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用活红色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治理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思考
2023-10-13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并以之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例,阐释创新用活红色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治理的现实意义、红色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以及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现实路径,旨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内在价值、推动发挥红色资源综合效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治理的重要力量。
现实意义
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自觉。政治自觉从来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总是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工作、具体的人结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彰显出来、落地落实。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都实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成都篇章。因此,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红色基因,实现红色精神的“成都表达”,是政治自觉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在地行动,更是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意。
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对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现代城市柔性治理的有效方法,更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的旗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成都红色资源,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现高效能城市治理的重要途径。
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必然要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时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红色资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情感归属。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激活红色资源的价值与生命力,有助于成都市党员干部在体悟初心使命、感知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的基础上,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从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道路上遭遇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红色资源作为党史与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载体,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革的进程及其全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色资源转化而成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持久的经济增长潜能。创新用活紅色资源可以筑牢红色文化的既有基础,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文化、旅游、服务等综合一体的城市新发展模式,用较小的投入实现城市的高效发展,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概念及特征
按照2021年实施的《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的界定,红色资源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四个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相较于其他资源,红色资源除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外,还具有先进性、精神性、引领性。
红色资源因地方不同、阶段不同、在历史上作用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征。成都红色资源的特征:一是时间跨度长、红色底蕴厚重。成都建立党组织的时间早于全国大多数城市,是四川最早建党的城市,因此成都红色资源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十分丰富。全市现有红色遗址资源447处。二是类型多样。成都的红色资源涉及党组织的创立、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成都、三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等,不仅能够多维度、全景式地展示党领导成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程,还可以有效填补其他地区红色资源类型的空白。三是时代特征明显。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之外,还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红色文物、红色村镇街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等,这些都与党领导成都发展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四是始终与创新创造紧密结合。无论是建党或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渝铁路修建,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全国第一支股票、第一个农家乐等,都充分体现成都人民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精神。
路径思考
做好创新用活红色资源服务城市发展治理的顶层设计。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创新用活。创新用活红色资源,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助于锚定城市发展治理的正确方向。成都要在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城市美化、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嵌入城市文化的元素,打造包含红色革命文化在内的城市文化系统,用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凝心铸魂,不断提升城市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二要从制度上保障红色资源的创新活用。要根据《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办法和《成都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实施方案》,适时制定出台相关保护传承条例。依法开展红色资源传承保护监督,将监督红色资源传承保护作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内容,推动红色资源传承保护取得实效。三要从机制上推动红色资源创新活用。在做好红色资源普查,摸清“红色家底”,全面梳理全市红色资源及红色点位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为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红色样态”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找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发展治理之间的契合点。一要运用统筹方法综合研究成都红色资源的价值,深度挖掘成都本土党史资源的鲜活特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找到成都红色资源与公园城市示范区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二要找准适合成都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途径,推动红色资源与文旅融合,培育一批优质红色旅游产业化项目,加强红色文化自身经济能力建设。三要精准施策,结合成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征,体现以受众为目标的传播理念,让红色资源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相融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尤其是要掌握青少年舆论主导权,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
彰显红色资源特色价值夯实城市发展治理的红色根基。一要在红色资源内容上凸显成都特色。成都建党时间领先全国众多城市,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指挥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进入新时代,成都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首提地。成都红色文化脉络清晰、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显著,形成了独有的精、气、神。二要在红色资源载体上突出成都表达。打造成都红色文化地标性建筑,确定一批重要红色文化标识地,建好标志性历史纪念馆等。发挥成都文旅产业品牌优势,将红色资源融入成都天府文化的创新表达,打造成都的“红色名片”,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城市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将红色资源的思想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精神文化丰富,社会政治文明持续发展,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铸魂赋能。三要在创新红色资源宣传上打造成都品牌。通过整体策划、品牌打造、协同推进,用心用情用力培育成都红色文化精品,扩大成都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切实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编辑/吴金明