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3-10-14马得林
马得林
(广河县城东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引言
良好的问题对于物理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灵活地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传授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提问,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乐于提问,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使他们在组内勤于提问,同时应用翻转课堂,使他们善于提问,从而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本文主要是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以及策略两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1.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1.1 强化对物理知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以及规律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让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把握概念表面以及内在的联系,促进理性与感性、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足,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主动提出了问题,那么则说明学生在掌握相关物理概念时出现了思维误区,这样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教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强化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深化学生的理解,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1.2 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往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大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提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这样能够推动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
1.3 培养学生知识构建能力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时,他们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他们会开发大脑,在脑海中搜索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会主动去查阅资料,或者向其他人请教,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使碎片化的知识点能够变得系统有序,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夯实他们的物理基础,为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工作。
1.4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增强他们的创新性。所有的创造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实际探究的时候,能够针对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挖掘其中的关键信息,充分启发自身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大胆地进行想象,使思维更加发展,掌握逆向的思维方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1 设置合适情境,使学生想问
以往的物理课堂以教师中心,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问题意识得不到重视,导致学生产生了惰性的思维习惯。部分教师并未留出足够的提问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效率。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想主动提问。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悬念,吸引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对“平面镜”相关内容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提到的“猴子捞月”、“杯弓蛇影”等故事,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如:在学习“压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重量的人步行和坐雪橇产生的压强不同?用什么知识点能够解释?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非常熟悉但又无法解释,教师可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实验活动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而分享他们的观点,提出相关的问题。
2.2 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以往课堂教学的氛围较为沉闷,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模式,不敢质疑教师的想法,不敢提出问题,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思维,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了解水资源的危机以及如何节约水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使学生们进行互动,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不要完全迷信于教材和教师。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具有质疑的权利。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使他们不对教师产生惧怕的心理,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畅所欲言。
2.3 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学生在提出问题时,通常是通过模仿开始的,所有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提问。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以及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哪里应用了摩擦,有什么作用?其次,物理涉及了丰富的内容,包含了力学、电学、光学以及热学等,与其他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学会提出问题。再如:在学习“电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电热水壶加热水的情景进行观察,提出一些物理相关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丰富学生提问的形式,让他们掌握提问的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在学习“透镜”时,教师对凸透镜以及凹透镜的识别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近看,不能用其他方法。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即“如果远看会有怎样的效果呢?”,这样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究,深化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2.4 给予有效评价,使学生乐问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不管他们的提问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评价,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提问的信心。如果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学大纲,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行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或者较为滑稽,教师不能嘲笑学生,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会让他们失去提问的信心。教师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提出问题的行为。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其中合理的部分进行肯定,使学生感受提问的乐趣,这样他们能够充分融入教学,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雪天,行人在雪地走路摔倒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部分学生会提问:“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还会有学生问:“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力会怎样?”“怎样能够增强摩擦力?”这个问题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摩擦力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表扬这一问题具有良好的探究价值,激发他们的信心。
2.5 开展小组合作,使学生勤问
在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 人,让小组内部进行探究,通过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使他们勤于提问。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设计合适的探究题目,使他们形成辩证思维。
例如:在学习“串联与并联”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各个小组设计多样化的探究题目,即“如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如何区分串联与并联的电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类似于“电路中包含了哪几个元件?”“电路有哪几种不同的状态?”“如果电路中的一个灯泡断电,其他的会不会受到影响?”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小组成员在多个问题中掌握知识,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物理探究能力。
2.6 应用翻转课堂,使学生善问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放置到预习阶段,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思考,并在课前发放相应的问题进行导学,为后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这样学生能够主动预习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即“自主查阅布朗运动的相关资料,这一运动说明了什么现象?并试着阐述相关的原理”“当妈妈在炒菜时,你能够闻到香味,却看不到分子运动,为什么?”“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子之间是否有作用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他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他们科学地把握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高度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要求,灵活地设置情境,营造自由的氛围,传授学生质疑的方法,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同时应用翻转课堂,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乐问、勤问以及善问,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困扰,突破物理学习的难点,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