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绿美揭阳生态建设探索
2023-10-13吴孟诗
吴孟诗
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城市绿地景观单元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定量描述是认识景观结构布局和功能的基础,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也十分重要。本文中基于RS与GIS技术,所获取的揭阳市绿地信息高清影像数据的云覆盖率低于5%、空间分辨率为1m。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Fragstats4.2软件生成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类型、景观层次等角度定量分析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为绿美揭阳的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全市国土面积526650.62公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足雨沛,终年无雪少霜,多年平均气温21.40℃。该市境内河流由榕江、练江、龙江三大水系和沿海水系组成,其中以榕江流域面积最大。其森林植被基本为南亚热带常绿混交林,典型植被如:黄毛草、岗松、桃金娘、马尾松、黎蒴、红椎、湿地松、桉树、荔枝、台湾相思等。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集揭阳市云覆盖率小于5%、空间分辨率为1m的绿地信息图片。基于图像校正、波段融合等处理手段,结合相关资料,对揭阳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类型进行信息提取分析[1-2]。据相关标准[3],将揭阳市城区绿地分为五类,如图1所示,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区域绿地。获得绿地栅格数据后,景观格局分析借助Fragstats 4.2对绿地景观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涉及斑块相关特征、景观构成特点、景观破碎化程度、分维数及多样性等。
图1 揭阳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现状分布图
3 揭阳市主城区城市绿地总体景观格局
3.1 斑块特征分析
揭阳市主城区研究区总面积为10759公顷,其绿地斑块总数为874个,绿地总面积为3620.18公顷。参考相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4-5],根据揭阳市城区特点分别按照面积小于500、500-3000、3000-10000和大于10000平方米的斑块绿地划分为小型斑块、中型斑块、中大型斑块和大型斑块。据表1得,揭阳市主城区中大型绿地斑块所占面积最大,达96.21%,其构成优势景观并对城市绿地系统起着主导作用,是揭阳市的一道生态屏障;中型及中大型斑块数量较多,两者斑块占比之和高达60.3%,但占总绿地面积占比较低,仅为3.62%;小型斑块所占比例也高达23.11%,但其面积仅占总面积的0.17%。由此类现象可推测,揭阳市主城区的绿地景观呈破碎化趋势。虽然这三类景观的分布较为零散,但是其对改善城市生态格局、美化城市环境依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
表1 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斑块分类
3.2 景观构成分析
由表2知揭阳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的斑块数量占比均较低,分别为9.84%和7.90%,但是二者面积占比分别为50.63%和40.61%,之和高达91.24%,远大于其他绿地类型。可以明显地看到,揭阳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面积比和空间分布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认为是整个城市区域绿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附属绿地虽然占据总绿地斑块数量的80.43%,但在面积方面只占据总数的7.39%,这表明在总体上附属绿地仍有加强的空间。此外,广场绿地和防护绿地数量和面积相对较少,分别仅占总绿地斑块数量的0.57%和1.26%,面积仅分别占0.50%和0.87%。这表明,在广场绿地和防护绿地方面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开发,以实现最优化。总的来说,揭阳市主城区的绿地覆盖率较高,但各类绿地分布不够平均,特别是在广场绿地和防护绿地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除此之外,一些单位及居住区的附属绿地也需要加强绿化程度以提高整体绿化水平。
表2 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斑块特征
3.3 景观破碎化分析
根据表3表明,各类绿地在揭阳主城区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附属绿地(19.4189个每平方千米)、公园绿地(2.3756个每平方千米)、区域绿地(1.906个每平方千米)、防护绿地(0.3039个每平方千米)、广场绿地(0.1381个每平方千米)。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而言,附属绿地的斑块密度最为突出,这表明绿地分布呈点状显著特征,从而破碎程度相对较高。相对的,其他绿地类型的密度则较低,因此景观相对完整。由分离度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可知,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破碎化程度低、为片状分布;防护绿地和广场绿地的分离度极高,呈现破碎化趋势,这是人为规划建设所造成的。
表3 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景观破碎指数
3.4 景观分维数分析
揭阳市主城区各类绿地斑块平均斑块分维数整体不高(见表4),各类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均在1.2以下,该数值较小时表示研究区内的斑块形状相对规则和简单,且斑块形状指数与平均斑块分维数是相互对应的。通过平均斑块周长与面积比的值可以发现,附属绿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的差值最大,这表明该类绿地的斑块边界复杂程度受限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具有较大差异。上述结论表明揭阳市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区域绿地均处于建设初期,受规划影响其边界相对模式化、斑块形状较为简单。附属绿地因多依附于城市建筑,受地形地貌影响,因此其斑块形状指数值较大。
表4 揭阳市主城区景观分维数分析
表5 揭阳市主城区景观多样性及聚集度
