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的实践
2023-10-14程想平
程想平
(定西市渭源县蒲川学校 甘肃 定西 748200)
当前,在“双减”的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要体现创新性,方能实现减负的真正落地。小学语文教学所创新的设计作业,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具备灵活性。学生既能有效完成语文作业,还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整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还需要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要能够通过对作业的优化设计和创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不断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可持续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精简作业,控制好作业的数量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要能够精简作业。教师可以删除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把作业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考虑到学生完成作业所预计需要花费的时间,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问题,教师要对每一道题进行认真地思考。通过对作业的精简也能够真正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发挥高质量作业的优势,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作业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中,与学生的身心规律以及认知规律相结合,体现作业布置方式的灵活性、科学性,从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乐于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合理设置,从而不断提高作业的学习效果。以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大部分采取的是一种机械与重复的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整体素质,还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双减”政策出台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作业,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学生在作业中真正感受到愉悦感,产生积极情绪,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设计作业时,教师围绕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状态、情绪等要素加以考虑,要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语文作业,从而满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业需求。例如,针对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师设计作业应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字词的巩固,让学生能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绘本教学,在线交流平台等新颖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设计作业需结合学生的差异性以及思维特征,让作业具有层次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加强培养中高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尽量减少一些机械性或者过度作业,对学生造成的一定压力与负担。有的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大,未能立足于如何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所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成长作用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创新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必须,即意味着紧紧与学生学情相结合,布置适宜科学富有创新的作业内容,科学采取一定的布置方法,进而能让学生在作业时愉快而高效地完成。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体现设计作业的层次性,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来决定的。有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不高,相同作业量下完成度不高,花费时间长,与教师与家长的期望相差较大。为此,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差异性,面对认知能力弱、思维不够敏捷的学生,作业布置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夯实,作业形式不能单一的是抄写与背诵,而是通过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引发这部分学生作业兴趣,从而打牢基础知识。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是面对教师“一刀切”的作业兴趣并不高,而且完成大量的太过于简单的作业也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感觉。教师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应对其认知水平作出科学判断后,通过设计开放型、探究型、发散型的作业,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挑战欲望,从而满足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实际需求。教师可适当地增加作业的难度,从而满足优等生在作业方面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分层作业的设计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结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着比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双减”政策下的要求。围绕统一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就要体现差异性,让不同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获得共同发发展。
4.创新作业形式,体现丰富性与多元化
语文教师不能认为“双减”就是减少一些必要的练习。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抄写是必要的,让学生巩固记忆字词以及正确的字形,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低年级学生抄写也是对其耐心以及专注力的培养。如何进行作业的创新,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负担的减轻?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能力,通过设计更多创新而多样的作业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一的、基础性的认知,而是开拓作业的途径,整个作业的设计体现的是富有生趣,也有层次,更有实效。教师应认识到作业设计既可以通过书写练习,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让学生扮演多种身份:做评论者,通过观看一些大型的联欢晚会,尝试着进行评论,表达个人见解,然后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做美食DIY 者,和父母一起共同制作一道美食,用手机视频来记录整个实践活动过程,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情趣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素材正是来源于生活;做绘画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路线图,或者是人物图谱的绘制,并且配上文字说明,对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歇后语等进行收集,制成精美书签,最后写一写读后感。富有创意的作业设计,避免了机械与重复,让学生感到愉悦,并被深深吸引,生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完成作业。
5.日记周记创新形式,提升学生愉悦感
小学语文作业中,日记、周记不可或缺。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写日记和周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大有裨益,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改变以往的日记、周记的传统模式,为学生减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命题。为此,可在班级中开展小组轮流日记的做法,这样既能符合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同时通过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写出不一样的内容,展现个性,颇受学生的喜爱。通过五行日记,也就说作业本上至少写上五行的语句,由此让学生渐渐的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在小组轮流日记中,通过自由组合,大家轮流写日记,既可以是连载式的,也可以是独立的日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然会体验到学习的轻松感和愉悦感。
6.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通过趣味性的作业的设计来激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的时候能够表现得更加积极活跃。如何设计有效趣味性的作业,就在于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互动起来,了解到学生对于作业的意见和想法,为作业设计注入有趣的元素。例如,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诗配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用绘画的方式展现整个诗词的内容。这种作业就极具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够让那些绘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再例如,在进行单元知识复习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去进行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归纳,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的查缺补漏,发现自己所遗留的问题。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图画,边框,色彩等,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7.设计探究性作业,拓宽学习深度与广度
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认真思考来完成,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性作业,例如,让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作文的书写;让学生根据辩论赛的主题,选择自己的观点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这些探究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在“双减”大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双减”的目的不是要减质量、减成长、减责任,而是要真正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大胆优化与创新设计语文作业,明确作业目标,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评价效果,使得作业体现层次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