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国有经济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助力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023-10-13文=闫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战略性国有企业

文=闫 海

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集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大力加快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规划也专节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行了总体部署。目前来看,国有资本“做大”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但还没有很好地实现“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完成国有资本的“国家使命”功能定位,呈现出“大而不优”的国有经济格局。这个格局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是第一动力”,应当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力”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目标,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对国有经济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内在机制不活,制约了自主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市场化转换的积极性,国有经济创新能力较弱,影响了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应当认识并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助力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创新方向集中化,引导国有经济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布局

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做到进退得当,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一是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集中,重点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大力加快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向国有企业主责主业集中。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做强主业、做实创新、做响品牌,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是优化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将低效无效资产以及户数较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国有企业,适度集中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

打造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合作共赢

国有企业应继续汇集创新资源,主动寻求合作,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创新。一是从单体创新走向整合创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在于单体创新,国有企业的优势是整合创新,国有企业拥有非常优秀的资源平台,特别是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资源,应该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资源整合工作上。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加强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动股权多元化,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优势互补,促进国企与民企之间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并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创新要兼顾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国有企业因为具有公共性,创新不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应该是广大人民的需求,所以创新不是说很昂贵或者非常奢侈的,应该是非常面向百姓的、服务大众的创新,所以低端创新仍然是一个重要环节,让老百姓用得起创新产品,这是创新的主要任务,建议扩展国有企业创新的内涵和丰富形式。三是走产学研合作创新道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的创新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是必然选择。经验分析也表明,合作创新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可以使企业在共生共赢的合作环境中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和产学研结合主导的作用,探索和实践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化合作的各种有效形式,特别要注重选择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各类产业创新引导基金,鼓励优势产业集团与科研院所重组,共建研发实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这些方式有利于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创新关系,有利于将技术优势不断扩展为规模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合作各方的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使命担当,敢于建功立业。一是要激发国有企业内部创新活力,推进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加快建设开放拓展、分布汇聚、协同共享的平台型、网络型新兴国有企业。允许和鼓励企业自行决定创新战略,灵活调整主业投资和管理政策,减少国资监管部门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干预。二是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社会各界对研发投入的热情。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向科研投资和捐赠,并在税收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三是加速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我国大量科研成果和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分析报告统计,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这些问题正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痼疾。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要形成新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建立国有企业创新长效机制,持续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指引方向

国有企业应加大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力度,持续推动创新,使国有经济保持布局优化的方向感与敏感性。一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政企分开、明确责权,促使国有企业加强和改善管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得以更好地发展。二是更加重视管理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与西方最先进的创新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营运和技术创新已不是很落后了,现在要强化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强化管理创新。建议国有企业要强化产品、工艺、流程、服务创新,商务模式创新,这样的创新才会保持竞争力更强。三是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措施。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解决动力不足问题。构建适应企业特点和需求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立“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人才理念,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新机制,让一线技术人员静下心来搞创新。建立持续稳定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借助产学研融合发展之力,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同优化配置各类企业创新资源。四是持之以恒地开展微创新。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不能奢望通过一场革命彻底解决,或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微小的创新聚沙成塔成就变革的持久进程。要通过一系列的“微创新”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直到实现企业脱胎换骨的改变。五是按照“竞争中性”原则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竞争中性逐渐成为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关注的焦点内容,应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确保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各归其位、优胜劣汰,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建立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原动力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怠于创新、畏于创新的弊病,应当通过体制机制调整、创新文化培育来进行克服。国有企业的“创新力”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的源头活水。一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是与技术创新相伴随的重要特征。国有企业只有为创新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才能真正激发国有企业管理层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释放企业创新活力。要明确容错标准,细化容错条件,明确容错对象,保护和鼓励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创新团队,打破国有企业负责人不敢创新、不愿意创新的僵局。二是创新理念和思维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仅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还是创新理念和思维的改革。如果仅仅对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企业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不变,同样起不到引领作用。三是营造鼓励创新的国有企业内部文化。企业的文化是否支持和鼓励创新,也决定着这个企业是否存在创新生存的土壤,决定着企业未来成长的高度。国有企业要积极培育员工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种子,将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凝聚在一起,赋予员工创新的理念。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战略性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