断倾听学生的声音,吸取外界建议和有利的建议措施,不再沉迷于传统模式,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发展出更完善的体育体系、更贴近于实际校园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高校校园排球运动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4.2 建议
4.2.1 物质层面
增强排球运动的校园体育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公告栏等宣传途径,提高排球运动和学校或者学院排球队在校内和校外的知名度。悬挂体育横幅、标语,粘贴海报,提升校园的体育氛围。大力推广弘扬排球历史的文化形式,开展排球培训、讲座等学习机会。加强校园排球场的建设,包括球网、地面,并对该有的体育配套设施做到及时的维护,营造积极的运动条件与气氛,增强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主动性。
4.2.2 精神层面
弘扬体育精神,弘扬中国女排精神,促使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体育观念。广泛开展体育道德和体育风尚的宣传活动,培养校园良好的体育风尚,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树立校园内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为典型,利用其“偶像型”影响力,将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感染周围的同学,不仅是在赛场上,更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力体现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的能量。
4.2.3 制度层面
制定、完善贴近于校园实际的体育制度,建设系统化的排球年级、院系、校级比赛体系,明确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完善学生体育综合评价制度,将日常的身体活动纳入体育考核项目,将体育分数的考核多元化;影响学生进行日常的排球练习,努力形成校园体育特色项目,主动积极承担省、市的排球比赛以及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吸引更多的同学能够近距离触碰排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