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文脉 泽被千秋
——记“千岁声——中国古琴拓片集萃展”

2023-10-13孟建军

乐器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先生拓片铭文

本刊记者/孟建军

“古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代表,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乐谱就是我们古琴的《碣石调·幽兰》琴谱。上下五千年,历代琴人写下了三四千首琴曲,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宝石。除了美妙的声音外,琴器本身也是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床琴的主人会根据琴的声音样子或者自己的期望为他心爱的琴起一个情深意切的名字,然后请书家题写琴名,请篆刻家刻在琴的背面,有时还会把关于这床琴的故事记述下来,刻在琴上,琴的文字书法篆刻印章给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信息。”这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为《千岁声——中国古琴拓片集萃》一书序言上的一段话。

集众美之拓 开琴界先河

8月13日,由中贸圣佳拍卖有限公司联合玉声山房主办、静观山房协办的《千岁声——中国古琴拓片集萃展暨新书发布会》于圣佳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名琴加美拓,蔚为大观。雅集活动在展览期间时常举行,悦耳的琴声在展厅不绝于耳。本次古琴拓片集萃展览,开国内古琴拓片展览之先河。展期几次延期,足见本次展览受欢迎的程度之高。

展览中既有少量宋、元时代的古琴,也有今人创制的剑式琴。实物与拓片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流连。在拓片中,人们常见的是碑帖拓片。碑帖拓片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好且竞相珍藏。拓片之珍贵,在于它能准确生动、清晰完整地保留书法篆刻作品的神韵。它们既是珍贵的文史资料和上乘的书法范本,也是重要的收藏门类。而古琴拓片,兼具书法篆刻之美与琴体线条之美,更显弥足珍贵。

古琴铭文 由来已久

古时,凡器必有铭,故诗传曰:“作器欲铭”。然器为常用之物,而铭以自警之辞。欲因其器用而得常观其辞,以常警也。古人之于器具皆欲铭文以自警,如商汤铭其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宣王有琴曰:“向风”,据载其琴背有铭日:“墙有耳,伏寇在”,此琴相传为周武王之遗器。依此,则古琴之有铭文,其所由来久矣!后世琴铭多有记载:东汉李尤之琴铭载于书册;唐李阳冰篆书琴铭,宋人尚能摹之;宋苏东坡、黄庭坚皆有琴铭传世。

一位琴家说:“中国古琴拓片渊源甚久,考其源头,众说纷纭,然今之所见琴拓,多为明清以来遗存。传世之琴本就稀少,有铭者更少,故琴之拓片实不可多得。

琴家、乐器学者陈逸墨认为:传拓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发明以外的另一项早于印刷术的伟大发明,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一张精美的琴拓,是技法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尤其是流传至今历代琴器的拓片更为难得。其中汇集历史、书法、篆刻、诗文等多种信息,供爱好者欣赏、学习、研究和鉴别。文人雅士所藏琴拓,再题写诗文或篆刻于拓旁纸上,更是注入新的艺术元素和形式,使琴拓更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说:“琴器本身也是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床琴的主人会根据琴的声音样子或者自己的期望为他心爱的琴起一个情深意切的名字,然后请书家题写琴铭,请篆刻家刻在琴的背面,有时还会把关于这张这床琴的故事记述下来,刻在琴上,琴的文字书法、篆刻、印章给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信息。古人没有照相技术,于是用墨在琴上制作拓片,把琴的外形和镌刻其上的文字都保存了下来,慢慢地,这些拓片本身就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通过拓片可以欣赏到不同形状的琴,看到不同风格的书法、篆刻印章,还能阅读到很多历史的文字信息。看着这些琴拓上丰富多彩的文字,犹如在读一本本不同时期的碑帖,非常的亲切。”

四处奔走 搜集拓片

“玉声山房”的主人马俊昌先生是本次展览的重要主办方之一,展览所展示的古琴拓片皆出自他多年来的收藏。展览中还首次展出了马先生几十年来不轻易示人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旧藏“千岁声”古琴,本次展览的称谓和结集出版的琴拓集萃亦是用这张“千岁声”古琴的名字命名,可见这张名琴的分量之重。

马先生介绍了他收藏古琴和古琴拓片的历史以及展览古琴拓片、结集出书的初衷:“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结识了郑珉中先生,时常与先生一同观琴、赏琴、鉴琴,深受教诲。”他的收藏始于“落花流水”古琴,不久之后,马先生又得到了欧阳修的旧物“千岁声”琴。当初,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吴钊先生要出版中国古琴珍萃(增订本)一书,马先生才将30余年密不示人的名琴交于吴钊先生拍照、录入,至此“千岁声”琴终和大众有缘一见。马先生接着道:“随着收藏古琴的数量与日俱增,我也对古琴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向全国各地收集古琴资讯的同时,也留意一些传世古琴的拓片。”他收藏的第一张古琴拓片,是唐代韩愈古琴的清代拓片,这张拓片的原琴不知道是否还在世间?大概是找不到了,只留此拓片可供后人观赏研究。传世古琴的拓片中的铭文,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讯,后人展卷赏玩之余必有所收获。就这样,马俊昌先生以此张拓片为开端,对古琴老拓片进行了有序收购,他也经常邀请拓工对自家所藏精品老琴一一精拓,分赠古琴圈中好友,以供赏鉴研究。“我深知古琴拓片背后的内涵及文史价值的重要性,故而时时留心搜集,如今这已成为我一个重要收藏门类。”马先生说,在2001年前后,他的好友多次劝其对所收集的古琴拓片结集成书。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开始四处奔走,联系全国收藏古琴的朋友,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始拓琴、收集琴拓片,期间也得到了全国各地收藏古琴朋友的大力支持。经过数年的努力,竟拓下了100多张琴拓。《千岁声——中国古琴拓片集萃》的出版,终于了却了马先生及其朋友的夙愿。