3.5 景观多样性分析
景观多样性反映了在一定时间序列上,景观元素和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丰富度[1]。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708、0.603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732、0.7165,说明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景观类型丰富度较好。散布与并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表明揭阳市主城区各绿地类型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聚集与连贯性,特别是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成片分布且面积占比较大。
4 结论
4.1 揭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
揭阳市主城区内的黄岐山森林公园、紫峰山公园、榕江北河滨河公园、牛岭山等绿地具有较好斑块面积、景观较为完整、具有较好的聚集与连贯性,为城区绿色生态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绿色带来的生态福祉。但建成区绿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1)揭阳市主城区绿地整体情况较好,但各类附属绿地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三类绿地总面积比低于10%,且呈现出破碎化趋势,表明部分老城区的绿地规划由于历史原因缺乏统一规划。
(2)从揭阳市主城区绿地分布现状来看,建成区现有绿地分布不均。从绿地面积可知,绿地主要分布于建成区南北两端,建成区中心及东西两侧的绿地面积有较大提升潜力。由于城市公园及区域绿地分布不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浪费。
(3)从防护绿地和广场绿地来看,主城区防护绿地和广场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相对于其他绿地类型均占比较低,尤其面积仅占0.87%和0.50%,表明揭阳市主城区防护绿地和广场绿地的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4.2 绿美揭阳的建设对策及建议
针对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及绿美揭阳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鉴于揭阳市主城区内绿地“南北多、东西少、中间碎”的分布现状,急需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着力解决森林城市建设中生态斑块破碎化、区域性大尺度生态连通不强等问题,提升森林城市建设品质、着力解决森林城市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应深入推进森林城镇建设,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公司积极参与森林城镇创建,依托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打造集景观展示、休闲游憩、利于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森林城镇。
(2)针对建成区中心绿地占比少的问题,应提升主要交通干线等“快行系统”和绿道、碧道、步道等“慢行系统”的品质,在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两侧具备条件的一公里范围内的非耕地上进行绿化美化。重点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绿地品质提升,强化道路两侧红线内、服务区的绿化品质。建设森林步道,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保护修复沿江防护林,实施断带连接、窄带加宽、灾损林带修复、老化林带更新。
(3)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全面落实管护责任,推动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将已登记的古树名木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建立健康巡查信息档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古树公园,全面、依法、科学保护古树名木。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摸清古树资源状况,落实“一树一档”要求,明确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主体及相关权力和义务,推进全面签订管护责任书。与时俱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使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最大限度避免伤害或迁移古树名木。按照程序开展古树名木认定、迁移、死亡注销等工作,从严审批古树名木迁移砍伐,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和违法迁移古树行为。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定期开展巡查,及时抢救复壮。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绿美古树乡村。
(4)调动社会各级力量,全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打通义务植树“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绿美揭阳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全市范围内林长带头、联动开展推进绿美揭阳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建设“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推动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通义务植树“最后一公里”。同时推动爱绿植绿护绿进课堂,开设爱绿植绿护绿特色党课、开学第一课,将爱绿植绿护绿知识纳入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进员工入职培训、继续教育课程。并且开展关注森林主题活动,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在揭阳市成立关注森林活动组织机构,统谋划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各类主题活动,营造关注森林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