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劳军台儿庄
2023-10-13锦壶
锦壶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郁达夫(1896-1945)当选为常务理事,任研究部主任及《抗战文艺》编委。同时,他还担任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参加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協会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和郭沫若相继发表了演说。在武汉期间,郁达夫还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分两路从临沂、滕县夹击中国军队,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中国军队则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矶谷部在滕县被阻三昼夜后,孤军向台儿庄进发。台儿庄方圆不足十公里,这里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孙连仲、汤恩伯等部在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以我军大胜、日军惨败为结局,载入中国抗战史册——史称“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上图右三)受命作为特使,率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代表团到台儿庄劳军。此行巧遇想去台儿庄考察但未获批准的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将军。后经郁达夫协调,李宗仁答应史迪威到台儿庄考察。史迪威后来写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发表于某军事杂志,在美国政府和军方人士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促使美国开始对华援助。这次前线考察让郁达夫受到了极大鼓舞,回到武汉后迅即撰发了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
关于上述史实,已多有研究者予以记述,后世读者也较为熟悉。不过,笔者新近发现南宁《民国日报》与《西京日报》都曾于1938年4月30日报道过郁达夫等到台儿庄劳军之事件,且在报道中有不少未见于后世披露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深入了解这一事件以及研究郁达夫生平,不无裨益。
报道中,郁达夫着重谈了两个观点,即中国军民必胜信心的增强与日军兵士厌战悔罪心态的渐起。应当说,“台儿庄大捷”以来,郁达夫的这两个观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印证,中日战局确实也因之发生了重大转折。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道中郁达夫还提及,在缴获的日军军官及士兵的日记本里,见到了诸如“‘被役前的错误观念害怕了等忏悔畏法之辞”之类的话语,说明经历了台儿庄战役的惨败,在日军内部曾经标榜一时的所谓“武士道”精神也开始有所动摇。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台儿庄大捷”在中国抗战史上的意义与价值的确颇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