说起这次展览,马俊昌先生谦逊地表示:这个展览不是我一人之功,这也是大家的功劳。好多年轻的喜欢拓片的朋友也支持我这个事情,全国藏琴的琴友让我拓了一部分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只是起到了把大家的东西集中起来展示、结集出版的作用。

欧阳修旧藏“千岁声”古琴

古琴拓片 难度重重

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每一次社会动荡对文物都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故而古代的琴器存世稀少,各地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或有少许,将这些珍贵的文物级别的琴器拿来制成拓片实属不易,历经大浪淘沙后幸存的古琴在制作拓片时需要宣纸加湿附在琴体,很容易造成琴体开裂、变形及漆皮脱落等意想不到的状况,欲将其制成拓片困难重重。陈逸墨认为,琴拓制作工艺也是有较高难度的,古琴的琴铭文及印章等信息一般都在,都刻在底板上,所以琴拓主要是在底板上完成。古琴底板不似石碑一样的平展,古琴底板中间厚,两边薄,加上还有护轸、轸池、雁足、琴弦、尾贴、龙池、凤沼等工艺制作和配件,造型多变、材质软硬不一及各部件的凹凸不平,加大了拓片制作的难度。然而所有的困难,都被马俊昌先生一一攻克。

古琴拓片上,无论是长篇记述还是只言片语的题记,都保留并传递了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文字信息,对研究琴器的制作、收藏、演奏、鉴赏、流传等诸多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多年来,如此珍贵的古琴拓片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世面少见,各种图书中也罕有收录。在国内,甲骨、青铜器、秦砖汉瓦等拓片都曾有专著出版,惟有古琴拓片之类的书籍至今还没有出版过一本专辑。这次琴拓汇编成册出版,也算是填补了古琴拓片的空白。该书能成为古琴爱好者、研究者、鉴藏家及后人研究古琴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马俊昌先生深感欣慰。

赓续文脉 泽被千秋

琴学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朱慧鹏也参与了这次展览活动,展会上展出了他创制的三床“剑式”琴及琴拓,一床由静观山房斫制,另外两床“无极”和“清泉”琴则由故宫博物院闵俊嵘研究员精心创作,朱慧鹏题写琴铭,马鹏举精拓。琴著《听琴经》《斫琴法式》以及相关的书法作品也同时参加了展览。

朱慧鹏认为,此次展览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庚续文脉,一个是泽被千秋。之所以说是有庚续文脉的意义,就是在古琴的传承发展过程之中,琴拓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持古琴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古琴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的作用。比如说各朝各代的古琴铭文都是抒发收藏此琴或抚琴者对这床琴的音色、情感、传承、形制、髹漆等等方面的感想与认知,他们用书法、印章的形式铭刻在琴的背面,再通过琴拓,将这些琴底板上的铭文变成传拓艺术。不管这床琴将来存在与否,琴的拓片就可以记录当时琴的状况。这就是琴的拓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朱慧鹏说:我们看到有些琴,老的拓片和后来的拓片有所不同,这就反映出在此琴的传承过程中,又有新的藏琴人在琴的底部以书法或印章的形式刻上了他自己的感受。所以,琴的拓片就同时承载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我们了解古琴发展脉络、获取经验和智慧的来源。

展览第二个意义是泽被千秋。此次展览不仅仅有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古琴,也有当代的琴和新琴式的铭文拓片展出。使更多的琴人和古琴爱好者,甚至是传拓爱好者去深入地了解我们古代琴和当代琴的传拓艺术,激发很多人在古琴的铭文艺术上进行积极参与,使得更多古琴铭文和拓片得以传承下去,为古琴传拓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具有永久的史料价值,让古琴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剑式琴及琴拓

琴家、画家、文化学者陈逸墨对马俊昌先生将古琴拓片编辑成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有些事情在不同时期,总是要有人担当历史使命和责任的,刘鹗从他所收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出一千多片拓片编称《铁云常龟》六册,从而成为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一样,马先生编辑的这部古琴拓片集,也将会成为第一部古琴拓片著录书。相信这部琴拓集,将来也同样会成为研究历代传世名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古琴拓片

默默无言的琴拓 折射厚重的历史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也对《千岁声——中国古琴拓片集萃展暨新书发布会》赞赏有加:“马俊昌先生是古琴藏家,在几十年的收藏古琴的同时又衍生出了拓片的制作和收藏,他汇集了近200张历代老琴的拓片,这次能够选出来其中的99张藏品汇集成册,也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希望这次拓片集出版后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本古琴的拓片集,也将成为古琴研究学者、古琴爱好者、文史爱好者的一部非常珍贵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马先生作为古琴藏家,他秉持着执着的信念,一步步完成了他的人生目标,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记录中国古琴文化发展变迁的珍贵史料。他向记者透露,目前正在筹划出版第二本琴拓集萃的工作,这对于热爱古琴和琴拓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们期待马先生的第二本古琴拓片集萃早日面世。

猜你喜欢

马先生拓片铭文
《韦洽墓志》拓片
马叙伦与“三白汤”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夔膚簠铭文读笺
壶铭文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